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姜夔(下)吳文英
上次我們已經(jīng)開始講姜白石的詞了。關(guān)于南宋后期這幾位作者,欣賞起來比較困難,因?yàn)樗皇怯弥苯拥母邪l(fā)來打動讀者的,而是用安排思索的方式來寫的。
我們上次念了姜夔的《暗香》和《疏影》兩首詞,但是還沒有來得及仔細(xì)地解說,今天在我們正式解說之前,我要把姜夔的詞形成這樣作風(fēng)的原因跟當(dāng)時詞的發(fā)展歷史背景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因?yàn)槲覀兪且粋€系列講座,要對詞的整個發(fā)展歷史略作介紹。
在南宋的后期,社會上寫詞的人有一種看法、想法。他們以為詞從唐五代發(fā)展下來形成了兩種好處,但也形成了兩種流弊。一個流弊就是柳水詞的長調(diào)常常喜歡寫市井之間的歌妓酒女的生活。本來我們以前也說過,唐五代的詞就都是寫歌妓與酒女的,為什么柳永的詞有人認(rèn)為是淫靡,以為是淺俗,以為是低下?這是什么緣故呢?大家應(yīng)分辨出這一點(diǎn)的不同。因?yàn)樘莆宕~人所寫的那些詞,都是從小詞之中可以看到有一種寄托,有一種托意的。你可以從溫飛卿的畫蛾眉之類,想到屈原《離騷》的托意??墒橇赖脑~,他所寫的那些女子,就是那市井的歌妓酒女,他用一個女孩子的口吻寫,說他愛上一個男子,后悔當(dāng)初沒有把你雕鞍的馬鎖住,如果我把你留下來,就每天讓你在書窗下面,我只給你一張紙,給你一支象牙管的筆,叫你在這里讀書,我就拿針線在你旁邊做活。這樣你就不會走了,我們就不會離別了。所以柳永寫的女子就是女子,沒有讓讀者引起托喻的聯(lián)想。有一派詞人,就專寫這種比較膚淺的愛情歌詞,所以他們認(rèn)為這一派的詞是淫靡的,不好的。那么是誰提出來這樣的說法呢?就是在當(dāng)時南宋的時候,有兩個詞學(xué)批評家寫了兩本書,一個是張炎寫的。張炎也是南宋很有名的一個詞人,他寫的一本書叫《詞源》,是講關(guān)于詞的樂律、詞的創(chuàng)作、欣賞及寫作的方法的。張炎在這本書里就曾說柳永“為情所役,失其雅正之音”,完全被男女的愛情所役,失去了雅正之音。中國一般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總以為應(yīng)該很典雅,符合正當(dāng)?shù)牡赖露Y法才對,所以他們反對柳永的詞。張炎在《詞源》里邊提出來反對柳永的詞,那么他最推崇、最贊美的作者是誰呢?就是姜夔。姜夔的作風(fēng)就是受了當(dāng)時有些人見解的影響,因?yàn)橛腥艘詾榱赖脑~太淺俗了。
姜夔的詞除了像我們上次所說的《鷓鴣天》寫合肥女子以外,凡是他寫的長調(diào),詠梅的詞,詠柳樹的詞,都是借著梅花跟柳樹作一些個點(diǎn)染的,而不明白地說出來這個女子。他都是用一些外邊的景物來作點(diǎn)染,用旁敲側(cè)擊的辦法來寫的。這是姜白石因?yàn)樵艿竭@一類的詞論影響的緣故。而除了這一類影響以外,他們還有一個見解,不但認(rèn)為柳永的詞寫得淫靡、淺俗,是不好的,甚至也以為像辛稼軒的這一派的詞(不是說辛稼軒自己的詞,是說辛稼軒這一派的詞),寫得太粗獷了,也不是好的,他們也反對。有另外一個作者叫沈義父的,他也寫了一本論詞的書,叫《樂府指迷》,書里邊就說了這徉的話:“近世作詞者,不曉音律,乃故為豪放不羈之語,遂假東坡、稼軒諸賢自諉?!闭f近代一些寫詞的人不懂得音樂格律,不懂得作詞的方法,不懂得詞的特色。我們從一開始講詞就說過了,王國維說的“詞之為體,要眇宜修”,是有一種委婉曲折之美的。而他們以為有這么一派詞人不懂得詞的特質(zhì),故意說一種外表看起來是豪放不受約束的話,這要特別注意。我在講辛棄疾的時候?qū)掖翁岬剑翖壖搽m然豪放,但絕不是粗獷,絕不是淺薄,絕不是率意,他的詞同樣有一種委婉曲折的美。不但他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有委婉曲折的美,就是他的“舉頭西北浮云”,也是委婉曲折地說出來的。他都是假托外界、自然界的景物或者是歷史上的典故來說的,是有委婉曲折的美的??墒怯幸恍W(xué)這一派詞的人,他們以為只要寫得粗獷豪放就是好,于是故意寫這種豪放不羈的話,并假借著蘇東坡、辛稼軒“諸賢”,來推諉說蘇辛這一派就是這樣豪放的。蘇辛這一派,我們講了蘇東坡的《定風(fēng)波》和《八聲甘州》,也講了辛棄疾,他們兩個人的詞都有非常幽深曲折的含義。那么是哪些個人寫了這一類粗獷的詞了呢?我可以給大家念兩段這一類豪放的詞。也是南宋的詞人,說一些個很空疏的,沒有感情的,沒有思想的,沒有內(nèi)容的,可是聽起來口氣很豪放的這一類詞。有一個作者,我也不是說他所有的詞都不好,只是說他有些詞是如此的。我現(xiàn)在要說的這個作者的名字叫劉過,號改之。他寫過一首《沁園春》說:“斗酒彘肩”,說我們有一斗酒,一條豬腿?!?span style="COLOR: blue">風(fēng)雨渡江”,在風(fēng)雨的時候渡過江水?!?span style="COLOR: blue">豈不快哉”,那豈不是很痛快的事。他后邊就是鋪陳了。一個人你一定要有話可說,再鋪展出去,如果無話可說,就只好沒話找話了。他后邊就用古人的話了,說“被香
這首詞沒有什么感情跟思想,就是把蘇東坡、白居易跟林和靖的一些個詩句堆砌寫了一首詞。就是這樣一類詞,聽起來好像口氣也很豪放的,可是沒有真正的內(nèi)容。于是南宋為了反對這兩派的詞人,就特別推崇、特別贊美像姜白石這樣的詞。認(rèn)為姜白石的詞寫得清空騷雅,既沒有柳永淫靡的缺點(diǎn),也沒有劉過這種外表的豪放而內(nèi)容卻是空疏的缺點(diǎn)。于是當(dāng)時的詞論家就既反對柳永一派的淫靡,也反對那些個學(xué)蘇辛之末流的人的空疏。至于那能夠避免空疏和淫靡的一個作者,就是我們正在講的姜夔,一個就是我們后邊接著要講的吳文英。他們認(rèn)為姜白石跟吳文英代表了兩方面。這是張炎《詞源》提出來的說法。他把姜夔的一派詞,叫做清空的一派;把吳文英的一派詞,叫做質(zhì)實(shí)的一派。張炎以為“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shí)。”并且說,“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shí)則凝澀晦昧”。他以姜詞為“清空”之代表,以吳詞為“質(zhì)實(shí)”之代表。所以說張炎《詞源》里邊提出“清空”和“質(zhì)實(shí)”,是相對而言的,是兩種不同的作風(fēng)。
我們還要回顧一下我們的系列講座,是想透過對個別詞人的介紹講詞的歷史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是偏重于理論這方面,因?yàn)槭悄纤?,到了詞發(fā)展的最后,要做一下整個的回顧,總結(jié)。這里不能只憑感情的欣賞,要有一個理論的歸納,就是說他們姜、吳這兩個人都是從周邦彥演變出來的。我上幾次也講了周邦彥,說他寫詞的長調(diào)是用思力來安排,不是用直接的感動,是想一想然后找一個合適的句子。找一個恰當(dāng)?shù)牡涔蕘戆才牛怯霉蠢彰枥L來寫詞;也有的時候還用空間和時間的跳接,是錯綜的,不是按照順序直接寫下去的;還有的時候要用語言里邊的符碼,用一些典故暗中點(diǎn)明我要說的是什么,而不直接地說。這是周邦彥作風(fēng)里邊的三點(diǎn)重要的特色影響了姜、吳他們兩個人。而受到周邦彥影響的這兩個人,并不是跟周邦彥完全一樣。姜夔用了周邦彥安排的辦法,不是用直接的感發(fā),而且姜夔的思力,特別用在“精思”之上。姜夔自己就這樣說,還不是我們說他。上次我們說過姜夔寫了一本論詩的書,叫《白石道人詩說》,說“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當(dāng)然你要把作品寫得好,你也應(yīng)該好好地思索,這是不假的??墒俏乙詾樵娫~里邊最重要的一點(diǎn),我常常提出來的,就是它的感發(fā)的力量和感發(fā)的生命。如果不掌握這一點(diǎn),而只在枝枝節(jié)節(jié)上去爭執(zhí),我認(rèn)為這都是只看外表的爭論,前天有一位朋友給了我一篇文章,講到我們國內(nèi)現(xiàn)在的詩壇。我本來對國內(nèi)當(dāng)代文學(xué)也很感興趣的,但由于近來比較忙,看得不多。