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出入古玩行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不但要多學、多看、多上手,增長古玩方面知識,而且需要粗知古玩行里的一些潛在規則,別犯忌。這樣有助于更快的融入行里來,與行家和老師打成一片,如魚得水的在古玩行里行走。但也有不少初入行的古玩愛好者,不管古玩行里什么潛規則或什么犯忌,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古玩行里闖,結果,輕則讓行內人恥笑,戲稱“老冒”,“有病”,重者惹出禍事,爭瑞,造成經濟損失?,F就古玩行里常出現的問題列舉一二,以警示后人。
一、刨根問底摸底價,無心買貨不還價
常淑華是葫蘆島郊區一位農村婦女,他父親死后留下一些瓷器,雜件,想賣個好價錢,但又怕賣丟。于是,她靈機一動來到古玩城打聽相關古玩行情,在瓷雜軒店里一呆就是一上午。問這問那,店主老王開始還耐心一一回答,到后來這個婦女竟問到你這件東西多錢買的,那件東西你多錢買的,并說:“,你不可能花那么多錢買的吧?”。氣得老王實在耐不住性子了,就沒好氣的說:“你是警察呀,問那么多有什么用,我說多少錢買的你也不信,干脆你看給多少錢吧”?這一問,“將”住那位婦女只好說:“我不是買東西的,是來問問價的”
。
點評:刨根問底摸對方底價是古玩行中一忌,會讓人家瞧不起你。如果是問市場行情“趟”價,最好直說,別拐彎抹角、呑呑吐吐的問,你既然找到他就說明你信任了他,有什么不好直說呢。
二、自己動手拿瓷瓶,失手打碎照價賠
小王是一個公務員,他也受到收藏熱的影響,對瓷器十分感興趣。周日在一家古玩店里,他看見一對民國粉彩人物雙耳尺瓶畫得很好,就沒有經過正在忙于送客的店主同意,自己順手打開玻璃柜將瓷器拿出一只,誰也想不到意外事情發生了,當他拿出瓷瓶一瞬間玻璃門合回,將尺瓶撞落地下摔碎,驚訝之佘,店主提出賠償損失的意見,但小王不同意賠8000元要求,最后在眾人調解下,開價24000元的一對民國瓶,賠了5500元了事。
點評:在正規店中,看貨是由店主將貨拿出來放在一個軟墊上,然后請買家上手,這是責任分明舉動,在看貨中損傷、出了問題是由買者負責的。小王的錯誤在于自做主張拿貨出問題,按說是負全責的。
三、
玩大瓶出身的劉先生是專門到鄉下收貨,為了鑒別大瓶是否有沖,修沒修過,一見大瓶就用手指彈彈,聽聽聲音。日久養成了習慣。這天大集上他給人“掌眼”,在一家店中看中了一件老窯古碗,拿到手習慣的彈起來,店主剛說別彈呀,話聲沒落,只聽清脆一聲響,碗呈現一道沖,這下子店主不不干了,非要劉先生賠,爭論無果,最后買家自認“栽”,將殘碗全價買下。
點評:上年份的古玩,特別是高古瓷器最忌震動,彈動,有的到代東西不碰、也因干躁自然裂沖,稍有外力損傷幾率增大了。劉先生因為平時養成壞毛病,不但沒給人掌成眼,反而自己打了自己眼,這樣的教訓可謂慘痛噢
四、收藏市場講素質,禮讓三分有講究
在古玩大集上,店主張先生和一位老者同時看上一件精致民國時期銅質鎮紙,那位老者看了半天感到東西不錯,可是一講價人家要450元,他還價300元,未果,他想緩緩再說,只好放下了。這時旁邊的店主張先生看到這種情景,馬上拿起與攤主砍價,最后400元成交。當掏錢時那位老者指責攤主和張先生,攤主說:“你不要,放下了,還不讓別人買呀。那老者說:“是我先看上的”!旁邊圍觀的人們主持公道說:“是你先看到、而且先上手的,可是你因價高又放下了呀,在古玩行中當你看上一件東西并在講價時,這時有人拿過去或也給價是不對的,當你放下了,別人是可以上手、砍價的喲”,一番話說得老者無言自覺理虧悄然離去。
點評:古玩行雖然沒有明文、戒律,但有潛在規則,是千百年形成,并被大多數人所成認的,如今古玩市場雖然因利益驅動,爭執一件寶物的事時有發生,但也需講究個人修養,禮讓三分,遵照慣例辦事好。
五、成交之時別討嫌,主動回避別參與
現代古玩生意雖沒有秘密可言,但也不是呼呼啦啦的生意。有一些人愿意湊熱鬧,總愿瞧別人賣什么東西了,打聽一件東西賣了多少錢這類消息。其實做為商家和買家都從內心往外煩這類人。古往今來,古玩交易從來都是私下交易的,民國時侯為了回避別人,開價、還價都是在衣袖內用手指表示,目地就是不愿讓別人知道買、賣價格,無論是對買賣雙方、今后處理古玩均有好處,給本來就帶有神秘色彩的古玩又掩上一層神秘面鈔。如果是知趣的收藏者,見此情況,應主動退避三舍,方顯示較高文化修養和坤士風度。
點評:當來到不太熟悉的店中,看見別人正在談生意,一是別參與跟風攪伙,二是店主沒表示時應主動回避,三是別在買家面前信口評論成交價和瓷器好與壞,這樣省卻不少麻煩與口舌。
六、地攤買貨轉身退,損失“一勾”交學費
二中的陳老師對玉情有獨鐘,積攢半年的獎金想買一塊好玉牌,但怕走眼上當、多日不敢伸手買,在古玩藝術節上,他看中新疆人賣的一塊“和田玉”人物玉牌,開價3000元,砍了半天價最后2200元成交。他很高興的給玉牌配飾帶繩時,旁邊一位觀者脫口而說,這樣玉牌沒有必要配好飾繩,經過再三追問他才得知,這不是和田玉,是一塊韓玉,他立即找到那個新疆賣玉者理論,但那個賣玉人一口咬定是和田玉,你說是韓玉有何鑒定依據?不給退錢。陳老師在眾人幫助下,最后那個賣玉人勉強退了三分之一的錢了事。
點評;古玩的風險就在于一是看準,不能走眼,可以買的價位高些,可以用時間換空間。可若買走眼,一定賠本帶生氣,劃不來。因此,當決心下定之前要三思后行,一旦成交就是既定的事實,后悔是來不及了
上述例子和觀點純屬博主一家之談,請莫對號入座,說得不對,呵呵一笑就是了。
我的更多相關博文鏈接
古玩行里別犯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