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前不妨思考一下:
你有為你的養老退休金做個計劃嗎?
養老金儲備計劃 350多萬
基金定投 復利的威力
單位凈值 累計凈值
股票和偏股型基金
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上周我推送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已經33歲,仍然找不到事業方向,怎么破?》,在文章當中提到:“我計劃65歲退休,那么在30歲的時候就有35年以上的時間來準備養老金,每月只要定投1000元,按照10%的回報率計算,到了退休之時,就能擁有350多萬的養老金。”
對于這句話,有不少用戶在留言區提出了置疑,比方說:
1.一個月1000塊,一年就是1萬2,十年就是12萬,35年也只有42萬,何來350萬?
2.基金定投不是在贖回的時候才算收益嗎?這里面怎么會有復利效應呢?
3.在海外股市可能每年有10%的復利,在國內股市應該是無法達到的。
看來這些用戶對于復利以及基金定投理解的還不夠深入。那接下來,我就針對這些疑問逐一來解答。
首先,我在文章當中提出來的養老金儲備計劃,并不是用現金來儲備的,即便是存到銀行也會產生利息。所以,第一位用戶所提出來的一個月1000塊,35年也只有42萬,只能說明,他存錢基本上都是藏在床底下,所以不會產生利息。
此外,我們在講基金定投的回報率時,一般都是以年復利的形式來計算的。復利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可見其威力之巨大。最典型的案例是一個故事,說的是國王要獎勵發明國際象棋的人,問他想要什么。那人說,我不要任何金銀財寶,就要些小麥就可以了。只要在這棋盤的第一格內放一粒小麥,第二格內放兩粒小麥,第三格內放四粒小麥,以此類推,每一格都比上一格增加一倍,然后放滿這64個格子就行了。國王覺得這個獎勵簡直太簡單了,于是就叫管糧食的大臣去拿麥子。結果大臣一算就驚呆了,原來按照這個規則放滿棋盤竟然要140萬億升小麥,相當于這個國家幾百年的糧食產量。
稍微懂得復利知識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故事其實是按照100%的利率來計算復利的,經過63次復利以后,就變成了一個天文數字。我們在投資的時候當然不可能保持100%的收益率,但是復利的威力仍然存在。
如果是按照10%的年復利來計算,只要使用EXCEL表就能快速得出結果。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將每月定投1000元,折算成每年定投1.2萬元。在30歲這一年投入了1.2萬元,當年暫時還沒有產生收益;然后在31歲這一年要將之前的1.2萬元乘以1.1,也就是增值了10%,再加上當年新投入的1.2萬元。后面每一年都是以此類推,只是在65歲這一年沒有新投入資金,只是增值了10%。最后計算出來的結果是357.75萬元。這就是我所說的“350多萬養老金”的由來。
[圖]退休養老金計算
好,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基金定投能夠產生復利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復利”俗稱“利滾利”,它最早是基于能夠產生利息的投資品種,也就是固定收益類的投資品種,例如:債券、貨幣基金等等。就拿譜藍活期寶賬戶來舉例吧,它本質上就是貨幣基金,它的收益是每天到賬的,然后第二天的收益是用前一天的本金加上收益來計算的,這其實就已經產生了復利效應。
[圖]譜藍活期寶賬戶
但是,股票和偏股型基金都屬于權益類投資品種,是不產生利息的,只有分紅,而分紅又是不固定的。那么,股票和偏股型基金究竟能否產生復利效應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方說,我們在查詢偏股型基金當天的收益率時,都是基于前一天的收盤價,而不是基于發行價。比方說,某只基金昨天的收盤價是1元/份,今天上漲了10%,收盤價就是1.1元/份;如果明天再上漲10%,就不是1.2元/份了,而是1.21元/份,因為是基于1.1元/份上漲了10%。這多出來的0.01元,其實就是前一天的收益所產生的復利。
另外,我們在長期定投基金的時候,如果想要產生復利效應,在分紅方式上一定要選擇“紅利再投”。我們在查詢基金凈值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兩個數據來參考的:一個是單位凈值,另一個是累計凈值。所謂累計凈值就是單位凈值加上該基金從發行以來的歷次分紅得出來的。
[圖]基金的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
最后,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國內投資市場是否能夠達到10%的年復合收益率。所謂年復合收益率,就是用年復利的方式計算出來的收益率。
記得我之前曾經看過一項統計數據,過去100多年間,美國股市年均復合收益率在9%左右。而中國A股市場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年均復合收益率曾一度高達15%以上。我記得,當時發布統計數據的時候,上證指數已經在5000點以上了。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A股市場從開業至今還不到30年時間,又恰逢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所以才能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戰績,但這并不能代表未來仍然能夠保持如此高的收益率。其實,任何股市長期來看,平均年復合收益率基本上都在10%以內。所以,我們一般就按照10%來估算,也比較方便計算。
另外,中國A股市場呈現出來的是熊長牛短,像這樣的投資市場其實更適合用來做基金定投。因為長期處于熊市,才能夠獲得更低的定投成本。當然,基金的贖回時機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推薦大家用“譜藍享定投”這樣的全球化基金投資組合來做長期定投。因為基金組合的不定期調倉其實就是變相的“高賣低買”,讓復利效應更為明顯。
所以,很多人覺得“每月投入1000元,35年后能拿到350萬的退休金”是一件很夸張的事情,但其實卻并不難辦到。而有一位用戶卻一語道破天機,她說:“35年后的350萬跟現在的35萬區別不大!所以還是不夠的。”
是的,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35年后的350萬根本不值得一提。就好像35年前的有錢人是“萬元戶”,但來到現代的話,可能就只是個要飯的。也正是因為通貨膨脹的原因,所以我們更要提早開始儲備自己的養老金,讓復利的威力在我們身上更好呈現。
前幾天我又用譜藍APP測算了一下我的養老金,目標金額嚇了我一跳,需要將近2000萬元。但是,我看到用譜藍享定投來完成這個目標卻只要定投29年,每月定投8500多元。這下我又安心了,因為我現在每月在“譜藍享定投”上投入的金額是1萬元,已經超過了計劃金額。
[圖]用譜藍測算養老金
有興趣的用戶也可以嘗試用譜藍APP來測算一下,你需要為未來儲備多少養老金,看看有沒有超過我的2000萬元呢?
復利是投資的精髓。
——吉姆·羅杰斯
或許你還想看: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