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代詠蟬詩詞略談
聲聲蟬唱動詩情

——古代詠蟬詩詞略談





    蟬,雅名謂之蜩,俗稱“知了”,翼如薄綃,呈黑褐色,雄性腹部有發(fā)聲器,在夏、秋季鳴叫,聲音響亮,吸樹汁為食。它本是一種昆蟲,但由于它常居高枝,古人誤以為是靠餐風(fēng)飲露為生,又因它體態(tài)嬌美,聲音連續(xù)悠揚,于是人們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出諸如“蟬唱”、“蟬韻”、“蟬清”、“蟬露”、“蟬飲”、“蟬冠”、“蟬珥”、“蟬鬢”、“蟬娟”、“蟬媛”、“蟬嫣”、“蟬聯(lián)”、“蟬緌”等優(yōu)美的詞語,也賦予了它優(yōu)良的品質(zhì)。晉代陸機在他的《寒蟬賦序》中認為蟬有六德:“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居巢,則其儉也;應(yīng)候守時,則其信也;加以冠冕,則其容也。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古代詩人,更是結(jié)合社會現(xiàn)象、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寄托了諸多意象,使原本微不足道的蟬,具有了豐富的文化意蘊。《詩經(jīng)》中已有“五月鳴蜩”的句子,被稱為千古悲秋之祖的宋玉在《九辯》中寫道:“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雞啁哳而悲鳴。”而后歷代詠蟬詩則呈“蟬嫣”之狀,唐宋尤甚。縱覽古代詠蟬詩,其文化意蘊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高蟬——象征高潔的品質(zhì)

因為蟬高居枝上,餐風(fēng)飲露,與世無爭,詩人常把它作為高潔的象征,并往往托物言志,寄予自己崇高的情懷。

唐代有三首詠蟬詩,被稱為詠蟬三絕,它們是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和李商隱的《詠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fēng)。

這是虞世南的《蟬》,詩先寫蟬的形貌和生活習(xí)性。它頸垂著高貴冠纓那樣的須,飲的是天上的清露。這里,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和食性,實際上意含象征。“垂緌”,暗示身份,顯其“貴”;“飲清露”,暗示品質(zhì),昭其“清”。屈原早就在《離騷》中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來表達高潔的情懷。接著寫它的居處和聲音。“鳳翱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它的鳴叫是從高大疏闊的梧桐樹間傳出來的,像神鳥鳳凰一樣非同凡響。“流響”狀蟬鳴不已,悅耳動聽;“疏”則更見高拔清遠;聽到這鳴聲,使人仿佛見到了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biāo)氣韻。后兩句是托物寓意的點睛之筆,闡釋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立身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短短的二十個字,形神兼?zhèn)洌榫敖蝗冢吕硐嗤ǎ镂乙惑w。堪稱佳什。

我們再看駱賓王的《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亦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天資聰明,七歲能寫詩,被譽為神童。唐高宗鳳儀三年(678年),他在侍御史任上,多次上書論事,因而觸怒了武則天,被誣下獄。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詠蟬抒懷之作。首聯(lián)寫?yīng)z中聽到蟬鳴而勾起深沉的客地鄉(xiāng)思。“西陸”指秋天,點明季節(jié);“南冠”,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指代囚徒,點明詩人此時的身份和處境。恰在這滿目凄涼的深秋季節(jié),在這失去自由的獄中,凄切不絕的蟬聲怎不牽動蒙冤者的沉沉悵懷?頷聯(lián)續(xù)寫聞蟬見蟬的感受。“玄鬢”即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fā)式,把鬢發(fā)梳得像蟬翼。“玄鬢影”,在這里指的就是蟬。“白頭吟”, 這里語意雙關(guān),一是指漢代卓文君的棄婦詩。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要娶茂陵女,卓文君有感而作。以男女關(guān)系比君臣關(guān)系,象征詩人自己被君主所棄。一是指自己已垂垂老矣,哪能禁得起黑色的蟬對著白頭的自己哀吟呢?頸聯(lián)由對蟬的埋怨轉(zhuǎn)寫對蟬的同情哀憐,同情它在露重風(fēng)多的險惡環(huán)境里有翅難展,有聲不揚的遭際。而實際上,寫蟬憐蟬就是喻己哀己。言路阻塞,有志難酬;身陷囹圄,有冤難深;自己的不幸與蟬的遭際竟何其相似!尾聯(lián)又把詠蟬和抒懷交融在一起,傳達出兩者共同的苦悶,抒發(fā)心懷高潔而不被人相信,滿腹心事卻無處表白的悵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出詩人不亢不卑的性格,表達了對黑暗世道的控訴和不滿。用典貼切,雙關(guān)自然,對仗工穩(wěn),風(fēng)骨凝練,亦屬上乘之作。

