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針,鋒勾針,梅花針,細火針,埋線
頸椎病-多管齊下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癥,是由于頸椎間盤變性,椎管狹窄,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癥候群,本病多發于中老年人.
病因病機:本病多由于椎間盤退變引起.頸椎間盤一般從30歲后開始退變,逐漸使椎間盤厚度減少,椎間隙變窄,脊柱的穩定性下降,因此使后關節囊松弛,關節面易發生磨損而發生增生,增生物直接壓迫神經,血管或增生物刺激周圍的軟組織產生炎癥,水腫間接壓迫神經,血管而產生癥狀.
頸椎增生可發生在后關節,鉤關節和椎體,可發生各種不同的癥狀,椎體前緣增生,一般無特殊癥狀,少數病例可出現對食管,氣管的頸前刺激癥狀;椎體后緣增生,使椎管前后徑變窄,可出現脊髓壓迫癥狀,稱頸椎病脊髓型,鉤椎關節側方增生,使椎動脈受到壓迫,稱頸椎病頸動脈型.椎體側后方,后關節前緣或鉤椎關節后方增生,使椎間孔變小,可出現頸叢或臂叢的神經根癥狀,稱頸椎病神經根型,后關節增生伴半脫位或對椎動脈的刺激,可出現交感神經癥狀,稱頸椎病交感神經型.
毫針,鋒勾針,梅花針,細火針,埋線 -頸椎病的治療-多管齊下 ,效果好!!!
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病變在頸5以上者可見頸肩痛或頸枕痛及枕部感覺障礙等,在頸5以下者可見頸僵,活動受限或兩側頸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發沉無力,持物墜落等癥狀.
(2)脊髓型:脊髓受壓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一側或兩側 的麻木,酸軟無力,頸顫臂抖甚至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便,步態笨拙,走路不穩,一致臥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出現病理反射等感覺或運動障礙.
(3)椎動脈型:椎動脈型頸椎病可表現為頸肩或頸枕痛,頭暈,惡心,嘔吐,位置性眩暈,猝倒,持物落地,耳聾耳鳴 視物不清等臨床癥狀,上述諸癥常因頭部轉動或側彎到某一位置誘發或加重.
(4)交感神經型:由于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出現枕部痛,頭痛,頭暈或偏頭痛,心慌,胸悶,肢冷,膚溫低或手足發熱,上肢酸脹等癥狀,一般無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個別病人也可出現視聽,視覺異常.
(5)混合性:在臨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單獨出現,最為常見的是同時存在兩型以上的各種癥狀,即為混合型頸椎病.
治療
zxmed.com
1.針具配伍:毫針,鋒勾針,梅花針,細火針,埋線.
2.操作方法及步驟:
(1)毫針:①取穴:天柱,頸4-5夾脊穴,②滯針手法,針感應強,隔日一次.
(2)鋒勾針:①取穴:同毫針②針法:每穴鉤割2-3下,每周1-2次.
(3)梅花針:①叩刺部位:頭部各經(重點四神聰穴),頸項部,中度手法叩刺.
(4)細火針:①取穴:頸3-5椎夾脊穴,玉枕,腦戶,百會,四神聰,前頂,攢竹,魚腰,太陽.②針法:淺而點刺法,隔日一次.
(5)埋線治療:注線法 取穴頸椎夾脊穴3-6椎夾脊穴壓痛點,循環使用,脾胃虛弱者加健脾胃穴,腎虧加補氣補腎之穴:腎俞,關元穴.出現肩關節,胳膊疼痛,麻木者,埋線時可增加胳膊上穴位.
頸椎按摩:
第一步:放松手法,將頸椎分成五條線,第一條線從正中督脈開始,第二條線督脈旁開一寸,屬足太陽膀胱經兩側各一條,第三條線足少陽膽經(又叫橫突出線).各條線用大拇指輕柔手法各做10遍.
