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花,一草,一池,一木。“境生于象為”,有限的物象引來無限意象的空 間遐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古典園林攜帶著濃厚的自然風味與藝術氣息。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過程,一般要通過三個創作境界。 即“生境”、“畫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造園藝術,師法自然。道家,主張自然主義哲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園林模山范水,亭臺樓榭,綠蔭紅花,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
好比留園的太湖石,不帶半分造作矯情,自然、質樸、堅韌、獨特、不可復制,展現出“皺、漏、瘦、透”之美。
“畫境”就是藝術美。將自然和生活素材通過取舍、概括,經過藝術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唐代詩人孟郊言:“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 雷,文章得其微,萬物由我裁”。宋代掇石疊山,師其形,寫其意。各藝術門類可突破界域,觸類旁通。中國園林參悟于 詩畫藝術,形成詩情畫意的獨特品質。“山水畫卷的簡約筆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園林的氣息。
留園的曲豀樓位于中部水池東面,從其西墻上的門洞和空窗,可以將中部水池周邊的景色盡收眼底。水池對岸的明瑟樓,近處的小蓬萊、濠濮亭,左側的綠蔭軒,春日的紫藤、夏日的荷花、秋日的銀杏、冬日的白雪,皆是園主收入門洞、空窗畫心的物象,在光陰里構成一幅幅生動而立體的畫作。
“意境”即含蓄美,恍惚美,使用多種藝術手法,從“生境”和“畫境”升華,感受到美的境界。“是景語皆情語也”。園林要有意境,設計關鍵在于虛,虛實相生,有詩意氛圍,藝術境界。園林從僅供游玩休憩的寫實山水園林到古樸、典雅、自然、 清幽、意境深遠的寫意山水園林,從形而下的技術到形而上的藝術,成為 有著醇美韻味,獨具一格的中國式園林。
俞樾的《留園記》中就曾提到:“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臺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可見留園疊石假山的堆疊意境美。
園林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為藍本,造園家,抑或稱藝術家,將想象與創造熔在一腔熱情里,糅合山水、建筑、花木,自然鬼斧神工的精雕與人文能工巧匠的細琢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