李商隱的《詠蟬》也非常出色: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落寞凄涼。他七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極為艱難。二十五歲中進士,走上仕途。但此后由于李牛黨爭的原因,被人排擠,四十六歲便郁郁而死。他的作品,大多抒發(fā)仕途潦倒的苦悶和揭露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他的這首《詠蟬》就表達了這種怨憤。首聯(lián)借蟬寫自己的懷才不遇。蟬高居卻難飽,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聲音傳得很遠卻無人欣賞,也是徒勞。這居高和聲遠,說明自己具有拔俗的品行和高超的才能,理應(yīng)得到重視和重用,以施展才華,干出一番事業(yè)。但“難飽”何以高飛,只是徒存壯懷。詩一開篇就表露對現(xiàn)實的極大義憤。頷聯(lián)緊接“徒勞”進行具體描述。盡管蟬悲痛欲絕地吶喊,但看似青翠的樹木卻無動于衷,并不理會,比喻自己不能被人理解,知音難覓。頸聯(lián)則由蟬轉(zhuǎn)向自己,用兩個典故直接表達內(nèi)心的憂傷。一典出于《戰(zhàn)國策?齊策》桃梗和偶人的對話,桃梗說土偶(泥人)原是西岸之土,淄水至,就會潰散。土偶則對桃梗說,我確是西岸之土,即使?jié)⑸ⅲ匀辉谖靼叮欢悖菛|國桃梗,如果削為木偶,淄水至,則漂流不知所至。用這個典故,意在比喻自己的官宦生活像桃梗一樣,無法擺脫飄零之苦。一典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田園將蕪胡不歸”,表達了詩人的歸隱之念。尾聯(lián),感謝蟬對自己的啟發(fā)和警示:情志高遠的人在污濁的社會是難以生存的,同時也表白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心志。

以上三首詠蟬詩都是托物言志之作,歌頌了高潔的品格,但由于作者地位、遭際和氣質(zhì)的不同,使之面貌各異,構(gòu)成了各有個性的藝術(shù)形象。虞世南是高官,聲望自大,以蟬暗喻品性高貴;駱賓王是囚徒,自哀自憐,顯其高潔;李商隱是落拓士人,悲蟬悲己,自嘆高清。清施補華說:“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fēng)’,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重露飛難進,風(fēng)多響亦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以詠蟬來歌頌高風(fēng)亮節(jié),抒發(fā)胸懷的詩句很多。如 “流響繞從藿,余響徹高軒”(南朝蕭子范),“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枝寒”(南朝劉刪),“飲露身何潔,吟風(fēng)韻更長”(唐朝戴叔倫),“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朝朱熹)等。我們知道,蟬的幼蟲生活在土壤里,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維持生命,成蟲則靠吸食樹木枝干的汁液為生,因為它們居于高枝,古人誤以為是餐風(fēng)飲露,于是聯(lián)系到社會生活,把它們視為高潔的象征,且歌之詠之,足見詩人的想象力是何等豐富。受到士人美化的蟬,其實正是對象化的士人自身,是士人自身道德人格的美化。



二、    怨蟬——抒發(fā)哀怨的感情

馬縞《中華古今注》云:“昔齊后忿而死,尸變?yōu)橄s,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傳說蟬是齊后所化,李商隱有詩云:“鳥應(yīng)悲蜀帝,蟬是怨齊王。”于是,蟬鳴則常喻為含恨而死的女子的哀鳴。而感嘆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遭際,詩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這個哀婉的故事。蟬也很自然地成了詩人抒發(fā)哀怨感情的載體。前面我們用三首唐詩再現(xiàn)了“高蟬”的藝術(shù)形象,下面,我們用三首宋詞來解讀“怨蟬”的哀婉情懷。

先看王沂孫的《齊天樂?蟬》: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怎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情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diào)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遠去,難貯風(fēng)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漫想薰風(fēng),柳絲千萬縷。

