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的他不聽,說多了還反感。”眼前這個樸實的農民叔叔,說起自己的兒子,直搖頭。
叔叔家里條件比較差,和兒子兩個人相依為命,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扯大,家庭條件本應該很快得到改善的。
事不遂人愿,兒子聽了朋友的攛掇,放棄了在華為的穩定工作,去賣保險,結果被朋友騙,欠下了十幾萬的債,叔叔心疼兒子,四處借錢轉給兒子還債,結果兒子的債越來越多,叔叔也不知道兒子到底在外面做什么,也沒個電話,過年都不回,叔叔多勸幾句,直接掛電話。
很多時候,父母傾其所有把孩子培養長大,希望孩子能夠爭氣,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可是物質上給予得很充足,精神上的交流卻匱乏,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剛走進社會的孩子,很容易遭受各種誘惑。要是孩子能夠走好運碰到良師益友,可能還能僥幸干出自己的事業來,要是孩子不走運遇上了損友,往往無力回天。
畢竟,通常情況下,真正關系自己的人,往往是父母至親,如果孩子不能跟父母好好交流,不聽父母的苦口婆心,很難從挫折中走出來,這個時候,最痛苦最無力的,莫過于父母了。
辛辛苦苦幾十年,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進一步陷入困境。
家是最深沉的紐帶,父母在撫養孩子長大時,應該培養好和孩子的良好關系,做到能夠很融洽的溝通交流,在無形中,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到了晚年,享受幸福平靜的老年時光。
最親的人,不應該被溝通障礙阻隔,血濃于水沒錯,親密的感情更是家庭幸福的有效保障,家和萬事興,“和”不僅僅代表和睦,還應該代表有效的溝通,關系親密了,溝通順暢了,家庭成員凝聚起來了,家庭肯定會越來越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