那篇文章談到,現(xiàn)在我們國內(nèi)寫新詩的人,有所謂“第二次浪潮”。這我還不大十分清楚,總而言之是說在前幾年我們國內(nèi)的詩,有所謂“朦朧派”的詩,這種詩不是用那種直接的容易懂的話來說,面是要叫你比較不懂,寫得朦朧一點(diǎn),寫得比較晦暗一點(diǎn),是這樣一派的作風(fēng)。說現(xiàn)在的新的第二次浪潮,是主張寫得容易懂,容易看得明白,就是要用淺俗的白話來寫。我對于這種詩派的詩看得不多,不十分了解,可是我以為我們有很多人對詩歌都是以外表上來爭論的,有人以為白活的、大家都懂的才是好待;也有的人以為寫得朦朧的、晦暗的、不容易懂的才更有余味,才是好詩。我認(rèn)為這都是枝節(jié)的外表的爭論。是好詩還是壞詩,不在于你寫的是淺白的還是朦朧晦澀的,是在于你的作品里邊有沒有你自己真正的感發(fā)的力量和感發(fā)的生命。我上次講了辛棄疾的詞,他也有典故用的很多的詞,也有俗話,說牙齒掉了等等,所以不在你是用俗的還是用典故的。又比如杜甫的詩,也有寫得非常淺俗的。一次他遇到鄉(xiāng)下的一個老農(nóng)夫?qū)懥恕对馓锔改囡嫛芬皇自姡镞呎f“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說老農(nóng)夫讓他的妻子打開了一個最大的瓶,用大盆子盛酒來。他寫的都是俗話。另外杜甫的詩里邊像《收京三首》,就是長安收復(fù)時寫的,則都是用典故的詩。所以詩的好壞不在你是用典故或是淺俗,是在于你是不是有一種感發(fā)的力量和感發(fā)的生命。辛棄疾用典故,姜白石也用典故。辛棄疾之用典故,都帶著感發(fā)的生命,即如他寫“南劍雙溪樓”,用兩把寶劍的典故,在典故用進(jìn)他的詞里邊去的時候,都是帶著感發(fā)的生命的。所以王國維反對南宋的詞,也反對用典故,卻特別贊美辛棄疾的詞,特別贊美辛棄疾送給他本家一個弟弟的一首《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的詞。那首詞每一句都是典故,王國維贊美說是“句句有境界”。這是因?yàn)樾翖壖灿玫涔?,是?nèi)心對這個典故有真正的感動和興發(fā)。他不但以感發(fā)來寫詞,而且也是以感發(fā)來用典的。姜白石是用思力來寫詞,也是用思力來用典故的,他的典故都是用他的思力來安排的,這是一個絕大不同的地方。
一般人贊美姜夔的詞,說他是“清空”的。“清空”是什么呢?是要攝取事物的神理而遺其外貌。他們把姜夔的詞跟吳文英的詞作對舉,說姜夔是清空的,吳文英是質(zhì)實(shí)的。清空就是你寫梅花不正式地寫梅花。他們說他寫梅花是得到梅花的神理的,而不沾滯于梅花的外貌、這是所謂“清空”。至于“質(zhì)實(shí)”的同,也是從周邦彥變出來的?!百|(zhì)實(shí)”的一派,就是吳文英那一派。說這一派寫得典雅奧博,也是用很多的古典,寫得非常深奧,詞彩非常的秾麗,但過于膠著于所寫的對象,過于沾滯。他寫一個題目就完全圍繞這個圈子來寫,不跳出去。這就是“質(zhì)實(shí)”。這是一般人的議論,從外表上看起來也果然是如此的,我卻有些不同的看法。我以為,我們不但寫作的時候要真誠,批評欣賞的時候也要真誠。我所說的可能是錯的,可能是我自己的偏見,但我一定要說我自己真誠的看法。我以為姜白石的清空缺乏感發(fā)的力量,他完全用思想來安排,而吳文英卻不然。吳文英在用典故之中,常常加進(jìn)去感發(fā)。吳文英是南宋最后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作者。一方面有南宋的長處,一方面有北宋的長處。他是把周邦彥的安排思力跟辛棄疾、蘇東坡的感發(fā)結(jié)合起來的這樣的一個人。這可能是我的偏見,但也不止是我一個人的偏見。周濟(jì)在《宋四家詞選·序論》中也說:“夢窗立意高,取徑遠(yuǎn),皆非余子所及。惟過嗜饾饤,以此被議?!眽舸笆菂俏挠⒌奶枴Kf夢窗的立意高,就是有非常高遠(yuǎn)的情思?!叭竭h(yuǎn)”,他寫的時候一方面掌握主題,一方面是從高遠(yuǎn)的地方寫下來的?!敖苑怯嘧铀啊保皇瞧渌怂苴s上的。我個人以為吳詞不是姜白石所能趕上的。世界上當(dāng)然有贊美姜白石的人,寫《詞源)的張炎就是贊美姜白石而貶吳文英的。《詞源》說吳文英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張炎在這里的意思就是說,吳文英的詞如一個七寶的樓臺,用了很多漂亮的字,可是你把它拆碎下來一研究,都是不成片段的。這是張炎的偏見。他又說,吳文英的詞“質(zhì)實(shí)”,“質(zhì)實(shí)”的結(jié)果是凝滯,即死板晦昧,讓人讀起來不明白,可是我以為不是如此的。我以為吳文英的詞是能從質(zhì)實(shí)之中跳出來的,他的空靈是在高處的變化。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見解,周濟(jì)就也說了,“若其虛實(shí)并到之作,雖清真不過也”,說周清真也比不上他的。又說“夢窗奇思壯采”,就是說他有非常不平凡的一種情意,有非常豐富壯麗的彩色?!?span style="COLOR: blue">騰天潛淵”,飛起來飛到九天,沉下去沉到九淵?!胺的纤沃鍥?,為北宋之秾摯”,挽回來南宋的那種清泚(清泚正是姜白石的特色),就是寫得很清,一點(diǎn)也沒有淺俗的話??雌饋砗芮?,如同水,不過水清無魚,反而缺少真正感發(fā)的力量,正如水太清了里邊就連魚都沒有了。他說吳文英是挽回了南宋的清泚,成為北宋的秾摯,就是回到北宋那種秾摯深厚的感情。除去他這樣說以外,另外一個清代詞評家況周頤也曾經(jīng)說,吳文英的詞“與東坡、稼軒諸公實(shí)殊流而同源”,這是吳文英詞的好處。現(xiàn)在我要把他們兩個人作對比。
我們先講姜詞,再講吳詞。我們先看姜夔的一首詞《疏影》。上次我們引了張惠言的話,說他寫的是“以二帝之憤發(fā)之”,說他寫的是對于徽宗、欽宗被俘虜?shù)奖狈饺サ谋瘧?。張惠言這一派批評的方式,一般都是從文字、語言的符碼來聯(lián)想的(以前我們講溫庭筠詞時,曾引過西方語言學(xué)及符號學(xué)的語碼之說),那么這首詞里有“胡沙”,所以張惠言就由此而聯(lián)想到了淪陷到北方的徽、欽二宗。這就因?yàn)樗菑耐獗淼奈淖謥砺?lián)想,而不是從感發(fā)來聯(lián)想的。你一定要分別出這兩種的不同,他只是從文字來聯(lián)想,而不是從感發(fā)來聯(lián)想。又有人看到了,說他的詞除了“胡沙”以外還寫了“昭君”。昭君是女子,曾經(jīng)嫁到胡地,所以他們說這個寫的就是隨著徽宗、欽宗被俘到北方的那些后宮,即后妃。所以鄧廷楨就說這是“乃為北庭后宮言之”。
好,總之這一派的說法只是從語言文字上抓到一個“胡沙”,就說是淪陷到北方,抓住一個“昭君”,就說是淪陷北方的后妃,斷章取義,從一兩個字來猜測,不能夠把全首詞都講通。但這正是這一類詞人寫詞的辦法,也是這一類詞評家說詞的辦法。這一類詞人怎樣寫詞,現(xiàn)在不是寫梅花嗎?你就圍繞著梅花的周圍去寫,用你思想的思力所能夠想到的與梅花有關(guān)系的東西,你就把它寫上去,不是從感發(fā)寫的,是從思索的聯(lián)想來寫的,而他的聯(lián)想也沒有什么系統(tǒng),這主要因?yàn)樗麤]有感發(fā)生命的系統(tǒng)。辛棄疾的“舉頭西北浮云”一首《水龍吟》,有的時候?qū)懙煤芎婪?,有的時候?qū)懙煤艿统?,可是他整個的中心主題,那生命的發(fā)源卻都是一個。如果你沒有一個中心的感發(fā)生命的發(fā)源,就只剩下了旁邊的材料,卻不能把旁邊很多的材料集中成一個感發(fā)的生命。有人說姜白石是用點(diǎn)染的筆法,我說姜白石都是旁敲側(cè)擊,都是從旁邊想一些有關(guān)系的事典來寫。下面我們看他的《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苔枝綴玉”寫得真是好,有人贊他清空騷雅,他的語言文字真是典雅,真是不庸俗,真是不淺薄,寫梅花的美麗是“苔枝綴玉”。你要知道,梅花里邊有一種叫苔梅,苔梅的枝干上都是長著綠色青苔的,所以是苔枝,而青苔都是碧玉的樣子,是“苔枝綴玉”。而且他說,在梅花的樹上有一對翠色的鳥,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這句詞可能也有一個典故,據(jù)曾慥《類說》卷十二引《異人錄》,記載隋代趙師雄曾調(diào)任廣東羅浮,于天寒日暮中與一美人相遇,共到酒店歡飲,又有一綠衣童子助興歌舞。