王沂孫,宋末詞人。元人南下,南宋亡,至元中曾一度出為慶元路學(xué)正,內(nèi)心極為矛盾。入元以后作品,情緒低暗,常懷家國之恨,充滿深厚的“遺民”情結(jié),被稱為亡國哀者。這首詠蟬詞就是亡國哀者之音。詞的上片,用宮女化蟬的典故,把蟬想象成一個極受委屈冤恨難訴而容貌美麗的女子,為全詞籠罩上悲劇的氣氛,把人們帶入那個哀婉的傳說。只是齊后忿而死化為蟬,而蟬冤魂不散,在這里又還原成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年年月月在庭院的綠蔭叢中,滿懷怨恨,時而在寒枝之上,時而在暗葉之下,在這孤寂凄清的環(huán)境里,用她那凄切的悲鳴,申訴著離恨冤屈。接著作者用“瑤佩流空,玉箏調(diào)柱”的美妙聲音形容蟬在雨后發(fā)出的清脆鳴聲,讓人驚嘆。上片尾,突出一個反問:妝鏡已塵暗,妝容已消殘,還為誰留下那漂亮的頭發(fā)呢?(古代女子用蟬翼比喻頭發(fā)之美)這一反問很自然,卻很深沉,寄寓對家國破亡的無盡感慨。下片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詩意來哀嘆自己的命運。傳說,“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之殿前。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故李賀有“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句。銅仙鉛淚似洗,是由于魏宮官把她從長安漢宮拆卸到洛陽魏宮的緣故。仙人捧著的玉盤被拆了,蟬便沒有飲料了,而消磨得形枯翼病,變成了蟬蛻,哪還能禁得起多少次日薄西山的凄涼殘照?縱使發(fā)出一點余音,也不再是玉佩碰擊流響夜空,玉箏彈奏響徹庭樹的清脆之音,而是凄苦不堪的斷腸哀鳴了。詞末,詞人幻想著南風(fēng)能在此時降臨,給蟬一個薰風(fēng)吹拂,柳絲搖曳的大好時光,但這只是一種愿望而已。這首詞借蟬寓意,用典自然,形象逼真,音節(jié)凄厲,既哀嘆自己的不幸遭遇,又流露著思念故國的沉痛感情。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fēng)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dāng)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這是仇遠的《齊天樂?蟬》,仇遠也是南宋遺民,這首詞也是借齊女化蟬的故事寄寓深沉的家國之思和身世之痛。上片集中寫秋蟬的凄苦憂愁。殘照西山,門巷蕭條,地僻城荒,在這悲涼的氣氛里,枯樹上傳來凄清幽怨的蟬鳴。已是寒秋,可蟬仍然穿著單薄的綃衣,顫抖著冰涼的身影,餐風(fēng)飲露,而且是夜以繼日。它每發(fā)出一陣凄涼的悲鳴,就在訴說著一番凄苦的哀怨。但是卻無人理會,它又只好飛到別的枝上。只要一息尚存,就會鳴叫不止。其境況之窘迫,鳴聲之哀怨,行跡之無奈,讓人心寒而頓生憐意。下片觸景生情,集中寫自己的感觸。先由齊女化蟬引出興亡之感。這凄怨的故事是多少年來人們談?wù)摬恍莸脑掝},而在這國家破亡、身世飄零的時候,更是何等的沉重,讓人不忍卒聞。而今齊女已消失,故國已不堪回首,哪還有心思去展拂冰箋,調(diào)奏琴弦呢?是處霜風(fēng)凄緊,鬢影已杳,霜葉遍地,只好去尋覓秋蟬亡去前脫下的外殼,以寄深沉的哀思了。全詞基調(diào)哀婉,形象凄楚,感情沉郁,恰似深秋寒蟬發(fā)出的悲鳴。

周密也寫過一首《齊天樂?蟬》: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怨愁深,危弦調(diào)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zhuǎn)眼西風(fēng),一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娥應(yīng)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jié)。凄凄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煙聲更咽。

