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研茶館 2023-04-23 12:01 發表于湖北
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
7.1 自由平等的真諦
【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認同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道德修養: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領會平等的真諦所在,樹立自由、平等的意識。
法治觀念:知道自由與法治的關系,明確無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強自由平等觀念,學會正確行使自由和權利,做尊紀守法的好公民。
責任意識:知道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線才享自由。初步培養學生用法律的視角認識自由和平等的真諦的意識和能力,珍視公民權利,培養責任意識, 讓法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教學重點】
自由的意義、平等的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學難點】
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請同學們觀看視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短片——自由平等》,引入新課。
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內容,自由是珍貴的,也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只能產生混亂,當人類通過法治自覺止步于自由的邊界,彰顯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樣,平等是珍貴的,但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當人類通過法治把“同等對待”與“差別對待”統一起來,將一份真摯的關愛給予社會中的特殊群體,閃耀的是文明的光輝,那我們應如何理解自由評的真諦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
目標導學一:無法治不自由
【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教材P98—100頁
1. 自由的含義(P99)
2. 自由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P99)
3. 法治與自由的關系(P99)
【新課學習】
1. 自由的含義(P99)
【運用你的經驗】P98:學習閱讀教材P98頁運用你的經驗:
圍繞“自由”這個話題,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學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小蕊: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自由應該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現實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規矩和限制呢?
阿梅: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
?結合三名同學的觀點,說說你對自由的認識。
歸納:自由是擺脫不合理的束縛和限制,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是相對的、有限制的。小蕊的觀點錯誤,自由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觀點也是錯誤的,自由是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只能產生混亂。阿梅的觀點是正確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歸納小結】1. 自由的含義(P99)
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2. 自由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P99)
【觀看圖片】通過觀看圖片展示,理解自由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
【歸納小結】2.自由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夠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3. 法治與自由的關系(P99)
【觀看圖片】閱讀憲法相關規定,認識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探究與分享】P99:閱讀教材99頁探究與分享。
白云飄飄,一只風箏在天上飛。風箏許.了一個愿,乞求天空能讓自已掙脫那根線,讓自己不再被束縛。突然,一陣狂風襲來,風箏被吹得搖搖晃晃,它一心想掙脫線的約束,昂頭借風拼命掙扎。線終于斷了,風箏如愿以償,滿心歡喜的它來不及擁抱藍天,就一頭栽了下來,再也無法飛了。
學生討論:掙脫了束縛的風箏為什么“無力回天”?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到必要的限制?
歸納:風箏掙脫了線的束縛,失去了線的保護,自然“無力回天”。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正如火車有了軌道的限制,才能順利地行駛;車輛有了紅綠燈的限制,才能安全地同行。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探究與分享】P99:閱讀教材99頁下面探究與分享。
孫某和某公司利用網絡發布侵害某死者名譽的言論,這些言論在公眾網絡平臺快速傳播,給死者的家屬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死者家屬將孫某和該公司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決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死者家屬精神損害撫慰金。
觀看視頻《網絡造謠的有關法律規定》。
歸納: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
【相關鏈接】
閱讀教材100頁相關鏈接。
討論: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討論: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歸納小結】3. 法治與自由的關系(P99)
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目標導學二:法眼看平等
【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教材P101—103
1. 在法律意義上平等的內涵(P101)
2. 平等的意義(P101)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P102-P103)
【新課學習】
1. 在法律意義上平等的內涵(P101)
【觀看圖片】結合圖片,分享你對平等的認識。
【歸納小結】1. 在法律意義上平等的內涵(P101)
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2. 平等的意義(P101)
【相關鏈接】學生閱讀教材101頁圓桌會議,觀看圖片。
圓桌會議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與會者圍圓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參加會議,體現了平等原則和協商精神。圓桌會議已成為國際和外交會議的一種重要形式。
歸納:“圓桌會議”是一種平等、對話的協商會議形式,與會者不分等級圍圓桌而坐,每個人都以平等的身份參加會議。代表與會者一律平等,因而成為國際和外交會議的一種形式,各代表的席位不分上下尊卑,更好體現各國平等原則和協商精神。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
【歸納小結】2. 平等的意義(P101)
①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P102-P103)
【探究與分享】P120:學生閱讀教材P102探究與分享,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范圍。
新中國成立以來,婦女解放取得了舊中國不可比擬的成就和進步。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法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服務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權、受教育權、健康權、發展權和政治參與權利等各種現實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都可以看到相當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員行使權利、履行職責的亮麗風采。
?查閱資料,了解今年出席全國兩會的女代表和女委員的數量與比例。
?請你列舉運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觀看視頻】 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應出席代表人數為2951位。這2951位全國人大代表主要來自全國34個省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其中736名為女性,占比24.9%,428位少數民族全國人大代表屬于55個民族,10個少數民族的代表數在10人以上,回族的全國人大代表數量最多,有61人。
歸納: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相關鏈接】P102: 閱讀書102頁相關鏈接,我國多部重要法律關于平等的規定。
【閱讀感悟】閱讀教材P103閱讀感悟,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現。
楊某先后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直接或者通過其妻非法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1 600萬元。2016年12月14日,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楊某受賄案,對被告人楊某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6個月,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200萬元;對楊某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歸納: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歸納小結】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P102-P103)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②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增強自由平等觀念,學會正確行使自由和權利。
【板書設計】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解讀新、電子課本、中小學微課學案、真題、最新知識點等合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