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文/草原雄鷹指導師(QQ:676483840)
一、當前部分孩子在課上和課外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現象
1、學習無序,注意力不集中,聽著課,溜著號。寫課外作業時邊寫邊玩;
2、寫作業粗心大意、經常容易寫錯別字,或者算錯步驟和結果;
3、家長多次催促,孩子照舊拖拉、磨蹭;
4、孩子不愿意寫作業,更愿意玩兒;
5、孩子讀寫困難,家長缺乏關注;
6、部分孩子已經出現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厭學的征兆。
二、當前家長們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所面臨的困難
1、家長不懂何為習慣培養,缺乏相關知識;
2、家長自身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己做不到,無法要求孩子效仿;
3、對于指導孩子進行習慣培養時情緒掌握不好,容易對孩子發火、甚至會打罵孩子;
4、缺乏長期堅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沒有放棄,卻是家長卻因為堅持不下來而放棄了;
5、頭痛醫頭,一談到習慣培養,立刻著手去套用三步曲(以前在我的博客中曾經發表過《學習培養三步曲》,在本文后面第四部分同時奉上),結果發現孩子不聽招呼,這緣于家長忽略了親子溝通關系尚沒有完全疏導暢通;
6、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比較突出,總認為問題出現在孩子身上,自己無關。事實上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問題,大都是家長問題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長缺乏這種折射效應的認識罷了。
三、家長應該如何去理性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確學習與玩兒的關系。玩兒和學對孩子們來說同等重要。一個玩兒不好的孩子,肯定學習也沒有激情。平時我們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對玩兒的渴望,如果家長過度關注學習,一張嘴便是學啊學,時間久了,家長的話便會讓孩子感覺到厭煩。很多家長忽略了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我為什么要學習?我在為誰學習?學習好了對我有什么好處?是啊,我們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嗎?不是為父母而學習嗎?學習好了是不是可以證明自己是很優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們家長平時是否激勵過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用腦學習的意識。經常看到很多家長一讓孩子課外學習時,便一古腦讓孩子從頭寫到尾,有時孩子一寫作業便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孩子為什么在學校每節課要40分鐘呢?這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們的注意力專注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大腦疲勞了家長仍不讓休息,孩子也只能邊寫作業邊玩兒了,甚至會出現糊弄家長,你在身邊我就裝做很認真的樣子,不在身邊我就玩,反正一晚上我也沒有其他的事可做的現象。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專注時間一般為20—35分鐘,所以寫作業的時間一般安排在35—40分鐘,接著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暫的休息了,以利于緩解大腦的疲勞。
3、家長要給孩子預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如果家長想提高孩子的寫作業或者學習的積極性,必須要給孩子一個目標激勵。比如告訴孩子,你如果專心寫作業的話,就可以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供你做其他的事,比如到樓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或者在完成作業和學習后,可以自己選擇看一個動畫片呢?讓孩子有支配自己時間的主動性,實際上就是解放了家長不停關注,嘮叨的嘴,甚至煩燥的心。
4、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構建時間意識。我們經常強調時間效率,效率從哪里來?就是從時間中來。所以在這里建議家長要充分引導孩子關注你家墻上掛的鐘表,或者鬧鐘。如果孩子對時間識認還存在問題的話,一定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當孩子在寫作業的前后都關注著時間后,就很容易計算出時間成本,通過時間的對比,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業方面有進步,家長也同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5、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有一些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自己說不出來,家長又觀察不到,而老師因為面對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關照,這就會無形中讓孩子出現了學習上的失控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必須要明確責任人了,那就是我們的家長,因為孩子和家長是一對一的關系,家長必須要徹底檢查一下,孩子每一門功課是否能課上聽得懂,課下能獨立完成作業,如果不能獨立完成,問題出現在哪一個環節:是不能讀懂題?還是不會運算?還是識讀存在困難?還是寫字方面存在困難?等等,這些問題都要一一去關注。
6、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坐姿和執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談到糾正孩子的寫字問題非常困難,為什么困難呢?是因為家長的方法不得當,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強。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運用一些技巧來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寫字習慣和不良坐姿。一是對坐姿的糾正,要和孩子一起約定,用最簡短的話來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頭!二是對執筆的糾正,采用讓孩子手心里握東西,呈現中空狀態,這樣孩子的手在執筆時就不容易變形,比如可以給孩子找來一顆乒乓球,或者小雞蛋,或者適當大小的桃子、李子等,來輔助孩子糾正錯誤的執筆。
7、家長要從親子溝通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經常聽到很多家長來報怨,說自己就是按著三步曲來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時甚至根本不聽我的安排,怎么辦啊?其實,有這樣問題的家長忽略了一層非常重要的關系,那就是家長沒有很好地解決親子溝通關系。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辦法,如果孩子不愿意聽你講,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現在家長必須要從親子溝通方面下手,學會傾聽孩子說,巧妙回答孩子問,適時鼓勵孩子保持自信,最近我在做親子溝通的系列講座,就是來幫助家長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家長在這方面存在問題,不妨先花上點時間來聽聽。然后再去著手真正引導孩子實施學習習慣的養成。
8、家長要清楚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否與生活習慣養成同步進行的。習慣的養成,就是一個有序利用時間的過程。學習習慣是一個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離不開生活習慣的培養,比如早晨按時起床、上廁所、洗漱、吃早飯,晚上回家后寫作業、吃飯、看動畫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用電腦來學習、和家長進行娛樂比如下棋等、洗漱、睡前閱讀、睡覺。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秩序,這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家長只想從學習上下手,其他的環節都忽略了,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被強迫學習,不利于習慣的建立和鞏固。(說得太棒了)為了讓孩子能順利進入習慣建立的軌道,請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習慣,自己必須做到,并且堅持做好,你的言傳身教會帶給孩子很大的激勵和影響。
四、學習習慣培養三步曲內容(以前曾經在我的博客中發過):
