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始社會概述
一、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化石最多的國家。黃河、長江流域分布著眾多的古人類遺址,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
1、元謀人
距今大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公認的中國境內的最早居民。
元謀人遺址是1965年在云南省元謀縣那蚌村發現的。考古工作者在那里發現了兩顆古人類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用火的遺跡。這些遺跡說明元謀人已會勞動,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用火,跨進人類的門檻了。
2、北京人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距今大約七十萬至二十萬年。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從事狩獵和采集,他們已懂得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北京人遺址,是現今世界上保留古人類遺跡最豐富的一處遺址。
北京人第一顆頭蓋骨化石,是1929年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發現的。北京人用簡陋的石器砍伐木柴、刮削木棒、割剝獸皮。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里,發現了厚達6米的灰心,灰燼里還有火燒過的石塊、獸骨及樸樹子。這說明北京人曾長期使用火,用火照明,取暖以及燒烤食物等。
3、其他原始人
陜西藍田人,距今約八十萬年;安徽和縣人,距今約二十多萬年;遼寧營口的金牛山人,距今約二十多萬年。
這些古人類遺址的發現說明,在遠古時代,我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到處都留下我們祖先生活過的遺跡。
4、山頂洞人
距今大約一萬八千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仍然處在舊石器時代,但他們的勞動和生活能力大為進步,已經掌握了鉆孔和磨制技術。山頂洞人會縫制衣服,有愛美的意識。他們過著氏族公社的社會生活,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山頂洞人的模樣,同現代人沒有什么區別。山頂洞遺址發現的骨針,長82毫米,針耳微彎,磨制得很光滑,一頭有針孔。這說明山頂洞人已會縫制衣服。遺址里還出土了一批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和石珠,可能是山頂洞人的頸飾。
5、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
約距今五六千年以前,黃河和長江流域的部分原始居民,相繼進入到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典型代表有陜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等。這一時期,人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發明了弓箭,使用陶器,有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過著定居生活。半坡、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
(1)半坡氏族遺址
半坡遺址是個很大的原始居民村落,共約五萬平方米。遺址略呈橢圓形,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是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居住區內的建筑有一定的布局,中心有一座大型的方型房屋,是氏族公共活動場所,面積為一百二十平方米左右。它北面的中小型房屋都面向大房屋,形成半月形。可見當時這種原始村落已經是一個組織嚴密的社會集團。在半坡遺址中,多處發現粟的遺存,還發現炭化的菜子。此外,半坡遺址還出土一批幼小豬骨,說明養豬業有一定發展。半坡人使用的陶器,底色大多呈紅色,上面繪有人面、魚形、鹿形的黑色或褐色花紋,稱為彩陶。彩陶器具成為我國遠古時期一種很有特色的文化。
(2)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出土了磨制石器、木器和骨器,還出土了秈稻、粳稻遺物,說明那時的人們已進入農耕定居時期。在那里還發現了我國最早的水井,說明我們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鑿井的技術。在河姆渡遺址發現的豬、狗、水牛等骨骼化石,說明農業、畜牧業在這一時期都得到發展。
6、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四千多年前,我國部分地區的原始居民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山東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這一時期,出現了耕作的農具——犁。犁的出現,是農業生產的一個重大進步。大汶口出土的白陶,是后來陶器的雛形。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已出現紅銅、黃銅制品,說明冶銅技術已經發明。
大汶口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約五六千年,中期距今約四五千年,晚期距今約四千多年。
二、古代神話傳說反映的上古文明
我國古史中有許多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而以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的傳說流傳最廣。這些傳說中的人物,代表著我國原始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和文明程度。
1、“三皇”傳說及其他
傳說有巢氏“構木為巢”,是房屋的發明者,他教給人們在樹上筑起干欄式的房屋以避風雨。燧人氏“鉆木取火”,是使用火的發明者。傳說上古時代人們吃生的蚌蛤和禽獸,易生疾病;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人們吃上了熟食。伏羲氏是畜牧業的發明者。傳說他馴服了野生動物,使人們從此有了可靠的肉食和皮毛來源。神農氏是農業的發明者。為了給人類找到可食的植物和治病的藥物,嘗遍了百草,有時一天遇70毒,終于找到了可以食用的糧食品種和藥物品種。后人為紀念他們的業績,把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尊為“三皇”。
關于“三皇”,古書中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為天皇、地皇、人皇,另一說是伏羲、女媧、神農,大多數說法是燧人、伏羲、神農。后一種說法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三個階段,故采用此說。
2、“五帝”傳說及其他
按古代神話傳說,三皇以后,是五帝時代。五帝,一般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實際上,他們都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首領。
炎帝、黃帝是四千多年前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在黃帝的西邊,東南還有一個強大部落,首領是蚩尤。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發生了戰爭。黃帝打敗了蚩尤,后來又合并了炎帝部落,成為中原各部落共同擁戴的首領。炎黃部落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下去,構成了后來的華夏族,所以華夏族的后代就稱為“炎黃子孫”。
傳說中,炎帝和神農氏往往就是一個人物。炎帝除教給人們耕種莊稼、發明醫藥外,還教給人們通商交換,“日中為市”。黃帝和他周圍的助手,發明了衣裳,建造了宮室和舟車,創造出文字和音樂等。所以,人們把黃帝稱為“人文初祖”。
堯、舜、禹是繼炎帝、黃帝以后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杰出首領。傳說他們有許多美德。堯勤儉克己,舜謙讓重孝,禹大公無私。他們當首領的時候,把社會管理得井然有序。堯、舜、禹時實行“禪讓”制,即通過選舉方式,把首領位置自動讓給賢人。實際上,這是氏族公社時期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一種制度。
發展階段及文化代表 | 年代與遺址 | 簡況 | ||
原始人群 | 元謀人 | 約170萬年前。云南元謀。 | 已知的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 |
藍田人 | 約80萬年前。陜西藍田。 | | ||
北京人 | 約四、五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 ①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和木棒。以采集和狩獵為生。能使用天然火。 | ||
氏族公社 | 母系氏族公社 | 山頂洞人 | 約一萬七千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 | ①開始采用磨制和鉆孔技術制造石器、骨器。會制骨針,把獸皮縫成衣服。以采集狩獵、捕魚撈蚌為生。 |
河姆渡氏族 | 約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骨角器,開始使用弓箭、陶器。 | ||
半坡氏族 | 約六、七千年前。陜西西安半坡村。 | |||
父系氏族公社 |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 約四、五千年前。山東泰安地區大汶口。 | ①生產用石斧、石鏟、鶴嘴鋤(鹿角器)、石刀、骨鐮、蚌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