師雄醉臥睡去,醒時天已破曉,起視梅花樹上有翠羽刺嘈相顧,蓋美人即梅花所化,而綠衣童子則翠禽之所化也。姜白石詠梅花的詞常常引用這一故實(shí),即職其《鬲溪梅令》一詞,便也有“翠禽啼一春”之句。凡這些詞句,應(yīng)該都有懷念他過去一段情遇的含義。當(dāng)然他也未免有一點(diǎn)對國家的感慨,像《揚(yáng)州慢》之類的。可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他常常寫的,根本不能忘記的就是他少年時代在合肥所愛過的一個女子,后來這個女子跟別人結(jié)婚了,沒有能夠跟他結(jié)合。而她跟那個女子離別的時候是正月的季節(ji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所以,凡是他寫梅花的詞,像《江梅引》、《鬲溪梅令》,都是懷念那個女子的。他的《鬲溪梅令》是很短的一首小詞,開頭說“好花不與殢香人”,這個“殢”是沉溺的意思。人要是沉溺在喝酒,就說是殢酒,沉溺在賞花,就說是殢香。他說這樣美麗的花,可是沒有把這個花給那個最愛花的人。那合肥的女子,沒有能夠跟最愛她的姜白石結(jié)合?!袄唆贼浴?,梅花長在水邊,水紋的波浪粼粼。后面他就說“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想要到有很多梅花的孤山,到孤山的山腳下來尋覓那個盈盈的梅花,梅花就比喻那個美麗的女子,而花已經(jīng)落了,沒有了。這首詞最后一句是“翠禽啼一春”,就剩下樹上的那個翠鳥,在那里啼叫。整個春天都在啼叫,而鳥“啼”這個“啼”字,人“啼”哭也用這個“啼”字,鳥的啼也就代表人的哭泣。因此“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很可能暗指當(dāng)年一段情遇。雖然對于《疏影》這首詞一般都說是喻寫徽宗、欽宗淪陷在北方的悲憤,都是從國家的感慨來說的,其實(shí)在詞中他也揉合了他過去的一段愛情的往事。更好的證明就是《暗香》這首詞,我們現(xiàn)在也簡單看一下。
他在《暗香》中寫道:“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今天晚上的月亮像當(dāng)年一樣的美,我算一算這樣美麗的月亮曾經(jīng)多少次照見我在梅花樹邊吹起笛子,而且吹的曲子里邊有一支叫“梅花落”。“喚起玉人”,我叫那如玉的美麗的女子,“不管清寒與攀摘”,不怕外邊的寒冷,為我折下一枝梅花來?!昂芜d而今漸老”,“何遜”又是一個典故。何遜是南北朝時候的人,他寫過一首《早梅》詩。此處姜白石用何遜的典故是說,我也是常常寫詩的,像何遜一樣,而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了,“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筆是筆法、才情。我現(xiàn)在老了,當(dāng)年浪漫的風(fēng)流的事,跟我所愛的人賞梅花吹玉笛時寫詞的才情沒有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我就怪,因?yàn)槲业母星楦?dāng)年的不一樣了,我所愛的人也不在這里了,所以我就怪那個梅花?!爸裢馐杌ā?,那竹外開得稀疏的梅花,在我這樣孤獨(dú)寂寞的時候,把它那種寒冷凄涼的香氣,吹到我坐的坐席上面。“瑤席”是美麗的坐席。
下面他說:“江國,正寂寂”,隔著江水,懷念遠(yuǎn)方的人,“寂寂”沒有消息,沒有蹤跡?!皣@寄與路遙,夜雪初積”,要折一枝梅花寄給我所愛的女子,我就嘆息了,因?yàn)橄喔簟奥愤b”。這里又用了一個典故,據(jù)《太平御覽》記載,一個江南人叫陸凱,他有一個好朋友在北方的長安。他懷念他的朋友,當(dāng)早春的季節(jié),梅花開時,就寄了一枝梅花和一首詩給那個朋友說:“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里用了這個典故,折一枝梅花寄給所懷念的人?!皣@寄與路遙,夜雪初積”,半夜下雪,那滿樹的梅花上都是白雪。“路遙”,寫相隔路遠(yuǎn)無法折寄,只有徒然的懷念。所以下面就說“翠尊易泣”,每當(dāng)我在梅花前飲酒的時候,一端起這翠綠的酒杯,我就很容易地流下淚來。“紅萼無言耿相憶”,“萼”,是花瓣,紅色的花瓣寂寞無言,引起我心里邊永遠(yuǎn)不能熄滅的、永遠(yuǎn)不能削減的相憶懷念的感情,所以是“紅萼無言耿相憶”;下面又說“長記曾攜手處”,我永遠(yuǎn)記得我們攜手同游的地點(diǎn)?!扒鋲?、西湖寒碧”,在西湖的旁邊有多少梅花樹,我們當(dāng)年有多少歡樂,現(xiàn)在只剩下憶念了。我們知道,他所寫的是西湖孤山的梅花,暗中懷想的是合肥的女子,這兩個地點(diǎn)并不一致,一點(diǎn)關(guān)系也沒有,這是詩人運(yùn)用聯(lián)想,把它們結(jié)合起來的。聯(lián)想的線索只因孤山以梅花著你,而梅花正是引起他懷念的媒介和相思的愛情的象征??偠灾吹矫坊ǎ蛻涯钇鹨粋€人。“又片片吹盡也”,今年的梅花又一片片地吹落了。“幾時見得?”我所懷念的那個女子什么時候才能再見到呢?所以有的人要完全用徽欽二宗的蒙塵、北宋后妃淪陷到胡地來講這兩首詞,是不能完全講通的。
他這二首詞是把國家之慨與舊情的懷念混合起來寫的。他在這首《疏影》中說:“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這不必是完全寫實(shí),而是寫他懷念之中的一些往事,一段愛情的故事?!翱屠锵喾辍?span lang="EN-US">,他現(xiàn)在是住在范成大的家里邊,又看到梅花了。在一個籬笆的墻角,黃昏的時候,“無言自倚修竹”,是說梅花的美麗,就像一個美麗的女子。他這里又用了一個典故,所以我說他用的都是旁敲側(cè)擊的筆法。他用了一首杜詩,杜甫的《佳人》詩寫一個在天寶年間亂離中的女子,說這個女子在戰(zhàn)亂之中父母都死喪了,她的丈夫另有了新歡,把她遺棄了。最后杜甫寫這個女子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說這個女子這么孤單寂寞,在寒冷的日暮,她穿著一件翠色的衣服,衣袖是那樣的單薄。一般翠色是代表寂寞寒冷的。在《暗香》一詞中曾有“竹外疏花”之句,那竹子外面不是美麗的女子,而是梅花樹??墒窃~人心里的這梅花樹,就像杜甫的《佳人》詩所寫的“無言自倚修竹”的女子,寂寞孤獨(dú)地靠在竹子旁邊。
下面“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他仍然不是寫直接的感發(fā),而是用思索想一些與梅花有關(guān)的事典。他又想到了一個美人昭君。他為什么又想昭君了呢?因?yàn)樗?lián)想到了唐朝王建寫的《塞上詠梅》這首詩:“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币馑际钦f在胡地、天山的路邊居然有一棵梅花樹。本來唐朝王之渙曾有詩說“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塞外是很少看到春天景色的,而居然有一棵梅花樹是開在塞外的,所以他說:“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本來梅花應(yīng)開在江南山青水綠的地方,而現(xiàn)在這美麗的梅花,年年花開都是在黃云之下。這是因?yàn)槿舛际屈S沙,風(fēng)都是帶著黃色的沙土吹過來的,天也是一片黃云。北方的春天,你們知道有下雨的時候,有下雪的時候。而北方有的時候下什么?不是下雨,也不是下雪,而是下黃土。這是塞外的情景。杜甫有詩說“隴草蕭蕭白,洮云片片黃”,意思是隴外的草地是蕭條寂寞的白顏色,洮河上的云片片都是黃色的。地上是黃沙,天上是黃云,所以王建寫塞上的梅花:“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這個地方有梅花,可能是因?yàn)楫?dāng)年漢朝和匈奴通婚的時候,有人帶來梅花種在塞外了?,F(xiàn)在出塞和番的昭君死了,通匈奴的漢朝的使者也回去了,就留下一棵孤單寂寞的梅花在塞外的天山路上?!扒昂笳魅恕?span lang="EN-US">,遠(yuǎn)行的到邊塞去作戰(zhàn)的征人,有多少曾把馬拴在梅花樹下呢!
