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大約有1.5%會發生足部潰瘍,足部潰瘍經久不愈,繼發感染,發生壞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很高,有報道稱截肢率可高達85%,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而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截肢發生率。 在糖尿病足的預防和綜合治療中,足部護理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通過家庭中實施的足部護理,可有效地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足部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注意局部皮膚變化,觀察皮膚的色、溫度及感覺。如皮膚干燥無汗、彈性差、毛發脫落、皮溫下降、皮色變暗、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提示動脈供血不足;如皮膚感覺缺失提示有神經營養障礙。 注意足部的保護,鞋襪要合適,最好選用軟底布鞋及棉線襪,穿著以舒適不擠腳為宜,以保證足部血液循環的供應。由于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感覺障礙,對冷熱等物理刺激反應遲鈍,因此冬天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凍傷,用熱水袋取暖時,熱水袋內水溫不超過60℃,熱水袋外面用毛巾套包裹,不可直接觸及皮膚,以防燙傷。 注意足部衛生,每晚用40~42℃的溫水浸泡雙腳15~30分鐘,洗后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擦干。消除過厚角質層防止干裂,可涂上植物油按摩,以保持皮膚柔軟。 按摩足部以改善微循環。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動作輕柔,應從趾尖開始向上按摩,有利于循環流暢。 修剪趾甲不應太靠近皮膚以免損傷甲溝皮膚導致感染,應沿著足趾甲平行修剪,不要剪向趾甲邊角的深部。有胼胝的患者不要自行處理,應請專業人員幫助處理,避免不適當地應用雞眼膏或腳癬浸泡液,以免造成足部感染。 減輕病變部位的負重。為了減輕病變局部的壓迫,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不可長時間站立,行走時使用拐杖。患肢水腫者,把患肢抬高18~30°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日常多進行腿部運動,每日適當步行,做到定時、定量、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對較輕的患者可在護士的指導下,手扶椅子做單腿站立或甩腿運動,不能行走的患者在床上取坐姿位做提足運動,每日1~2次,每次至少20下。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膚常易發生水皰,皮膚水皰易誘發感染和壞疽,一旦出現要積極處理。保持水皰清潔,避免受壓,微循環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對嚴重的水皰,可在無菌操作下抽出滲液。醫生建議,出現了類似水皰等糖尿病皮膚早期皮膚損害,應當前往醫院,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處理。
文章作者 創面修復科 謝挺副主任醫師
文章刊于2015年11月《科學生活》雜志
歡迎院內各科投稿至《九院報》編輯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