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云團隊 星羅云布 2021-12-02 06:55
概念:安全科學第五公理的概念:“人人需要安全,安全是人民的第一需求”。安全科學的第五公理反映了安全的必要性、普遍性和普適性,人的安全需求“天經地義”,“人人需要安全”是客觀真理。
內涵:
安全科學第五公理-“人人需要安全”是指世間每一個自然人、社會人,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無論是經營者、還是從業者,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需要和期望自身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都需要工作中安全生產、生存中平安生活。安全是生命存在和社會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是人類社會普遍性和基礎性的目標,人類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安全作為保障、作為前提。無論是自然人還是社會人,生命安全“人人需要”;無論是經營者還是管理者、雇主還是雇員、管理者還是員工,安全生產“人人需要”。安全保護生命,安全保障生產,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
安全科學第五公理-“安全是人民的第一需求”表明:民生需要衣食住行,人民需要精神文明、物質文明 ,但是,安全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求實現“安全發展”;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要求做到“安全生產”。
“人人需要安全”是客觀事實,“安全是人民的第一需求”是客觀真理,國家需要安全、社會需要安全、人民需要安全、企業需要安全。
政府、社會、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安全,在治理社會過程中真正理解“安全第一”的思想;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企業生產經營、社會運行和治理的必要條件,是人們每天生存與生活的必需品。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即由人類初始、低層次的需要開始,向上逐級發展到高層次的需要。他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安全需要就排在最基礎的生理需要之后,是人類滿足生理需要之后首先追求的目標,由此可見安全的重要性。個人、企業和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安全作為基石、前提和保障。馬斯洛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需要層次論”從人的生物屬性或民生角度,將生理需要定位于第一需要(從人的社會屬性講“歸屬與愛”是第一需要),安全是第二需要。時代在發展、在變化,當人們進入小康時代,或人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之后,安全成為了第一需求。因此,在現代發展起來的安全科學,需要社會人們廣泛、充分地認識到:在當代,安全是人民的第一需求。首先,個人需要安全。從個人角度講,沒有安全就沒有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沒有安全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對于個人,安全是1,而家庭、事業、財富、權力、地位都只是1后面的0,失去了安全這個1,就失去了生命和健康,后面再多的0都沒有意義。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安全就意味著幸福、康樂、效益、效率和財富。安全是人與生俱來的追求,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前提。人類在生存、繁衍和發展中,必須創建和保證一切活動的安全條件和衛生條件,沒有安全,人類的任何活動都無法進行。人類是安全的需求者,安全也是珍愛生命的一種方式。這體現在首先,安全條件下的生產活動和安全和諧的時空環境能夠保障人的生命不受傷害和危害;其次,安全標準和安全保障制度能夠促進人的身體健康和心情愉悅的生產生活;最后,安全具有人類親情主義和團結的功能。每一個正常的社會人都期望生命安全健康,在安全的條件下,人們才能身心愉悅地幸福生活,其樂融融。第二,企業需要安全。對于企業,沒有安全,生產就不能持續;沒有安全,就沒有企業的發展,更談不上企業的效益。安全不能決定一切,但是安全可以否定一切。從企業的經濟效益看,安全是生產平穩和持續的前提,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企業只有重視安全,才能保障員工的生命健康和企業的物資財產不受損害,才能保障生產持續平穩運行,減輕事故損失,促進企業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忽視安全、事故頻發的企業既不可能做到持續生產,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從企業的社會效益看,安全生產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安全是一種責任,安全生產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本,是企業的頭等大事。生產事故不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企業必須重視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不受傷害,保障物質財產和周邊環境不受破壞,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轉。第三,社會需要安全。從整個社會角度講,安全是人類生存、生活和發展最根本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安全,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財富的積累,物質財富的積累依靠生產活動,而一切生產活動都伴隨著安全問題。從社會成員的角度來看,社會安全與個人安全、企業安全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企業的生產和運行離不開社會,社會的安全為個人和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健康的環境。與此同時,個人和企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個人安全和企業安全是社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障社會上每個人的生命健康,保障每個企業的安全生產,這個社會才是安全的、穩定的。因此,安全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石,是最基本的生產力,社會需要安全。尊重人的生命價值,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民生需要衣食住行,人民需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社會文明,但首先需要生命安全、健康保障,安全是人民的第一需要,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因此,國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明確指出: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為此,全社會應強化“安全發展”意識、崇尚“生命至上”理念、推崇“安全為天”觀念。企業應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尊重員工的生命安全權利,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經營、安全與經濟、安全與成本、安全與效益、安全與利潤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落實“預防為主”的措施、實施“系統治理”對策。
同心同德,共擔安全,共享安全。由“人人需要安全”這一公理可知,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實施什么活動,安全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在企業,負責人需要安全、管理者需要安全、員工需要安全。因此,企業每一個員工需要“統一防御意志、共筑安全防線”、“統一應急指揮、共同應對災害”,最終實現“共保安全、共享安全”。因此,在一切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必須重視安全,必須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必須堅持“一崗雙責任”、“誰主管、誰負責”、“誰主張、誰負責”;政府必須堅持“三管理三必須”,企業必須堅持“八管八必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