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的黃沙黃云的地帶了,美麗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這是他的聯(lián)想。后來的人說姜白石這首詞是慨嘆隨徽欽二宗被俘虜北去的那些后妃,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實(shí)上姜夔之所以這樣說,只是在用一個典故,用的是王建詩的典故。“昭君不慣胡沙遠(yuǎn)”,昭君是漢地的女子,她應(yīng)該不習(xí)慣北方胡沙這么遠(yuǎn)的地方,就是王建天山下的那棵梅花應(yīng)該不習(xí)慣這黃云黃沙的生活。“但暗憶江南江北”,她心中應(yīng)該永遠(yuǎn)地懷念,懷念祖國的江山,懷念江南江北的大好河山。
現(xiàn)在姜夔所看見的是江南的梅花。他在范成大的家里,范成大的別墅是在蘇州附近的石湖,所以他說淪落到北方的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dú)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做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當(dāng)時漢朝的皇帝,后宮佳麗這么多人,不能每一個人都得到皇帝的寵幸,當(dāng)他要接近哪一個女子的時候,來不及一個一個地選看,就叫畫工把宮中的那些女子都畫了像,晚上看哪個畫像上的女子不錯,就叫她來。所以后宮的女子就都拿出許多珠寶財(cái)物、賄賂畫工。相傳有個畫工叫毛延壽,宮中女子都想讓他把自己畫得美一點(diǎn),皇帝就可以召見了,要不然她可能住在深宮中五六十年到老死都見不到皇帝一面。昭君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美麗,她以為她的美麗本來按著公平的做法,是應(yīng)該得到欣賞的,所以她堅(jiān)決不賄賂,因此畫工把她畫得很丑?;实垡恢睕]有選上她,后來匈奴王要求把一個漢朝的女子嫁給他,昭君就嫁給了匈奴。臨走的時候,昭君上殿跟皇帝告辭,皇帝看后大驚,心想這么美麗的女子我怎么居然不知道,怎么畫工把她畫得那么丑陋?于是就把畫工殺了。這故事見于《西京雜記》。
我說杜甫和辛棄疾作品之所以好,是因?yàn)檫@些大作家、大詩人有深厚博大感發(fā)的生命和力量。他們寫出的句子,表面和別人差不多,“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他說那些在上邊當(dāng)權(quán)的人,他們就知道看看畫本,把誰畫得好就選擇誰,所以有才的最美的女子昭君因?yàn)闆]有賄賂畫工就流落到胡地。這是千古的懷才不遇之人的悲劇,是堅(jiān)持不走后門之人的悲劇。這是杜甫的悲慨??墒乾F(xiàn)在姜夔用這兩句詩則只是寫一個美女。姜夔是說王建的詩,天山路邊有一株梅花,天山的梅花是應(yīng)該常常懷念它的故鄉(xiāng)故國的江南江北,所以她的魂魄就裝飾著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dú)了。這是借用昭君的故事來暗喻梅花美麗的。
下面“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他說這個梅花應(yīng)該還記得在深宮之中舊日的往事。是什么往事呢?“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這又是另外的一個故事。南北朝劉宋武帝的時候,有一個壽陽公主,一天休息睡眠在一株梅花樹下,就有一朵梅花落在了她的前額上,留下了一朵梅花的花印,怎么洗都洗不去了。所以古代的女子也常常在前額上畫一個梅花作點(diǎn)綴,就是梅花妝。姜夔說,記得深宮舊事,那個壽陽公主正在睡的時候,一朵梅花就落到她的前額了,前額的旁邊就是蛾眉?!岸昝肌保覀兌颊f是黛眉,所謂黛眉是有一點(diǎn)青綠顏色的,“蛾綠”就是黛色的蛾眉?!蔼q記”,是說梅花應(yīng)該還記得,當(dāng)那個美麗的女子壽陽公主睡的時候,梅花一飛,就飛到兩個眉毛之間的前額上了。這又是一個與梅花有關(guān)的典故。
“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笔钦f你應(yīng)該愛惜花,不要像春天那個風(fēng),春天的風(fēng)不懂得珍愛花朵?!坝笔侵该利惖幕?,春風(fēng)不管美麗的花,花就零落了。他說你應(yīng)該愛惜花。怎樣愛惜?“早與安排金屋”。這個我們以前講辛棄疾《摸魚》詞中的“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時講過了,就是漢武帝陳皇后的名字叫阿嬌,漢武帝說要造一個金屋把她藏起來。姜詞意思是說要早早地筑一個金屋,把梅花保護(hù)起來。當(dāng)然,從表面看來他是寫愛惜花,但他也可能有另一個含意,就是說當(dāng)年我所愛的合肥的那個女子,居然沒有得到她,現(xiàn)在后悔我當(dāng)時沒有早點(diǎn)安排金屋,沒有能夠把她保存下來。沒有保存下來怎么樣?就“還教一片隨波去”,于是落花就隨水流去了。“又卻怨玉龍哀曲”,你看到梅花飄落的時候,就滿心的哀怨。哀怨什么?哀怨玉龍的哀曲?!坝颀垺笔堑炎拥拿?,是一個白玉的玉笛,叫玉龍。我剛才說了,因?yàn)榈炎拥那永镞?,有一個是“落梅花”的曲子。所以他說等到花落了,我們聽到“落梅花”的曲子,就滿心的哀怨,等到花都落完了,“等恁時”,等那時,你“重覓幽香”,再想找那個芬芳幽香的梅花,哪里去了?“已入小窗橫幅”,沒有真的梅花了,只剩下畫幅上畫的梅花了。姜白石果然是寫得很美,真的是清空騷雅。不沾滯于所寫之物,都是跳起來寫的,用了這么多典故,從梅花的前后左右周圍的這樣說下來,寫得委婉曲折。而且他所用的一些典故的詞匯,有時還包含有一種如西方符號學(xué)所說的“語碼”的性質(zhì),就像這首詞中所用的“昭君”、“胡沙”、“深宮舊事”等字樣,還可以給讀者一種“以二帝之憤發(fā)之”,或是“乃為北庭后宮言之”的聯(lián)想。這是姜白石詞的特色。這類詞是屬于受周邦彥影響的一派詞人,不是以直接傳達(dá)的感發(fā)取勝,而是以思力安排的精美工致取勝的。所以雖然有人不欣賞姜詞,如王國維;但也有人特別欣賞姜詞,如張炎等人。
下面講吳文英。
從詞的發(fā)展歷史上來看,周邦彥是結(jié)北開南的詞人,吳文英是由南追北的詞人,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周邦彥由北宋開了南宋的風(fēng)氣,而到了吳文英又由南宋追回到北宋去了,就是說他把北宋的強(qiáng)大的感發(fā)力量,放到他的詞里邊去了。他一方面有南宋的那種安排、勾勒,時間與空間錯綜的跳接,有這些周邦彥開出來的南宋的手法;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強(qiáng)大的感發(fā)力量。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成就。我們先看他寫的《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馮深居是他朋友的字,名馮去非,號深居。馮去非當(dāng)時曾做過宗學(xué)諭的官,就是國家宗學(xué)里邊的一個教諭。馮深居這個人,根據(jù)南宋歷史上的記載,是一個在政治上有很忠正的立場的人。當(dāng)時南宋奸臣中,有一個叫丁大全的,常常賄賂宦官,夤緣取寵,用很多不正當(dāng)?shù)姆椒▉砬蟮蒙?。有一次?dāng)國家要任命丁大全一個比較高、比較重要的諫議大夫的職位時,馮深居堅(jiān)決反對,不肯同意,所以馮是一個立身很正直的人。吳文英這首詞就是他跟馮深居一起登上了會稽夏禹王的陵墓以后寫的。我去年回國以后,在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講學(xué)的時候,曾從上海出去游了幾個地方,其中一個就是紹興,我游了夏禹王陵墓。夏禹王的陵墓在我門中國已有幾千年久遠(yuǎn)的歷史,而且吳文英的詞中有禹陵,我就游了禹陵,另外我也游了蘇州的滄浪亭,因?yàn)閰俏挠⒂幸皇住督鹂|歌》題為“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履齋即吳潛,官做到宰相。因?yàn)樗Z似道政見不合,而后來賈似道的勢力越來越大,就把吳潛給遠(yuǎn)貶了;不僅把他遠(yuǎn)貶了,賈似道還用錢指使人把吳潛給害死了。吳文英跟吳潛、馮去非都是很好的朋友。蘇州的滄浪亭,是當(dāng)年北宋滅亡、南宋初年一位忠義的將領(lǐng)抗擊金兵的韓世忠住過的地方。從他所交往的這兩個朋友,從他所寫的禹陵跟滄浪亭的這兩個題目,我們已經(jīng)可以體會到這些詞里邊,是有他一份對于國事的感慨的,而且還不僅只是這些,可能在吳文英內(nèi)心的感情方面,比姜白石對于國事的關(guān)懷更多。這還不僅只是由于一個人生下來的性情厚薄、胸襟大小的不同。有的人天生下來就關(guān)懷的多,有的天生下來就關(guān)懷的少。此外還有時代的分別。我在開始講詞以前,曾特意把這幾個詞人的生卒年代畫了一個表給大家看。
