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縱橫學術顧問
往期回顧
初唐四家是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此四家均為初唐名臣,對唐代書法及后世影響極大。本期重要介紹四家的存世作品優(yōu)秀版本導引,詳細內(nèi)容請登錄書畫縱橫網(wǎng)或留意年底前推出的專刊資料總匯。
本期人物
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祖父歐陽陽玲為南陳名將,官至廣州刺史,都督南·衡·交·廣等州諸軍事。父親歐陽絕繼承爵位,后據(jù)廣州起兵叛陳,兵敗而死,歐陽詢幸免于難,為著名文學家江總所收養(yǎng)。隋開皇九年(589),隨江總入隋,客居長安,官太常博士。與唐高祖李淵有舊,武德四年(621)降唐,官至給事中、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貞觀十五年(641)去世,終年85歲。
歐陽詢是一位杰出的學者,曾參與編纂《陳書》,并主持編纂了著名的《藝文類聚》。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有重名于夭下。唐代學者張懷瑛在《書斷》中稱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可惜歐陽詢的飛白和章草等書體沒有作品傳世,篆書散見于其所題寫的碑版題額,楷書則雄冠天下,為我們留下了《房彥謙碑》、《化度寺碑》、《皇甫誕碑》、《虞恭公碑》和《九成宮酸泉銘》以及小楷((心經(jīng)》等作品。
歐陽詢早年受養(yǎng)父江總影響學習王羲之父子書法,后來曾經(jīng)師法北齊著名書法家劉氓,筆力更加堅韌。綜合諸家,自成一體,成為唐代楷書的杰出代表。
《房彥謙碑》全稱《唐故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臨淄定公房公碑銘并序》,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丹,是歐陽詢傳世的唯一隸書作品,貞觀五年(631)三月立石于山東章丘。其結體筆法都保留了北朝風氣,古拙雄渾,而串性粗糙,缺乏韻味。歐陽詢年已七十余歲而寫出這樣的隸書作品,頗令后人費解。它一方面說明當時社會隸書水平的普遍低下,也說明當時社會尚且流行這種風格的隸書作品。
《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禪師舍利塔銘》,貞觀五年(631)立石于洛陽化度寺,李百藥撰文。字體小而秀雅,筆法剛勁而風神內(nèi)斂,含蓄蘊藉,歷來被認為是歐陽詢楷書之冠。元代書法家趙孟頰在拓本的跋文中稱“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而《邕禪師塔銘》又其最善者也。”
《九成宮醴泉銘》貞觀六年(632)四月刻石,原石在陜西麟游。法度謹嚴,窩險勁于雍容之中,風神遒勁,神采與骨力兼具,文質(zhì)彬彬,是歐陽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也稱《溫彥博碑》,貞觀十一年(637)十月立。原石在陜西禮泉。點畫瘦勁,氣格清峻,結體穩(wěn)健,爐火純青。書寫此碑時,歐陽詢已經(jīng)81歲,人書俱老,而從書法之中看不到一絲衰退之氣。
《皇甫君碑》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君之碑》,也稱《皇甫誕碑》。無刻石年月,于志寧撰文。原石現(xiàn)存西安碑林。點畫峻整,斬釘截鐵,結體險勁,若精鋼所鑄,充滿張力,氣息森然,帶有較多的隸書筆意。在傳世歐書中別具一格。
以上諸碑書寫時間不同,風格也有差異,說明歐陽詢到晚年在書法藝術上仍然精進不已。對干歐陽詢書法的這種差異,前代學者都已經(jīng)注意到。清代學者郭尚先在《芳堅館題跋》中說:“率更書出奇不窮,《化度》之淵穆,《醴泉》之華貴,《虞公》之峻潔,此碑(指《皇甫君碑》)之森秀。”唐代書法崇尚法度,而規(guī)矩森嚴又以歐陽詢?yōu)樽睢?/span>
歐陽詢還有三件行書傳世墨跡作品,即《卜商帖》和《仲尼夢莫帖》和《千字文》。除《千字文》存疑外。《卜商枯》為紙本墨跡,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點畫遒麗而險勁,蘊含一股猛銳之氣。《仲尼夢莫帖》也是紙本墨跡,為歐陽詢晚年作品,現(xiàn)藏遼寧博物院。點畫險勁,氣韻森然有不可犯之色,而又清麗絕俗,不可方物。和王羲之一派東晉南朝士族行書相比,歐陽詢的行書顯然融人了更多的北方氣息,峻拔秀潤,超凡脫俗,耐人尋味。
作品選刊
唐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遼寧博物館藏
唐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局部
唐 歐陽詢 卜商讀書帖 故宮博物院藏
唐 歐陽詢 卜商讀書帖 局部
唐 歐陽詢 張翰帖 故宮博物院藏
唐 歐陽詢 張翰帖 局部
唐 歐陽詢 行書千字文 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拓本選頁 故宮博物院藏
唐 歐陽詢 化度寺碑 拓本選頁 松下清齋本
唐 歐陽 詢 皇甫誕碑 拓本選頁 宋拓
唐 歐陽詢 虞恭公碑 拓本選頁 上海博物館藏 嘉慶內(nèi)府藏 宋拓
唐 歐陽詢 尊勝經(jīng) 局部
唐 歐陽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 局部
唐 歐陽詢 郭云墓志
唐 歐陽詢 郭云墓志 局部
唐 歐陽詢 竇娘子墓志
唐 歐陽詢 大唐宗圣觀記 拓本選頁 北京論經(jīng)書詩齋藏
-----------------------------------------------------------------------------------------------
13年來,我們一直做的是中國書畫的大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