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人都關注的 采購從業者 2022-03-26 22:30
當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熱門詞匯,大家對其內涵和區別不是很清晰,如果不清晰,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數字化轉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我們結合企業采購發展狀況,以信息化水平與實施主體兩個維度,設計企業采購數智化發展路徑,將數智化采購分為4個階段,稱之為數智化采購4.0。數智化采購1.0階段=人工+線下采購
在企業創業初期,企業關注市場業務,采購人員工作量龐大,要線下完成從采購申請到下單、跟單、對賬的全過程,采購人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Excel等office軟件,進行數據統計。此時采購部門的數據為信息孤島形式,無法及時匯總有價值的數據并形成決策支撐,也難以有效監管。我們將其稱為數智化采購1.0階段。數智化采購1.0=人工+采購。 數智化采購1.0的行為主體是采購人員,是信息化的原始階段,這里不做過多介紹。數智化采購2.0階段=信息化+采購
當企業進入發展期,企業開始出于管控需求、業務財務基于規范化要求,企業開始上線ERP等系統。采購管理進入信息化階段。企業進入數智化采購2.0階段。采購信息化的本質是線下業務線上化,其業務邏輯是固化、優化現有業務流程,實現業務數據化,提高信息共享和工作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支撐分析決策,并通過對采購業務流程的固化,記錄業務事件、追溯業務過程,形成對采購業務的監控。采購信息化的過程往往基于管理需求,要對數據進行及時抓取。尤其是集團型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為了解決下屬公司需求分散,信息不暢,資源不共享而導致的重復采購、重復儲備;操作不規范,過程不透明,人為干擾多等普遍性問題。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將下屬公司的采購信息線上化,才能推進集團化采購。單體公司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規范化采購體系,但往往由于企業內部強大的慣性,經過一段時間后慢慢“還原”為原來的工作模式。為了不讓變革倒退回去,企業在這個時候就希望通過一套軟件來固化采購流程,提高采購操作效率,也有利于追溯、監管和審計。采購場景越固化的,越容易被線上化,采購需求審批、采購訂單系統及招投標系統是很多企業優先線上的。采購信息化并未改變采購業務的邏輯,只是將業務操作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優化后的業務流程進行固化、自動化,并提供業務決策支持。其信息化往往由IT部門主導,包括信息化選型,往往是財務與IT部門。業務部門往往是信息化選型后接受調研的部門。受限于企業認知水平與信息化規劃能力,“重功能、輕數據” 現象普遍存在,各職能分別建設,直接導致數據重復生成,及容易形成數據孤島。數智化采購3.0=數字化+采購
如果說信息化是將線下業務搬到線上,實現流程自動化,記錄執行過的交易、支付過的發票、購買過的物品以及簽署過的合同。對上過ERP系統的采購伙伴一定有同感,采購操作相當繁瑣,用戶體驗相當不好。采購人員沒有感覺到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而數字化則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與互聯網相結合,以產品或服務轉型和流程重構為手段,從而實現企業績效與競爭力的根本性提升的一系列持續變革。也就是說數字化采購以實現企業績效與競爭力的根本性提升為目標,改變了采購業務,重構了采購流程,甚至創新了新的商業模式,核心邏輯是數據是企業發展和運營的核心,強調端到端的鏈接,是一場采購變革。采購全鏈路數字化以后,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人之間、人和人之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字化采購把采購場景、業務場景全過程、全鏈路落實。在傳統采購及信息化時代里,企業采購和供應商之間、采購部門和需求部門之間的在線協同更多是通過人工方式,郵件、電話、傳真;在數字化時代里,改變采購人員與供應商和其他第三方的互動方式,提供一個全新的協作平臺。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采購流程搬到線上,重塑企業采購流程,實現數字化、自動化,并通過商品的可視化、目錄化,為需求部門提供“有圖有真相”的采購服務體驗。