吳文英的生年,是在南宋寧宗的時代,死的時候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說他死在理宗晚年,一個是說他死在度宗的咸淳八年。如果是度宗的咸淳八年,就是1272年。而南宋的滅亡,當(dāng)?shù)蹠m咸興滅亡的時候,是1279年,可見吳文英晚年是親眼見到南宋國勢之逐漸消亡的。
當(dāng)然吳文英這個人并沒有科第功名,沒有做過達(dá)官顯宦,歷史上沒有他詳細(xì)的傳記,所以我們不能知道他確實(shí)的生卒年??墒菑乃~里可以看出有一種感慨故國剩水殘山的悲哀蘊(yùn)藏在里邊,有一種亡國之音。所以有人認(rèn)為他是經(jīng)過南宋的滅亡,有人以為他雖然沒有經(jīng)過南宋的滅亡,可是也已經(jīng)距離南宋的滅亡不遠(yuǎn)了。因?yàn)樗脑~寫得比姜夔更加悲慨,也有時代的因素。總之,吳文英之比姜白石對國事的感慨更多,一個是因?yàn)槊總€人天性的厚薄,襟懷的大小,本就不同,一個就是因?yàn)樗臅r代,國家已經(jīng)走向危亡了。
下面我們來看吳文英的一首《齊天樂》詞: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dāng)時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shù)行書似舊藏處。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剪燈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霜紅罷舞。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齊天樂》黃鐘宮,俗名正宮與馮深居登禹陵)
你可以直覺地一讀這首詞,就一方面感到它的高遠(yuǎn)開闊的氣象,另一方面也確實(shí)覺得不容易懂。什么叫“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而且他前邊寫的是“無言倦憑秋樹”,明明寫的是秋天,可最后的結(jié)尾是“霧朝煙暮,岸鎖春船”。到底寫的是春天還是秋天?“畫旗喧賽鼓”中的“喧”,本來是鼓聲的喧,而他把“喧”字這個動詞放到畫旗的下面了,是“畫旗喧賽鼓”,這個句法也是很奇怪的。所以有人說他的詞是凝滯晦昧,不通,不容易懂??墒撬母邪l(fā)的力量卻是都隱藏在這種凝澀晦昧之中的。除了這首《齊天樂》以外,你看他后邊《八聲甘州》這首詞寫的:
渺空煙四遠(yuǎn),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厓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fēng)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dú)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游靈巖)
這首詞里的“膩水染花腥”,這個句子也很奇怪。對于花,我們從來不說它是腥的,魚才是腥的呢,花怎么腥了呢?像他把“喧”字放在“旗”字的下面,用腥字形容花之類的,這都是大家認(rèn)為他很奇怪的地方。好,他的奇怪在哪里?姜白石的特色,是用精思來安排鋪寫的;吳文英的特色,是用銳感,即用敏銳直接的感受來修辭的。他寫的《夜游宮》中有兩句詞,“窗外捎溪雨響,伴窗里嚼花燈冷”。什么叫“嚼花”,把花放在嘴里嚼一嚼?而且他說的更妙,嚼的是什么花?是燈花。古人那時沒有電燈,是用燈盞,上邊放個捻,等火焰慢慢燒下來時,火就在燈盞的旁邊閃動。燈盞是圓的,所以像個嘴唇一樣,燈芯在盞邊閃動的時候,火一動一動的,就像燈盞這個嘴唇在嚼花。
吳文英這種修辭的辦法,是用他的銳感來修辭的,所以很多人看不懂他的詞,說這簡直都不通。因而不管是朦朧詩,不管是第二次浪潮,你怎么寫都可以,只要你果然有感發(fā)的生命,先在內(nèi)心有一種感發(fā),才能寫出來好詩。你用淺白的也好,用晦澀朦朧的也好,主要地是要有真正的感發(fā)。而詩人的大小高低,偉大的詩人跟一個小詩人的分別,他們首先要能同樣用藝術(shù)傳達(dá)自己的感受,才成為詩人。假如你有了感受不能夠傳達(dá),根本寫不出好詩,就不是詩人。假定說都有較好的藝術(shù)上的成功,那么一個大詩人的詩跟一個小詩人的詩的分別,就在于他傳達(dá)出來的感發(fā)生命質(zhì)量的多少,他的大小,他的高低,他的深淺,他的厚薄。此外的,都是枝節(jié)的外表的事情,是不值得爭論的。
吳文英的詞就是因?yàn)橐陨蟽牲c(diǎn)特色讓人家不懂,一個是他把周邦彥時空的跳接用的更晦澀,一方面是他喜歡用銳感的修辭,因此人家不懂。可是他讓人家懂的地方,好的地方,那就是表現(xiàn)有能從南宋追回到北宋的深摯的感發(fā)?,F(xiàn)在我們就來看他的這首《齊天樂》?!叭晔職堷f外”。從吳文英所生的時代如果推回到我們中國的夏禹王的時代,已經(jīng)有三千年之久丁。司馬遷《史記》中有《夏本紀(jì)》。司馬遷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司馬遷以前沒有系統(tǒng)的正史。我們中國二十四史的體例,從帝王的本紀(jì)、名臣將相的列傳,到記載政治、文物、地理、經(jīng)濟(jì)的書表,是誰創(chuàng)的這個體例?是司馬遷。而且人家司馬遷真是把幾千年的古史,五帝本紀(jì),都寫出來了。從今天考古來看,我們的古史居然有那么多可以得到證明的可靠性,在世界上歷史這樣久遠(yuǎn),能保存有這么完好的歷史,那是我們國家民族的驕傲。
這首詞開頭說“三千年事殘鴉外”,三千年以上,因?yàn)樗莵響{吊夏禹王的陵墓,想到夏禹的當(dāng)年,那是三千多年前的往事了,多么遠(yuǎn)的往事啊!他本來是要寫遠(yuǎn)古的歷史的蒼茫,可是他用“殘鴉外”三個字,表現(xiàn)的這么形象化,他用的是一個空間的蒼茫表現(xiàn)了時間的歷史的蒼茫,三千年事在殘鴉之外。什么叫“殘鴉外”?這句詞為什么好?我在北京時就有很多朋友問我,怎么樣才能把詩寫好呢?我一直以為第一是要有一顆活潑不死的關(guān)懷的善感的心,這是做詩人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有語匯,否則就算你有一顆活潑的善感的心靈,拿什么語言寫出來?你一點(diǎn)語匯都沒有,語匯太貧乏了,怎么能寫出來呢?譬如蓋一所房子,一定要找建筑的材料??鬃诱f的“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你每天盡想成大詩人,也不用功,也不讀書,怎么能有語匯來表達(dá)你的感發(fā)呢?有了語匯,不見得就要用,說我要用個古典,用古人的一首詩,也不見得用得好。人家辛棄疾寫詩用了很多古典,是因?yàn)樗压诺涠枷谒男撵`感情之中去了。
杜牧有一首詩,前兩句說:“長空淡淡孤鳥沒,萬古消沉向此中?!?span lang="EN-US">(《登樂游原》)他說你看那遙遠(yuǎn)的長空,淡淡的灰白的長空,一只孤鳥在天邊消失了,正如萬古的消沉。“萬古消沉向此中”,那千年萬古的歷史,就在長空淡淡孤鳥消逝的蒼茫之中消逝了。這句詞“殘鴉外”是說鳥的消失,用這個“外”字來表現(xiàn)遠(yuǎn)。歐陽修的兩句詞“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捌绞彙笔情L滿了草的平野,那平蕪的盡頭被山給割斷了,而我所懷念的人還更在春山的那一邊。
三千年事,殘鴉是消逝了,而三千年古史的消失,萬古的消沉更在殘鴉的影外。這一句是感慨古史,下一句就寫到自己是“無言倦憑秋樹”。在吳文英的時代,距離南宋的敗亡已是不久了,他覺得滿心的悲慨,說他“無言倦憑秋樹”,我登到禹陵上感慨這萬古的蒼茫,沒有一句話可說,感到這么疲倦。這個“倦”,一方面是登上禹陵的身體上的疲倦,一方面是心靈感覺到疲倦,即他覺得對于國家沒有辦法能夠盡力挽回這種局面的疲倦。“秋樹”是秋天凋零的樹木,也正如南宋衰亡的國勢?!叭晔職堷f外,無言倦憑秋樹”,這二句詞既感慨這三千年的古史,也感慨當(dāng)時的國勢。