周密是王沂孫、仇遠的好友,南宋淳祐時曾為義烏縣令,宋亡后隱居不仕。這首詞也是把蟬作為齊宮怨女的化身。詞一開頭就寫聽蟬的感受:槐樹間南風(fēng)忽然吹來悲慘凄涼的《清商》怨曲,正要細聽,仿佛又斷歇。這欲續(xù)還斷,既是對蟬聲的哀怨凄絕的描繪,又是詞人心緒彷徨的刻畫。接著便用擬人手法,寫宮魂(蟬)用凄苦的悲鳴表達對舊時的宮苑生活所飽含的愁怨,昔日的美夢已經(jīng)像蟬蛻的痕跡和飄落的枯葉一樣,再也無法續(xù)接,想到離宮后的情景,又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zhuǎn)眼又是一個惱人的深秋,滿腹的怨恨仍然無處訴說。下片先以宮魂的口吻對比寫出形貌的驚人變化——記得年少時,輕鬟云繞,倩影綽約,惹得美女的妒嫉;而今兩鬢添霜,朱顏不再。再寫宮魂的行動——只得在枯枝上移動著殘病的身子,依抱著蕭瑟的樹葉。最后又照應(yīng)開頭回到寫宮魂的聲音——在寂寥的黃昏里,在凄冷的晚露暮靄中,她凄凄切切的悲鳴,只有哀嘶的寒蛩與她同病相憐了。宮魂的盛衰之感,即是遺民的亡國之慨。

宋亡,異族統(tǒng)治,漢族知識分子的身份和地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思想和感情承受著無情的打擊,他們既不愿做亡國奴,又無力回天。此時恰又出現(xiàn)宋陵被胡僧楊連真伽盜掘的事件,抑郁不平的遺民王沂孫、周密、王易簡、馮應(yīng)瑞、唐藝孫、呂同老、李彭老、李居仁、趙汝鈉、張炎、陳恕可、唐玨、仇遠等14家,有感于事同結(jié)詞社,賦《樂府補題》,托意蓮、蟬、龍涎香諸物,以抒亡國之痛。朱彝尊在《樂府補題跋》說“誦其詞可以觀志意所存。雖有山林友朋之娛,而身世之感,別有凄然言外者。其騷人《桔頌》之遺音乎?”他們的遺民情結(jié)可見一斑。

“怨蟬”的文化內(nèi)涵是非常豐富的,很多詩人用以抒發(fā)自身感慨。如:“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年生”(司空曙《新蟬》)、“昔看黃花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劉禹錫《始聞秋風(fēng)》)、“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元稹《送盧詩》)、“秋來吟更苦,半夜伴隨風(fēng)”(姚合《聞蟬寄賈島》)、“獨鳥楚山遠,一蟬關(guān)樹愁。憑將離別恨,江外問同游”( 溫庭筠《初秋寄友人》)、“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楊萬里《聽蟬》)、“高樹蟬聲入晚云,不惟愁我亦愁君”(雍陶《蟬》)。等,不一一詳析。



三、    寒蟬——渲染凄寒的氣氛

詩人們?yōu)榱嗽鰪娫姷谋磉_效果,經(jīng)常用蟬聲來渲染凄寒的氣氛,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感傷的、黯淡的圖畫。

爽氣遍搜空,難堪倚望中。

孤煙愁落日,高樹病西風(fēng)。

山寂樵聲出,露涼蟬思窮。

此時塵外事,幽默幾人同。

唐代詩人黃韜的《秋晚山居》把蟬放到孤煙、高樹、寂山、西風(fēng)、涼露之中,共同組成悲秋的群體意象。在萬物凄冷的環(huán)境里,襯以樵聲和蟬鳴,蟬的“思窮”與人的“幽默”(寂靜無聲)相照應(yīng),用一“愁”一“病”點睛,面對滿目蕭然,倚望中的人之“難堪”,就不言而喻了。

南朝陳張正見《賦得寒樹晚蟬疏》寫道:

寒蟬噪楊柳,朔吹犯梧桐。

葉迥飛難住,枝殘影共空。

聲疏飲露后,唱絕斷弦中。

還因搖落處,寂寞盡秋風(fēng)。

這里寫朔風(fēng)吹來,寒蟬心緒不宜地噪鳴之后的悲慘情景。落葉簌簌,殘枝瑟瑟,蟬影煢煢,然后便銷聲匿跡。楊柳林中只有寒冷的秋風(fēng)在為它唱著挽歌了。

唐代徐夤《蟬》詩云:

寒鳴寧與眾蟲同,翼鬢緌冠豈道窮。

殼蛻已從今日化,聲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籬菊花開露,暮促庭槐葉墜風(fēng)。

