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生堅持畫中國畫已有40余年。這位海上畫家吳湖帆的再傳弟子自號竹坡居士、橫峰山樵,16歲開始拜師學習中國山水畫……
陳秋生是吳湖帆的再傳弟子。
陳秋生《清綠山水》
陳秋生《霜涯眺雁》
陳秋生堅持畫中國畫已有40余年。這位海上畫家吳湖帆的再傳弟子自號竹坡居士、橫峰山樵,1958年出生于上海,16歲開始拜師學習中國山水畫,早年曾拜多位老師,其中兩位恩師黃秋甸和朱梅邨都是吳湖帆梅景書屋的入室弟子。
陳秋生并未以繪畫為職業,他早年在上海溶劑廠工作,1988年南下珠海、深圳打拼,開了自己的工業設計公司。然而行到中年,兜兜轉轉,他又回到了國畫上,他說,學畫能夠養好眼力,提高眼界,“免得自己落得個 ‘眼低手高’的庸人?!?/p>
東方早報:黃秋甸先生當初是怎么教導你習畫的?
陳秋生: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跟隨黃秋甸先生學習中國山水畫。先生教學十分嚴謹,非常注重于對傳統山水的繼承,認為傳統的東西學得好,水深了船就容易開得穩,反復強調學山水須從一樹一石學起,樹法石法多種多樣,唯從古法中來。初學山水要求練習各種皴法、各種樹法。
秋甸先生先是贈送我一本水印的吳湖帆《梅景畫笈》,里面收錄著吳湖帆五十歲以前所作的繪畫精品,他讓我多看看,細心領悟。當時印刷技術落后,很難買到像樣的印刷品,對于這本《梅景畫笈》我如獲至寶,日夜觀摩,反復臨摹。但畫笈畢竟縮小了很多,臨摹時無法把握筆墨,秋甸先生后來又贈我明代沈石田的八幅山水畫冊頁,讓我臨學,這可是真跡了,冊頁山水尺幅小,筆墨精,且筆筆中鋒,中規中矩,最適合學習臨摹。他還把不少吳湖帆先生當初教學時自己拍照影印的山水名畫照片給我。由于先生的悉心培養,我自覺畫藝大進,眼力也跟著提高了不少。
秋甸先生能書善畫,又能做詩填詞,十分重視畫外功夫,提倡多讀書,以文養畫,也要勤練書法,增強繪畫線條的質感,并提出三分法,即,三分時間學畫,三分時間練字,四分時間讀書。
東方早報:除了黃秋甸和朱梅邨,你也跟不少書法名師學習書法?
陳秋生:這是我工作后的事。上世紀80年代初,我中學畢業分配到上海溶劑廠(國營化工大企業)工會當美工,有畫室,也有裱畫室,條件相當好,更巧的是居然與著名書法家王偉平、丁錫康二位老師同在一個單位,我時常向二位老師求教書法學習的問題,聽二位老師談書論畫。直到現在我也常去看望二位老師,將自己的書畫作品請他們指教。我運氣比較好,而且自己也很努力。
東方早報:你早年拜得名師,但是中途曾從事其他藝術設計行業,并未以繪畫為職業,為何一直堅持對中國畫的學習研究?
陳秋生:我自小喜歡書畫,中學時期就同另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整天泡在河南路上海書畫社(現為朵云軒)的裱畫店內。店里墻上張貼著的都是海上名畫家的國畫作品。我們天天在里面觀摩,像看展覽一樣,畫剛裱好時濕漉漉的感覺真好。一晃十年過去了,我并未以繪畫為職業,但對中國畫的學習研究一直未曾放棄,取法手上,得手其中,養好眼力,提高眼界,免得自己落得個 “眼低手高”的庸人,這是我多年對自己的要求。
東方早報:在繪畫方面,您所推崇的藝術家和繪畫風格是什么樣的?談談您這么多年的創作感悟。
陳秋生:在繪畫方面,我臨習從清四王吳惲,到董其昌及明四家,再上溯到宋元諸家。我近些年的作品,有去黃山寫生而創作的水墨黃山,有對傳世名作的臨摹作品,也臨摹了不少吳湖帆山水畫。吳湖帆先生用的紙、墨和顏料我們不具備,吳湖帆遒勁而靈動的線條我們不具備,而吳湖帆先生的畫外功夫,我們更不具備,不易學也。但我牢記秋甸先生“初始學畫當學傳統的”教誨,在繪畫創作上充分運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重視筆墨,追求古樸典雅,清艷明麗畫風。我記得齊白石先生講過的一句話,“說別人聽得懂的話,畫別人看得明白的畫”,這也是我對自己繪畫的要求。
錄入編輯: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