“逝水移山,高陵變谷,哪識當(dāng)年神禹?”中國古代的帝王,最值得我們紀(jì)念的就是夏禹王。辛棄疾在鎮(zhèn)江附近鎮(zhèn)守的時候,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一首小詞: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他是登在京口的塵表亭上,懷念到夏禹王治水。夏禹王的時代洪水為患,他開鑿了江河水道。他說“悠悠萬世功”,想到夏禹王開鑿的時候,是“矻矻當(dāng)年苦”。“矻矻”是勤勞的樣子,是夏禹王付上這樣多的勤勞,才能“魚自入深淵”,即魚蝦從泛濫在平地上的洪水而流入淵海,人才得到平坦干燥的土地上來居住。
我在四川成都參觀了都江堰。秦朝時候的李冰父子兩千多年前開鑿的這個地方的水利工程,到現(xiàn)在還灌溉著四川大半個平原的農(nóng)業(yè)。這真是遠(yuǎn)大的功業(yè),留下恩澤,施及后代的。“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今天辛棄疾站在這里,“紅日又西沉”,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一年一年、一個一個朝代都是這樣過的。“白浪長東去”,千年萬世,禹王開鑿治水的功業(yè),流到今天,“白浪長東去”。今天我站在這里,“不是望金山”,不只是欣賞那金山、焦山的風(fēng)景,“我自思量禹”,我所思量的是我們的古圣先賢,像夏禹王這樣的功業(yè)。吳文英也說了“逝水移川”。黃河改道多少次,逝水向東流,今年走這個河道,泛濫一次,明年又走那個河道,又泛濫一次。從夏禹王開鑿的水道到今天,水道改變了多少次?“高陵變谷”,在這個地勢的改變之中,有多少高山變成深谷了。詩經(jīng)上所寫的“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那高岸變成深谷,深谷反而凸起來變成了山陵。那地面上經(jīng)過多少次的變化,人世之間經(jīng)過多少次的盛衰?!澳淖R當(dāng)年神禹”?有幾個人今天登在禹陵的山上,或者登在北國的山頭,會清清楚楚地想到禹王的功業(yè)?你從哪里來辨認(rèn)當(dāng)年夏禹王的功業(yè),山川都變了,你從哪里認(rèn)識夏禹王的功業(yè)?這是對禹王的感慨。
后邊這幾句就很難講了,這是人們批評吳文英晦澀不通的地方。他說“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什么是“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呢?我們這個教材寫的是比較簡單的字,“萍”字在古老的版本上是這個“蓱”字,這兩個字相通,可是吳文英當(dāng)年寫的是都不被人認(rèn)識的這個“蓱”字二這就是人們譏諷吳文英用字太晦澀的緣故。
可是你要知道用字晦澀不晦澀,寫詩要淺白或晦澀,是在于你要傳達(dá)的是什么樣的感發(fā),這才是重要的?,F(xiàn)在我們要知道,吳文英要傳達(dá)的是什么?你要知道會稽禹陵的旁邊是禹廟,在南宋時代,那個廟里邊有一個木頭做的屋梁,這個梁現(xiàn)在當(dāng)然沒有了。相傳南北朝時,要修建夏禹王的廟,一天大風(fēng)雨,就沖下來一段木材,是最好的楠木,就用這個楠木做了禹廟的屋梁。于是有神話傳說,每當(dāng)有風(fēng)雨的時候,這個由風(fēng)雨帶來的屋梁就變成一條龍,跳到會稽縣的鏡湖之中去,與鏡湖之中的一條真龍相斗。斗完后它還飛回來,還變成梁。因?yàn)樗界R湖里同真龍斗過一番,梁上就帶來很多水草,屋梁上就常常有水草。后來的人不愿意讓這個屋梁再飛走,就用大鎖鏈把屋梁綁起來。當(dāng)我讀這首詞的時候,我知道它一定有一個典故,可是查了好多書都沒有查到。我曾經(jīng)查過紹興府志、會稽縣志,有的記載屋梁這個神話,可是都沒有說這個水草可以留在這個梁柱上。一直查到南宋嘉泰年間編的一本會稽縣志里邊,才有這一段記載。
可是吳文英不是查了地方縣志才寫這首詞,因?yàn)閰俏挠⒕褪钱?dāng)?shù)氐娜?,?dāng)?shù)氐纳裨捤嵌炷茉數(shù)?,所以就寫到詞里邊來了。他不僅要把這一段故事寫出來,而且他是要寫禹王既有那樣偉大的功業(yè),禹王的英靈應(yīng)該不泯,應(yīng)該在禹廟之中有一些個神跡的傳留。他寫的是一個屋梁的故事,但是他所要表現(xiàn)的是禹王的英靈不泯。所以他說“幽云怪雨”,一個真正的像禹王這樣的英靈,死后在廟里邊自然留有一些神跡,所以他故意用這些奇怪的字?!按淦紳窨樟骸?span lang="EN-US">,“萍”就是萍草,水中的水草。它變成龍跟鏡湖的龍打斗,回來帶的萍草還是濕的。為什么?因?yàn)檫@個梁曾經(jīng)夜深飛去。你看吳文英的詞,人家說它不通,一個是由于他的用字險怪,還有就是由于他的句法是倒裝,是因?yàn)檫@個屋梁先飛去了,飛去跟鏡湖的龍打斗,回來才帶著水草??墒撬够貋碚f,“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以后才說“夜深飛去”。因此,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故事和他用字的險怪、句法的倒裝,當(dāng)然就說吳文英的詞不通了。其實(shí)不是他的不通,而是我們不懂。你要懂得的話,就知道他另有一種感發(fā)作用了。
不僅如此,禹陵這里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在會稽禹陵不遠(yuǎn)地方,有一個山叫宛委山。我在講辛棄疾的詞的時候,就勸年輕人讀一讀我們的歷史和地理,這樣你去游山玩水才更有意思。這座山叫作宛委山,宛委山還有一個別名,叫石匱山。山上有一塊大石頭,就像柜子一樣,所以也叫石柜山。這里有兩個傳說;一個說這是禹王藏書的地方;還有一個傳說,就是這個地方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金簡玉字的天書,是黃金做的金簡,上邊鑲著玉字。本來中國古時候都是竹簡,用一片片竹子來寫字的。這里發(fā)現(xiàn)的書,據(jù)說是黃金做的金簡,上邊是鑲著玉字的。
吳文英說我今天來到這里,不見藏書,只見“雁起青天”。遠(yuǎn)方有一行鴻雁飛起來了。我們昨天講了,凡是雁飛都是排成一個“人”字,或者排成一個“一”字。他說“雁起青天”,寫了一個“人”,字,寫了一個“一”字?!皵?shù)行書”,他說那雁所寫的那幾行字,讓我們想像?!皵?shù)行書似舊藏處”,讓我們想像那邊的山頭上,是果然有古代三千年前的藏書之所的。這是上半首。
我們剛才講,吳文英的詞讓人不懂,因?yàn)樗€有時間、空間的跳接。剛才本來是說登了禹王的陵墓,那是在白天,在郊外的禹陵跟禹廟。他忽然間一跳,周邦彥也常常這樣跳,就回到家里來了。“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剪燈語”。這是回到家里,在西窗之下,我們寂寞地坐在一起。他們兩人是故人,是老朋友,他跟馮深居認(rèn)識很久了,他還有別的詞送給馮深居。故人相見,應(yīng)該是很歡喜的一件事情,可是吳文英所寫的是一種復(fù)雜的感情,因?yàn)樗麄儼滋鞈{吊了夏禹王的陵墓,而他們所生的時代是南宋衰亡的時代,所以他們帶著這種寂寥的心情,在西窗之下久坐。想到我們這些老朋友,“慳”是短少的意思,“會遇”是說我們見面,我們的見面是如此之少,很難得相見,今天見面就“同剪燈語”,一同剪燈談話。古人點(diǎn)的油燈,燈捻燒得很長了,冒油煙了,我們把它剪短。燈就會更亮一點(diǎn)。剪燈相對語,有一種親切的情意。而且他這里又用了另外一個人的詩,就是李商隱的“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這都是斷章取義,我在講姜白石的時候也說過,他們用古人作品,不一定用他全部的故事,只是說李商隱的詩曾經(jīng)說過剪燭在西窗,所以現(xiàn)在吳文英也用了“西窗”,也用了“剪”,不過他剪的不是“燭”,他剪的是“燈”。“同剪燈語”,他們就一同剪燈談話。
前半首說的是白天登禹陵,忽然間跳回來又說西窗,這個我們還可以了解,說他白天登了禹陵,晚上回到西窗來談話。談話就談話好了,他又跳了一次,這是吳文英的特色,總是跳。他跳出來什么了?跳出來“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上面長滿苔蘚的那個殘余的碑。殘余的碑,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禹陵那里果然有碑;還有就是禹陵那里有一個窆石,到現(xiàn)在還有。我到紹興禹陵還看到了這個窆石。這個窆石相傳是禹王死后埋葬時,把他的棺材縋下去的一塊大石頭。
