自然給我們的現實教訓就是人需要不斷的自我拼搏和進化,否則就會被淘汰。
這里的進化也可以理解為《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所說的追求心智成熟。
其實兩位作者都是在告訴我們最質樸的人生目標,人活著可以追求車子、房子、票子,但這些東西帶來的永遠都是短暫的快樂,掙的錢越多,邊際效益就越低。所以人生所要追求的目標更多的是精神的富足。
.
我沒體驗過有錢的生活,還無法體會邊際效益遞減的感覺,但是人家馬云就說了,他對錢已經沒有了感知。看來,這也許是真實的。
弗洛伊德說,愛與工作是人性的基石。愛與工作是人的本能需要,或者說進化是人的本能需要。
.
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人作為個體實在太渺小,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也許一個人只是他自己的一切,別的什么都不是。所以,很多人越來越選擇躺平、佛系,甚至得過且過。
但因本能的驅使,我們又想不斷地去進化自己,這就變得很痛苦。
.
有時候自己想要躺平,想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無欲無求,帶來的也只是短暫的安逸,或者自欺欺人式的快樂,其實內心也挺痛苦的,因為那是在跟自己的本能做對抗。
所以,外部環境雖然很難、生活也很難,我們仍然不要放棄,可以慢點,但別停下。
--
抄書打卡第69天|本文抄書來自《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