在數字化采購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以此打破了傳統模式中的信息壁壘。在企業內部,無縫集成ERP、OA、財務等系統,使采購部門、需求部門、財務部門多方在線協同;對外快速連接供應商和電商平臺,并集成電子發票、電子合同、物流等第三方應用。采供雙方實時在線、信息對等、高效協同,從供應商準入到結算對賬都可以在線化、自動化的實現。這種內外互聯的高效聯動,大幅度縮短了采購周期,提升了采購效率。與傳統的手工記錄及信息時代只將采購活動結果的數字化相比,數字化采購是將所有的采購場景、采購品類、采購全過程數字化。并可通過數據的沉淀和分析,形成供應商評估、采購需求分析、支出預測等事前智能洞察,為企業采購管理者的決策做出有效依據,提高采購合規和風險管控水平。數字化采購工具的出現,幾乎消滅了事務型工作,采購人員變成一個運營者,一邊是看數據、看商品、看采購需求、看供應商發貨,采購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供應商也節省出之前可能給每個企業供貨及對賬的時間成本,轉為在線實時對賬。 企業采購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加速了采購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數智化采購4.0=智能化+采購
數智化采購,是在數字化采購的基礎上,以數據為核心,以產品或服務轉型和流程重構為手段,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應用大數據與算法、進行智能決策與運行,從而實現企業績效與競爭力的根本性提升的一系列持續變革。包括更敏捷的運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戶體驗;更充分的定制化、更智能的決策及全新的價值主張,核心邏輯是讓人工智能代替人 數智化采購代表著采購管理的無限可能。在數字化技術不斷推動企業采購發展中,計算、算法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將得到進一步應用,采購行為越來越智能化、智慧化。數智化采購通過AI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需求方的基本特征、瀏覽行為、交易等數據,進而做出采購偏好決策。如果說數字化是企業采購的“工具”,那么智慧化更像是企業采購的“大腦”。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個性化分析使得“按需采購”成為可能,同時讓智能化倉庫管理和精準營銷準時達至企業,幫助企業提前做好采購計劃和安排,它是用技術賦予企業采購更多智慧,變得更懂你。可以說,智慧化將會對企業采購的業務流程、管理方式、業務模式帶來“質變”。智慧化將服務延伸及擴展到物,提供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互通互聯的智能化服務,基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洞察,更智能的決策及全新的價值主張。將幫你決策什么產品放在首頁、上架哪些產品更能滿足大眾所需,這個過程中人是不需要參與運營的。智慧化能夠在企業的已有信息的基礎之上,進行智能創造、挖掘新知識,用于企業業務決策、日常管理等,形成自組織、自學習、自進化的企業管理體制。基于歷史數據和分析判斷,預測需求、訂單量、支出等,給出更為智能的相關業務數據預測和相關計劃性支持。智慧化的定商定品定價,讓采購行為更科學合理:基于尋源歷史數據,分析供應商表現;基于大數據進行智能化商品分類,從多維度評估商品特征和價值;基于統計學習和決策樹進行動態定價,實現客戶為先、供需協同及可持續的最優價格策略。在采購數字化的基礎上,智慧化能讓企業更智慧的運營,整個采購過程可追溯、可審計、可分析、可預警。從智能的定商定品定價開始,存儲和感知外部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計算、比較、判斷、聯想、決策,并通過學習和自適應能力,迎合環境變化,讓采購活動各環節自運營,以最優的方式滿足企業采購要求。數智化采購將基于數據建模、模式識別等技術的風險控制系統實現采購全流程的監督透明化。從管理、業務到操作視角,從內部分析到外部報告,從需求到訂單、再到支付的“多視角、多維度、多形式”進行風險管控。并從供應商、需求方、財務等多方著手,提供智能數據分析方法,實現有效合理管控,及時預警訂單的風險級別等,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用戶體驗。綜上所述,可以將企業數智化采購變革路徑圖匯總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