“積蘚殘碑”,是說當(dāng)時禹王的碑碣跟窆石都斷裂了。今天我所見到的窆石也是斷裂的窆石,只不過是用石灰接到了一起的一塊大石頭。還有“零圭斷璧”,相傳,有一次在禹陵的廟前,夜晚光芒四射,于是當(dāng)?shù)厝司桶l(fā)掘出地里邊有零圭斷璧。所謂圭璧,都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如果是方頭的就是“圭”,圓形的就是“璧”,這都是古代表示禮節(jié)、祭祀的一種儀式所用的玉器?!爸胤魅碎g塵土”,是“積蘚殘碑”和“零圭斷璧”,這些都是那么長久遺留的古物了,上面積滿了塵土。我們要注意,他們兩個人白天登了禹廟的禹陵,回來晚上在西窗談話,談話說到“積蘚殘碑”。這可能是回想白天,還可以理解,后邊說“重拂人間塵土”,是他們從禹廟把那“零圭斷璧”帶回來了嗎?他們拾到了一塊“零圭斷璧”帶回來,晚上在西窗之下,把土擦干凈了嗎?不是的。那廟里的“零圭斷璧”,一共也沒有發(fā)現(xiàn)幾塊,都被游人帶回去,那早就沒有了。所以那零圭斷璧是發(fā)掘以后,保存在廟中的。他們可以看見,但沒有帶回來。吳文英在這里很妙的一點(diǎn),是他把千年的古史,這些個古跡遺留的古物,跟人間滄桑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了。而所謂人間的滄桑,就可能是說他們自己兩個人所經(jīng)歷的變化。他不是說故人的見面很少嗎?十幾年、二十幾年不見了,再見而時南宋的朝廷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兩人的生平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他是把個人的經(jīng)歷跟千年的古史打成了一片。他還妙在什么地方呢?我們在開始講溫庭筠的時侯,說過語言文字在詩詞里邊的妙用,有語序軸上的作用,有聯(lián)想軸上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要看他語序軸上的作用。“寂寥西窗久坐”,就“同剪燈語”?!巴魺粽Z”是說他們的談話;后邊說“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是他們談話的內(nèi)容,也是回憶白天他們看到的古物的實(shí)物。他們看到那古老的遺留的之物,那上邊自然有塵土。但他說的重拂的是什么塵土?不是那古物上的塵土,不是那零圭斷璧上的塵土。我們看他的結(jié)合,從“同剪燈語”后邊,接著“積鮮殘碑”;這還不說,塵土就是塵土,什么叫“人間塵土”,塵土當(dāng)然都是人間的塵土,而他把“塵土”和“人間”結(jié)合,就是把他們個人人間的滄桑結(jié)合在里邊了。他們的談話,有千年古史的興亡,也有他兩個人經(jīng)歷的生平的盛衰悲歡離合。故人慳會遇,同剪燈語,“積醉殘碑,零圭斷璧”,是他們今天白天看到禹廟之中的古物,也是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平。他們就“重拂人間塵土”,把過去的往事,把幾十年的塵土擦掉,重新溫習(xí)他們所經(jīng)過的往事。這是吳文英的詞之所以難懂而受到譏諷的地方,也是吳文英的最大特色,他把時間、空間綜合進(jìn)行敘述。
“霜紅罷舞”,我們剛才看周濟(jì)批評吳文英的詞,說他可以“騰天潛淵”,飛起來飛到九天之上,沉下去沉到九地深淵之中。就是說他寫到高遠(yuǎn)的地方是果然高遠(yuǎn),寫到幽深曲折的地方是果然幽深曲折。“霜紅罷舞”一句在這里他又跳了,推遠(yuǎn)了一步。我們今天登禹陵“無言倦憑秋樹”,“霜紅”就回到了他開頭的“秋樹”。秋樹經(jīng)過霜,樹葉變紅了,今年的秋天就要過去了。“霜紅罷舞”寫得真是詞采很美!那紅葉飛下來,是被風(fēng)吹著飄舞地落下來的,等所有的樹葉都落完了,就是“霜紅罷舞”,葉子掉光的那一天,它就不舞了。這是自其變者而觀之,樹葉有凋零、人間有寒暑。可是下面的“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二句,寫的卻是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的景象,秋天過去了,“霜紅罷舞”,可是滿山的山色,青青的山色是不變的。山色不變之中可是有變,“霧朝煙暮”,每天的早晨來了,每天的黃昏走了,明天的早晨來了,明天的早晨又走了。就是早晨山上的霧靄,晚上山上的煙嵐是變的也是不變的。蘇東坡說的“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有變者,有不變者。“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年年有春天來,年年有秋天來,而這首詞本來不是寫秋天嗎?從秋樹說到霜紅,我們給他找到了聯(lián)系。
可是他忽然間又跳起來了,他說“岸鎖春船”,春天又出來了。春天怎么出來的?是從“霧朝煙暮”之中出來的,朝朝暮暮,霧靄煙嵐,明年的春天就來了。春天來了怎么樣,我們要熟悉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在嘉泰的會稽縣志上記載著夏禹王的陵墓在會稽,會稽人覺得何等的驕傲。杜甫死了,杜甫的墳?zāi)乖谀睦??哪個才是真的?人們都在爭論,都希望自己的地方有這樣的古跡??梢娨粋€地方有一位古代這樣杰出人物的墳?zāi)梗呛蔚戎档抿湴恋囊患虑?!所以會稽縣這個地方,有一座禹陵,該是何等值得驕傲的事。據(jù)縣志記載,每年春天三月初的時候,相傳這是夏禹王的生日,當(dāng)?shù)氐娜藗?,都用一年積存的錢財(cái),來慶祝禹王的生日。那個時候會稽山到處都舉行祭祀夏禹王的賽會,這是會稽縣志上的記載,是果然如此的。有的人是陸路來的,因?yàn)橛砹晗乱彩强梢孕写?,有的人是坐船來的。?dāng)?shù)氐挠稳司妥瑏響c祝禹王的生日。就“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那個五彩繽紛賽會的旗幟,配合著祭神的賽鼓。每個村莊組織一隊(duì)表演,看哪一隊(duì)表演的最好,所以叫賽會。吳文英在這里把“喧”字結(jié)合在畫旗跟賽鼓之間了,一方面寫鼓的喧嘩,一方面寫旗在風(fēng)中的招展。那么他的感慨呢?我們回頭來看“三千年事殘鴉外”,朝朝暮暮,霧靄煙嵐,我們有這樣的古圣先賢,什么時候能恢復(fù)我們自己的,真的是光榮、真的是美好的那一份功業(yè)、那一份傳統(tǒng)?然而一切感慨他都沒有說出來。所以周濟(jì)《介存齋論詞雜著》評吳文英的詞,說他“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閑散,使人不易測其中所有”。他可以包含很深的感慨,而寫的卻只是外面的景物,并不把感慨很清楚地寫出來,他的感慨都是在言外傳達(dá)的。
下面我們還要簡單地講一下他的另一首詞《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游靈巖),以加深對他特色的理解。先把這首詞選一下:
渺空煙四遠(yuǎn),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厓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fēng)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dú)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游靈巖)