從此最能驚賦客,計居何處轉(zhuǎn)飛蓬。

這首詠蟬詩,一開篇就從聲和形兩個方面寫出了蟬與眾鳥的區(qū)別,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天,它的鳴叫更是凄切,但它仍然顯出高雅的風(fēng)度。頷聯(lián)用對比的手法,又從聲和形兩個方面寫寒蟬的今昔變化,嬌美的身姿而今已成蟬蛻,高揚的歌聲已成悲鳴,寄寓了詩人的滄桑之感。頸聯(lián)寫在寒蟬的悲鳴里自然景物的變化,朝催寒花開,暮促枯葉落,怎不讓人感慨萬千呢?于是很自然地過渡到尾聯(lián),尾聯(lián)是點睛之筆,可以說前面的所有描寫和敘述都是這兩句做鋪墊。聽到蟬的寒吟,見到蟬的蛻化,感觸最深的就是“賦客”(作者)。觸景生情,詩人聯(lián)系到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遭遇,頓生驚悸,以往不堪回首,前程更是黯淡。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yīng)序驚”(隋代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在遭到寒風(fēng)摧折的柳枝上,傳來寒蟬的嘶鳴,使人心悸,一種時序變化涼意襲人而觸發(fā)的惶惶心情被渲染得何其真切。“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是宋代劉克莊《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中的句子。昔雍門子周引琴而鼓于孟嘗君,言縱橫之事,縱成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均必報讎于薛(孟嘗君的封地)。令孟嘗君聞之悲淚盈眶而曰:“先生之鼓琴,令文(孟嘗君)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后因以“雍門琴”指哀傷的曲調(diào)。這里劉克莊將“雍門琴”聲與蟬聲并提,用楚秦均必報仇于薛的不祥預(yù)見來預(yù)見自己仕途坎坷的黯淡前程;用孟嘗君聞琴而生“破國亡邑”之感來襯托聞蟬而產(chǎn)生的凄涼心境;讓人頓生寒意。宋代柳永更是用“寒蟬凄切”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離情別緒渲染得凄凄切切。



四、    美蟬——描繪嬌美的形象

蟬形體嬌美,古人常用“蟬鬢”比喻女子漂亮光潤的發(fā)式,用“蟬影”比喻女子俊逸的倩影,三國時實施連環(huán)計的大美女就叫作“貂蟬”,“蟬娟”則是專門用來描寫美女的嬌美體貌的。

唐代李涉《聽多美唱歌》就把歌女多美比作蟬:

黃鶯慢轉(zhuǎn)引秋蟬,沖斷行云直沖天。

一曲涼州初聽了,為君別唱想夫憐。

詩中,嬌美的多美唱起嘹亮的歌聲,就如黃鶯慢轉(zhuǎn),秋蟬高唱,響斷行云。唱過了“涼州”(樂府歌曲),又唱“想夫憐”(曲調(diào)名)。唐代元稹在《會真詩三十韻》中用“低鬟蟬影動,回步玉蒙塵”來形容天仙般的女子步履輕盈,玉顏嬌羞。



以上是蟬的幾種主要意象,詩人筆下,蟬的文化涵義不僅在此。“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抒發(fā)的是隱士情懷;“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渲染的是輕快心情等。

總之,普通的昆蟲——蟬,經(jīng)過文人的“以我觀物”,著上了“我之顏色”,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成了人們抒發(fā)感情的載體。品讀不同意象的詠蟬詩詞,恐怕多情的人們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化身,而產(chǎn)生無盡的感慨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詩詞中的“蟬”意象解讀(洪合民)
品讀古代詩文中餐風(fēng)飲露之蟬
解讀古詩詞中“蟬”的意象,“蟬”的文學(xué)意義,你知道多少?
八首詩詞:聽知了叫了沒!
八首古詩詞帶你感受盛夏蟬鳴
聽蟬鳴的夏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依安县| 齐齐哈尔市| 乌拉特后旗| 宁德市| 鄂托克旗| 开阳县| 广灵县| 石棉县| 昆明市| 拜城县| 兴业县| 原平市| 项城市| 察雅县| 芮城县| 大石桥市| 佛冈县| 阿勒泰市| 平原县| 遂宁市| 黄大仙区| 上栗县| 开江县| 泾阳县| 望都县| 肇东市| 许昌县| 全州县| 宜良县| 百色市| 新郑市| 巩义市| 泗阳县| 霍山县| 乳山市| 山东省| 鹿邑县| 镇赉县| 海林市|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