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腎臟、皮下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相應的病損及炎性反應的一種疾病。歐美國家較我國更為多見,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的遺傳性疾病,以血中尿酸鹽增高為其特點。飲酒、藥物、創傷為其誘發因素。好發于30~50歲的男性,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起病急驟,有時甚至呈爆發性,多在夜間發作,突然出現關節腫脹和劇痛,約在2448h達到高峰,受累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明顯發紅,發熱和腫脹,劇痛難忍,關節活動受限。
70%的患者首發于趾第一跖趾關節,病程中該部位受累者達90%,其次為足背、踝、膝、指、腕和脊柱關節部分患者在耳輪及尺骨鷹嘴處可發現結節樣痛風石。
痛風屬祖國醫學痹證范疇,多因平素過食膏粱厚味,以致濕熱內蘊,兼受風寒外邪,侵襲經絡,寒邪郁而化熱,寒濕熱凝成痰,流竄經絡,故見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因風性“善行而數變”故痛無定處,歷節游走;病久傷腎,肢節失養,故見畸形,僵硬治療以活血止痛,利水滲濕為主。
【病案舉例】
包氏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療痛風性關節炎48例,取得了滿意療效。方藥組成:五苓散加味;藥用豬苓1g,澤瀉15g,白術15g,茯苓15g,桂枝10g,薏苡仁20g,紅花6g,杜仲15g,續斷15g,牛膝10g,丹參15g,川芎10g,枸杞15g,當歸10g,厚樸10g,丹皮10g,延胡索10g,伸筋草10g,蜈蚣2條,全蝎9g,甘草6g。諸藥混勻,以清水浸泡10min,文火煎沸10min,倒出藥汁400ml;將蜈蚣焙干磨成粉混入藥汁中一同服下,每日1次,飯后30min服用。治療結果:本組48例,經上法治療,結果顯效(治療3~5天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1周后復查血尿酸恢復正常,1年內無復發)24例;好轉(治療5~7天后臨床癥狀消失,1周后復查血尿酸基本正常,半年內無復發)22例;無效.(服藥1周,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血尿酸持不正常)2例,總有效率95.8%。唐氏124運用茵陳五苓散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98例,取得良好療效。茵陳五苓散加味:土茯苓60g,豬苓15g,澤瀉20g,茵陳20g,防已15g,黃芪30g,川萆30g,滑石15g,白茅根30g,牛膝15g,延胡索12g,白芍30g,甘草6g。加減:熱盛者加忍冬藤、連翹、黃柏津液耗傷者加生地、玄參、麥冬;腫痛較甚者加乳香、沒藥、秦艽、絡石藤、海桐皮;關節周圍紅斑者加生地、丹皮、赤芍;下肢痛甚者加木瓜、獨活;上肢痛甚者加羌活、威靈仙、姜黃。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0天為1療程。治療結果:臨床治愈(關節紅、腫、熱、痛癥狀消失,血尿酸恢復正常,觀察6個月無復發)69例;有效(關節紅、腫、熱、痛減輕,血尿酸下降,觀察6個月無加重25例;無效(關節紅、腫、熱、痛癥狀無改善,血尿酸未改變或升高)4例??傆行蕿?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