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敘利亞戰場迎來了重大轉機。俄羅斯軍隊終于正式加入了這場已經持續多年、越打越亂的混戰。那么,到底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轟炸情況如何,他們的轟炸對于消滅極端組織會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俄羅斯空襲一開始,西方媒體就聲稱俄軍的轟炸目標主要是敘利亞反對派,而不是IS武裝。
俄方對此則表示憤怒,反駁稱俄羅斯此次空襲行動打擊的都是恐怖分子。
不過俄外長拉夫羅夫的話里也留了“扣子”,他說空襲是應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要求實施的。換句話來說,阿薩德要求炸哪里俄軍就炸哪里,如果俄軍炸了非IS的反對派武裝,那就怪阿薩德沒提供好情報嘛……
雖然俄羅斯外交部門再三宣布他們的轟炸行動不是為了支持阿薩德,然而事實上俄軍此次轟炸行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給敘利亞政府軍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這甚至比空襲的實際軍事意義還重要。
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空軍一直是政府軍借以壓倒對手的主要手段。然而隨著戰事久拖不決,敘利亞空軍的損耗也相當嚴重。從去年起,由于正規制式航空炸彈不足,敘利亞政府軍開始廣泛投擲“巴沙爾鐵桶”--土制航空炸彈。目前敘利亞反對派和IS武裝的防空火力還是相對薄弱的,真正被這些火力擊落的敘利亞空軍飛機并不多,但隨著西方國家空襲的展開和不久前以色列、土耳其擊落靠近其邊境的敘利亞飛機,敘利亞的天空不再是敘空軍的“安全區”。這個時候,俄羅斯空軍的到來對于敘利亞政府軍而言,顯然是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俄羅斯此次襲擊的目標的,當然首先是IS武裝,至于打了反對派,應該說算是“摟草打兔子”--順便。
這和敘利亞戰場現在的局面有關,現在敘利亞戰場上實力較強的是政府軍和IS武裝,而“自由軍”等反對派武裝則由于一方面戰斗力差,另一方面得到西方援助的各種物資裝備,因而成了被政府軍和IS武裝來回“刷”的“小怪獸”,扮演起“運輸大隊長”的角色。
既然反對派是實力最差的“軟柿子”,假如政府軍在伴隨著俄軍轟炸開始的反擊中,首先“捏”它們一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從歷史上看,轟炸行動被用來干涉戰局的手段并不新鮮。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北約軍隊打著“維和”旗號猛烈轟炸南聯盟軍隊,迫使他們放棄消滅克羅地亞軍隊的戰例存在。而1998年的轟炸南聯盟更是開了僅僅使用空軍就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河。
不過這對于俄羅斯來說還是一個新的作戰形式。2008年格魯吉亞沖突爆發時,俄空軍的表現仍相當拙劣,圖-22轟炸機、蘇-25攻擊機等先后被格魯吉亞擊落。而且參加作戰的機型也較為老舊,缺乏精確打擊能力。
相比之下,此次在敘利亞的作戰中,俄軍投入了其兩種新型戰機,蘇-30SM和蘇-34。這兩種飛機是在俄現國防部長紹伊古親自關心下大量采購的。
據熟悉俄空軍部隊情況的人士介紹,蘇-30SM飛機是俄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在出口印度的蘇-30MKI基礎上研制的自用型飛機,性能相當先進。但在2012年前,俄軍卻從未采購此型飛機。其中原因并非蘇-30SM飛機本身有問題,而是由于當時與伊爾庫茨克競爭的共青城飛機制造廠利用與俄國防部上層的關系,發揮影響力的結果。
共青城廠在90年代-21世紀初通過向中國出售蘇-30MKK戰斗機,大發了一筆財,而且該廠技術實力也較強,俄羅斯新一代蘇-35戰斗機,T-50戰斗機都由共青城廠設計生產。相比之下,伊爾庫茨克廠的主要產品是原本為了“坑”印度而研制的蘇-30MKI,就顯得有些“不上檔次”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到了2012年,紹伊古出任國防部長,由于共青城廠的蘇-35遲遲難以形成戰斗力,決定重新考察這兩家廠主力戰斗機的情況。在傳奇試飛員博格丹等人試飛伊爾庫茨克的蘇-30SM后,得出的結論是:蘇-30SM是一種好飛機,在印度持續十多年的“支持”下,伊爾庫茨克廠已經將當年有些“坑人”的蘇-30MKI發展到了成熟的水平。在蘇-35戰斗機能夠形成戰斗力之前,蘇-30SM是俄軍提高戰斗力的最佳“捷徑”。
從那時起到今天,俄軍真正形成戰斗力的新銳機型,就是蘇-30SM了。此外,新西伯利亞廠生產的蘇-34戰斗轟炸機經過多年的磨合,作為俄軍重點投資的機型,到現在也算是能夠飛出來作戰了。
可以說,此次在敘利亞,俄軍已經展示了其空軍改革的最新成果,經過強調實用主義的紹伊古這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俄空軍的戰斗力比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時期有了很大提高,現在已經能夠開始以類似西方的模式展開一場獨立的空中戰役,說明俄軍實力的增長確實是實打實的。
但是,俄軍對敘利亞的空襲能否一舉改變敘利亞戰局呢?恐怕還是很難讓人樂觀。
目前,敘利亞戰況并不是當年波黑戰爭那樣的機械化、正規化戰爭,沒有明確的后勤線讓你去切斷,沒有重兵集團和重裝備讓你去摧毀。更讓人頭痛的是,IS武裝也好,反對派也好,都能從海外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力、裝備補充。尤其是IS組織,作為一個現代伊斯蘭世界的“義和團”組織,甚至炸死他們的一些重要人物恐怕也不會有什么作用,因為它的組織結構本身就是扁平化的,很容易替換其中的重要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的轟炸也很難將IS或者反政府武裝直接消滅掉,只能幫助政府軍取得上風而已。
敘利亞的未來,基本局面恐怕還是沒有變,交戰各方恐怕還是也要繼續比耐力,還是那句話:不看誰能打,就看誰能拖。或許,今天的阿薩德對于“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會感觸萬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