第二步:正骨復位手法:糾正旋轉錯位,頸椎曲度變直,椎間孔狹窄,椎間盤突出.
方法:左手固定額頭,右手大拇指頂住頸椎后關節,自上而下向后搬仰頭,按壓三遍,然后膀胱經左右各做兩次側扳法,先左后右,左手把下巴固定住,右手大拇指頂住頸椎左側膀胱經,雙手對側用力,左手固定下巴向左用力扳.右手大拇指頂住頸椎左側從上而下,對稱用力,連做三遍,做完左側做右側.
第三步:按肩井.方法: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按壓肩井穴向脊柱大椎穴擠按三遍,然后用提拿手法提拿斜方肌(肩井穴處)20次左右,然后用揉發,滾法揉背部膀胱經數遍打通血脈,搓法搓至局部發熱,病人舒適為度.
治療后要求病人睡覺時枕以適中枕頭,枕頭大小直徑一定要嚴格要求.標準:本人握拳頭,拳頭的直徑為枕頭的直徑.
同時教會患者回去做自身鍛煉動作:(1)搖膀子 (2)貓洗臉 (3)隔墻看戲
例1 薛某某,男,42歲,會計,2001年3月9日初診.患者眩暈3年余,行走時上重下輕,腳底發厚,步伐不穩,每于頸項旋轉時加重,經頭部頸椎CT檢查,結果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醫院給予擴張血管,改善腦供血不足藥物治療,配合按摩,癥狀緩解.但經常發作,不能正常工作,后經熟人介紹來我科治療,來診時頭暈嚴重,心煩,飲食不佳,胸滿腹脹,便秘,舌淡體胖有齒痕,舌苔黃厚裂紋,血壓140/85.
治療:(1)梅花針輕叩頭部各經,項部,百會,四神聰,風池(雙).(2)鋒鉤針鉤割頸3-5夾脊穴.(3)毫針針刺頸3-5夾脊穴,風池,大椎穴,滯針手法,不留針.(4)火針點刺百會,四神聰.印堂,,太陽,神庭,頭維等.(5)頸椎按摩手法.(6)埋線,注線法,頸2-5夾脊穴(雙),肝俞穴.
次日來診告知頭暈明顯好轉,夜間睡覺翻身時仍然有加重癥狀,納差.治療:梅花針叩刺頭部各經,百會,四神聰,背部膀胱經,夾脊穴,拔火罐,毫針頸椎3-6夾脊穴不留針,'胃九針'加上巨虛,太沖,方法連用三天,第五天埋線第二次,取穴頸椎5-6椎夾脊穴,胃俞(雙),中脘穴,休息一天,隔日來復診告知頭暈大有好轉,飲食,睡眠都有進步,按原方針療,囑咐病人回去做自身鍛煉,上法隔日治療一次,六天埋線一次,共埋線九次,病情穩定,腳厚走路不穩感消失,后又鞏固幾次,諸癥治愈,沒再復發.
例2 岳某某,女,50歲,教師,病初手麻木,于農村衛生室診為末梢神經炎,給服木瓜丸(西藥調節神經藥),服用半年,時輕時重,一年后頸項強直右手麻木加重,在當地鄉醫院拍片檢查診斷為:頸4-5椎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確診為頸椎病.經介紹,2005年6月9日來本科就診.檢查頸4-5椎棘突及左側橫突部壓痛,左側胳膊抬高后背受限,麻木加重.
治療:(1)毫針,天柱(雙),大椎,頸3-6夾脊穴,滯針手法,強刺激不留針(2)頸椎按摩手法(3)埋線:注線法,頸椎3-6椎夾脊穴,壓痛點,臂(月需),肩(齒禺),巨骨,曲池,肩貞,循環埋線.囑咐病人回去做頸椎自身鍛煉.
上法隔日一次,共治療十次,埋線四次麻木消除.一個月后病人又來鞏固治療,埋線二十天一次,共鞏固三次,至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