靈巖,就是蘇州的靈巖山。這靈巖山上最有名的建筑是館娃宮,館娃宮是吳王所筑的一座宮殿。當(dāng)年越王勾踐被吳國滅了想要復(fù)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后來獻(xiàn)了西施給吳王,吳王就沉醉在西施的美色之中,越王就把吳王給打敗了。館娃宮是當(dāng)年吳王蓋起來給西施居住的一個宮殿。這首詞當(dāng)然也有很多感慨,我們看他怎樣寫?!懊炜諢熕倪h(yuǎn),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寫得多么高遠(yuǎn),是說你一望靈巖山,就會看到渺茫的,一片空濛的天空,一片煙靄的籠罩,四望這么廣遠(yuǎn),而中間有靈巖山?!笆呛文辍保悄囊荒?,“青天墜長星”,從那高遠(yuǎn)的青天之上,墜下來一個流星。這真是神奇的想像,騰天潛淵。他說這個靈巖山是天上墜下來的流星的隕石化成的這一片青山。寫的都是神話,都是假想,而表現(xiàn)了蒼茫的遙遠(yuǎn)的古史,人類的遠(yuǎn)古。地殼怎么形成的?人類怎么形成的?怎么就有山有水?那吳文英寫得真是廣遠(yuǎn),他說“渺空煙四遠(yuǎn),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從此就有了人間,從此就有了盛衰,從此就有了戰(zhàn)亂,“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就是那個青天的長星一變,變出來了,變出了這一片蒼翠的山崖,變出了這一片云煙籠罩的蒼翠的草木。這是大自然,有了流星,有了山和草木,然后就有了人世。有了這吳越的興亡,于是就有了名娃這美麗的西施,就有了吳王給她蓋的金屋的建筑館娃宮。吳文英真是快,一變就過去了?!皻埌詫m城”,這金屋是吳王的“宮城”、可是吳文英加了兩個字,說這是“殘霸”的官城。就在他蓋了館娃宮不久,吳國就滅亡了。周濟(jì)說吳文英是“每于空際轉(zhuǎn)身,非具大神力不能”。他總是一變就變過去。“殘霸”放在“宮城”之上確實(shí)放得好,真是寫出了宇宙、人類,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變化滄桑。現(xiàn)在剩下的是什么?是“箭徑酸風(fēng)射眼,膩水染花腥”,相傳在靈巖山的館娃宮附近有一條小溪叫箭徑(一作“箭涇”),說當(dāng)我今天來到靈巖山游館娃宮經(jīng)過箭徑的小溪,我所感覺到的是什么?是“酸風(fēng)射眼”。他不是用思力,而是用銳感來修辭。我們說酸梅、酸醋才酸呢,風(fēng)是什么味?它無所謂酸,但人的感覺有相通之處,所以你會感覺到風(fēng)吹過來你的鼻子、眼睛有一種發(fā)酸的感覺,那真是酸風(fēng)。“酸風(fēng)射眼”,是酸風(fēng)吹過來,讓你的眼睛有一種被風(fēng)吹刺傷的感覺。
“箭徑酸風(fēng)射眼”,是隨便這樣說的嗎?不是的。原來唐朝李賀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所以吳文英的感覺,是有一個出處的。唐朝李賀寫的“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指的是什么?李賀寫了一首題為《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詩,說漢武帝求仙,在他的宮中建了一個大銅柱子,上面鑄了一個銅人像,手里邊拿著一個盤子,接天上的露水,拌上藥,據(jù)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當(dāng)然漢武帝也死去了,漢朝也滅亡了。漢朝以后是魏,曹魏的時候就把這個金銅仙人給推倒遷移了。李賀就寫了這個金銅仙人要辭別漢朝時他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長安,這是寫的漢朝的敗亡。李賀說這個仙人被移走的時候是“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是說銅人被移出了東城,酸風(fēng)吹到銅人的眼睛之中,銅人就懷念漢朝,“憶君清淚如鉛水”,銅人懷念故國掉下的眼淚,就如同鉛水一樣沉重。吳文英不像別人拿一個典故隨便用,他都是結(jié)合了自己的感概的?!八犸L(fēng)”有感慨興亡之意。
“膩水染花腥”,又有個典故出處。這個典故是什么?是杜牧之《阿房宮賦》。秦朝有阿房宮,后來被楚霸王燒掉了?!鞍⒎繉m”中住的都是美女,每天早晨這些美女一洗臉是“渭流漲膩”,渭水就朝起一層油來。為什么飄起一層油?是“棄脂水也”,是那些宮中的美女化妝,把她們的頭油、瞼上的油脂都洗到渭水里去了,所以是“膩水”。而且這水濺到兩邊的花草上,花發(fā)出的氣味,他不說香,而說“膩水染花腥”。這就是吳文英幽深曲折的用字?;ū緛硎窍愕?,為什么是“腥”?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草木本有一種草腥氣;還有一個是從暗示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興亡,像陸放翁的詩中就曾經(jīng)寫過“風(fēng)吹雷塘草木腥”。我們看吳文英用字,如“酸風(fēng)射眼”、“膩水染花腥”,寫的都是風(fēng)景,但結(jié)合的都是吳王盛衰、敗亡的悲慨。
“時靸雙鴛響”,“靸”是拖鞋。他說當(dāng)我走過館娃宮,里面有一個長廊,叫“響靸廊”。這里的木板都是空的,西施穿著步屧在上面一走,就發(fā)出聲音。據(jù)說西施穿的鞋,上面繡著鴛鴦,叫作“雙鴛”。古人說女子的兩只繡鞋都說雙鴛,一則因?yàn)樾佣际浅呻p的,如鴛鴦之成雙,再則也可能是因?yàn)閮芍恍线呌忻利惖镍x鴦的花樣兒。他說我今天經(jīng)過館娃宮,仿佛時時地聽到有拖著鞋走過的聲響,好像西施穿著雙鴛走在當(dāng)年“響屧廊”上的聲音。是西施嗎?不是,是“廊葉秋聲”,是那響屧的長廊上枯枝敗葉隨風(fēng)卷掃的聲音。上闋都是從靈巖山的館娃宮寫盛衰之慨的。
下闋“宮里吳王沉醉,情五湖倦客,獨(dú)釣醒醒”,是說當(dāng)年吳國怎樣滅亡的,就因?yàn)閰峭醭磷碓诟栉柩鐦分?,不重視國家的政治情況,就被越國給滅亡了。被越國的誰滅亡了?當(dāng)時越國輔佐勾踐滅吳國的一位大夫,當(dāng)然大家都知道是范蠡,詞中的倦客就指范蠡。他在滅吳以后就辭了官職,泛舟游于五湖。他對于人生的盛衰都經(jīng)過了,所以稱他是“倦客”。他一個人,獨(dú)自在五湖滄波之中垂釣,成為一個釣魚的人。為什么是“獨(dú)釣醒醒”?意思是說只有他才是清醒的。范蠡能夠幫助越王勾踐復(fù)國,打敗吳王,但他也能潔身自退,保全自己泛舟于五湖。這里吳文英所感慨的,是說現(xiàn)在還有這徉的一個人嗎?有這祥一個清醒的、有謀劃的、能夠?yàn)閲疑钪\遠(yuǎn)慮的這祥的一個人嗎?有這樣一個人,可是沒有人用,就讓這個人做了一個在煙波之間垂釣的釣叟漁人。這里邊有很多感慨曲折,既是說當(dāng)年的范蠡,也是說今天有多少有遠(yuǎn)見的、為國家考慮安危的人,而當(dāng)時南
“問蒼天無語”,他說我問蒼天為什么有這些個變化,為什么有這些個盛衰,為什么吳王這樣地沉醉?可是“蒼天無語”。我在講辛棄疾的時候也曾引波斯詩人的詩說“天垂日月寂無言”。我一個詞人連科第功名都沒有的,是“華發(fā)奈山青”。我的頭發(fā)已經(jīng)都花白了,對著那美麗的江山,無可奈何。這是非常深刻的感慨。他能為南宋做些什么?人們說了,吳文英是感慨的時候?qū)懙煤芨哌h(yuǎn),使人不覺,所以他后邊的感慨也不寫下去,反而再跳出來寫風(fēng)景,說“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我在靈巖山上四面一望,底下的水,里面有倒映的天空。站在欄桿高處,向遠(yuǎn)處一望,“長空淡淡孤鳥沒,萬古消沉向此中”(杜牧詩),所見的是亂鴉斜日。我們幾次看到了詩人說斜日都是喻托的,韋莊的殘暉、辛棄疾的斜陽?!八蛠y鴉、斜日落漁汀”,從那打魚的沙洲外面,斜陽沉沒下去了,而我滿心的感慨,卻無可奈何?!斑B呼酒”,我只好用酒來消愁,接連說酒來,酒來?!吧锨倥_去”,我要上到最高的琴臺上去。而我往下一望,是“秋與云平”,大地上的一片秋色,一直接到天上的白云。寫衰亡的悲慨,寫的卻是那秋色直接到天邊,表現(xiàn)了這種高遠(yuǎn)的境界。這是南宋吳文英詞的特色。
現(xiàn)在簡單地說一下前人對吳文英的評語。
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中說:“近人學(xué)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shù)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雕錦蹙繡,毫無生氣也。”他不是只是文字的雕琢?!叭绾文苓\(yùn)動無數(shù)麗字”?你怎么能讓這些能有生命?“恃聰明,尤恃魄力”,靠聰明,尤其靠魄力?!叭绾文苡衅橇??唯厚乃有魄力”。“厚”就是感情的深厚,就是我說的你內(nèi)心感發(fā)生命的深厚。“夢窗密處易學(xué),厚處難學(xué)”。又云,“重者,沉著之謂,在氣格不在字句,于夢窗詞庶幾見之。即其芬菲鏗麗之作,中間雋句艷字,莫不有沉摯之思,浩瀚之氣,挾之以流轉(zhuǎn),令人玩索而不能盡,則其中之所存者厚。沉著者,厚之發(fā)見乎外者也。欲學(xué)夢窗之致密,先學(xué)夢窗之沉著。”要想把詩寫好,先不要爭論什么朦朧詩和第二次浪潮,先說你的感發(fā)生命有多少,你那些用來創(chuàng)作的語言語匯的材料有多少?這才是關(guān)系于一首詩之高低好壞的重要因素,而不在于表達(dá)方式的淺白或隱晦。吳文英詞從外表看來雖然似乎比較隱晦艱澀,但是卻因此而更傳達(dá)出了他的一份銳感和深慨,這正是吳文英詞的特色之所在。對不起,時間不夠了,我們對吳文英詞的介紹,就到此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