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擴張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以心腔擴大,心肌收縮功能障礙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預后極差。一般認為癥狀出現后5年的存活率在40%,10年存活率在22%左右[1]。本院2002年至2007年間共收治50例擴張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病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28~70歲,平均51.3±5.4歲。本組各年齡段均有發病,以青中年為多見。
1.2 主要臨床表現體征及檢查:
50例DCM_CHF患者主要診斷符合1995年WHO/ISFC關于心肌病定義和分類標準。主要表現為勞累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加重,雙肺中下部音,頸靜脈充盈,雙下肢水腫或漿膜腔積液,血壓基本正常,或偏高,或偏低,心功能(NYHA標準)Ⅲ級~Ⅳ級。胸部X片均示心臟呈“普大型”,心胸比例大于50%;超聲心動圖:心臟四腔均增大而以左側增大為著,左心室流出道擴大,室間隔、左心后壁運動減弱,心肌收縮力下降,EF值均小于40%。
2 結果
43例癥狀緩解,7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猝死,1例死于休克并腦梗死。
3 護理
3.1 一般護理:
為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給予低流量持續吸氧,2~4L/min,并監測血氧飽和度,密切觀察患者的口唇和末梢循環紫紺情況。限制探視,保證充分休息;避免不良刺激,減少應激;低脂、低鹽、易消化飲食、避免飽餐;保持大便通暢;戒煙、酒;預防感染。重度心衰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對強迫體位的病人,應定期協助病人變換體位,以防褥瘡發生。心衰好轉心功能改善后,應鼓勵病人早期活動,活動量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另外,嚴格掌握輸液速度及輸液量,以減少誘發或加重心衰。
3.2 必須熟練掌握CHF急救護理程序
熟練使用除顫儀、心電監護儀、心電圖等各種搶救器械,搶救過程中分秒必爭、動作敏捷、忙而不亂、及時準確地執行每一項醫囑,以提高搶救成功率。
3.3 做好預見性護理,感染、發熱及排便困難為心衰的首要發病誘因
DCM心衰的誘發因素大多數為肺部炎癥,本文有13例為肺炎,10例為支氣管炎。7例病人表現為長期咳嗽、咯痰,曾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追問病史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查體雙肺有濕音,系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根據這些特點制定帶有預見性的護理計劃,如預防感冒;控制呼吸道的感染,注意排痰;加強夜間尤其是上半夜對患者的巡視。
3.4 藥物治療的護理及觀察:
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是祛除誘發心力衰竭的各種因素,也是心力衰竭治療早期的重要環節[2]。洋地黃類藥物是治療心衰的常用有效藥物。DCM_CHF患者因該藥的有效治療量和中毒量接近,易導致中毒,所在應用該藥過程中密切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觀察有無頭痛、頭暈、黃綠視、房室傳導阻滯、S_T段呈魚鉤狀改變等洋地黃中毒現象。及時提供信息,防范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的發生。觀察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β2受體阻滯劑的作用、副作用。注意患者有無刺激性干咳、心律、心率及血壓變化。ARB能引起低血壓,高血鉀及腎功能惡化等不良反應,故合用時應注意[3]。對應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壓寧定、硝普鈉等藥物的患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