在談及學習習慣培養之前,我想應該首先弄明白習慣之含義。習慣是指某一動作和行為通過多次重復而確定下來的過程。用通俗的話來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動作去重復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下意識的動作行為了。
第一步:家長陪伴期
陪伴:顧名思義就是相伴在孩子身邊,以陪同的方式來輔助和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秩序。陪伴給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周期:3周,大約21天左右。
陪伴過程中,家長需要明確引導孩子所做內容:
1、統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學后至睡覺前的學習時間安排,這個時間要與孩子協商確定,周末另行約定。
2、提前10---15分鐘提醒孩子就要進入學習或者寫作業時間,請將手里繼續的事情停下來。
3、做好學習前的準備工作,如喝水、上廁所、整理書桌(將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從書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準備課本、作業本、文具等。
4、根據不同孩子年齡段注意力集中時間的不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學習時間的約定,幼兒每次學習時間規定為15—20分鐘;小學生每次學習時間為20—30分鐘;中學生每次學習時間為30---40分鐘。每一次學習時間到后,家長要安排孩子做短暫的休息,讓大腦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時間規定為10—15分鐘。
5、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寫作業時的坐姿、執筆、運筆、注意力、寫作業時的難易程度等,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6、家長通過觀察和比較,對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的點滴進步做出總結,以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告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進步。
7、注意事項: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發現問題就去不停地嘮叨,試圖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藝術化的方式來糾正孩子學習習慣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約定手勢和表情等來啟迪孩子。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示范,給孩子堅持好習慣以激勵。要允許孩子看動畫片或者喜歡的事,這是對學習或者寫作業的一種有益促進,但是要將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放在學習之后,給孩子一個目標定位:按時或者超前完成作業,便會輕松得到看動畫片的時間。
第二:家長漸離期
漸離,指家長離開孩子的書桌旁,在孩子目光視線可及的范圍內關注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漸離期是一個讓孩子逐漸由依賴父母在旁邊陪伴學習,到父母一點點離開身邊而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父母的引導非常關鍵,這關系到整個學習習慣培養是否順利實施。
漸離周期:4---5周,約30天左右。
漸離期內家長應該關注的內容:
1、與孩子總結陪伴期內學習秩序養成情況,給予孩子以肯定,引導孩子逐步走向獨立。
2、明確告訴孩子,現在爸爸或者媽媽要給你獨立學習的空間,因為你已經具備獨立的能力,但是為了能讓你安心學習,我們會在你視線所及的范圍內陪伴你。你寫作業,我們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書,學習,做針線活兒,織毛衣等,但不會弄出很大的動靜影響你的學習。如果你有學習困難需要爸爸或者媽媽幫助時,及時告訴我,我會來到你身邊幫助你。
3、家長要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情況,坐姿、執筆、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東西。在一個學習時間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提醒,注意不要超過兩次,次數多了,便成了對孩子的嘮叨。
4、在下一次寫作業之前,家長要有針對性地和孩子對上次寫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做小結,提醒孩子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家長要注意說話態度,力求委婉和藝術化,讓孩子容易接受。
5、漸離期內,家長可以加入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比如家長做學生,讓孩子當小老師,這種方式容易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啟發孩子做主動式思考,通過互動既讓家長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
6、注意事項:家長要切忌嘮叨,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種行為。在糾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時,要力求語言簡潔到位,不要啰嗦。提醒孩子時,莫忘了鼓勵孩子:你雖然有一些小問題,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顯的進步了,媽媽為你自豪!媽媽為你高興!媽媽相信你會克服這些小問題,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階段:家長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長通過前兩個周期的輔助和引導,基本上讓孩子從心理完全依賴過度到半依賴狀態,在家長的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下,讓孩子完全適應一個人獨立學習或者寫作業的過程。
放手周期:7—8周,大約50天左右。
放手期內家長應關注的內容:
1、與孩子總結漸離期內學習習慣培養情況,明確告訴孩子達到的養成程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收獲。同時通過引導,鼓勵孩子嘗試獨立學習,走向獨立。
2、家長與孩子約定:爸爸或者媽媽在這個周期里,只負責提醒你幾個學習時間(學習前的準備、學習中的休息時間提醒、下一次開始學習時間的提醒),不會就細節進行關注,要靠你自己養成。
3、通過時間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對時間的養成情況,特別是對時鐘的管理,要讓孩子自覺去關注時間,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覺進入學習準備、學習中間的休息等,就要及時表揚孩子,固子的時間意識,增強孩子的自豪感和積極性。
4、學習之余,要及時和孩子就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話題進行溝通,溝通時機選擇要選在孩子情緒高興的時候,同時還要注意說話方式,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委婉批評為輔,給孩子以激勵。
5、要從觀念上引導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媽媽對你進行好習慣培養,只是幫助你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秩序,以提高你的學習效率。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會對一生有益。
6、嘗試將快樂學習理念引入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之中。玩兒可以是快樂的,學習也一樣,學習和玩兒都是一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嘗試到學習的快樂,家長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緒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決,去不停地關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優點拿出來,通過表揚與鼓勵讓孩子明確知曉,讓孩子看到自己閃光的一面,再感受快樂的家庭氛圍,對營造孩子的快樂學習非常有幫助。
7、注意事項:放手期不是完全放開孩子,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而是從觀念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在良好的慣性秩序基礎上吸納快樂學習的理念,而不是通過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去被動學習,那樣做時間久了會讓孩子感覺學習是為了爸爸和媽媽,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學習效率越高,用時越短,玩兒的時間便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