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是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2004年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供四年級上學期實驗和教學使用。為幫助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體系結構,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下面就四年級上冊教科書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科書的主要特點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作簡要說明,供教師教學時參考。
這一冊的教學內容為: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泰山黃金周——計算器,揚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我跟爸爸學設計——平行與相交,農田里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數與代數這一領域,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上數的認識(1、萬以上數的認、讀、寫,十進制計數法,2、近似數,3、數字編碼)計算器(1、認識計算器2、用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3、探索規律)三位數乘兩位數(1、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整百數乘整十數乘法的口算2、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3、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4、的變化規律5、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6、回顧整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整百整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2、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3、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估算4、商不變性質5、因數和倍數6、回顧整理)。
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萬以上的數,這是認數范圍的又一次的擴展,對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部分。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后面學習小數乘法的重要基礎。學生學完本單元的知識以后,應對整數乘法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乘法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平行與相交這一部分知識,主要包括(1、認識直線、射線、線段2、了解平行與相交(垂直),會畫垂線與平行線3、兩點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間的距離)。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幾種平面圖形及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基礎。教學時,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直觀操作活動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主要是在第一學段簡單認識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后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及系統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及1格代表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教學重點是能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難點是理解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實踐與綜合應用──“蕩秋千”和“紙與我們的生活”,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研究過程,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調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數據的能力,了解紙的用途,感受節約紙張的意義。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
2、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進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及兩位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會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式題;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
3、結合實例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區分直線、線段和射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距離及點到直線的距離;了解平面內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關系,會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4、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5、加深對乘除法等知識的理解,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大數的過程,能用大數表示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結合具體情境,在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
3、在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與相交的過程中,提高初步的觀察、想象和動手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5、通過實驗,初步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三)解決問題
1、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了解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
2、能綜合運用平行與相交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在探索、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自己思考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積累與同伴合作的經驗。
(四)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
2、能初步用數和形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號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重要的媒介,青島版教材把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物化在教材中,通過素材選取、結構安排、編寫體例、呈現方式、欄目設計等,使抽象的理念能讓教師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使教材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載體。青島版教材的這種探索,得到了教育部教材審查專家和實驗區廣大師生的廣泛好評。本冊教材在編寫上具有以下特點:
1、選取現實并具有時代特點的事物作為素材,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認識社會。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多方面選取了反映社會生活且學生熟悉的事物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熟悉生活,認識社會,體驗數學學習的現實性、挑戰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動手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農田里的數學”,利用種田操作中的一些有關計算,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揚帆奧運”、“長大我也去航天”等,在計算和統計的過程中,使學生感知祖國的新面貌。
2、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本教材改變了“小步子”的編排方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如“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知識安排上,將乘除法的口算、估算、筆算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計算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又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適時編入了四則混合運算,使計算得到進一步應用于鞏固。另外,教材還將因數和倍數的內容作為“拓展平臺”安排在除法單元之后。這樣既分算了學習的難點,也有助于借助計算理解知識。
3、通過解決問題的學習新知識,體現知識的生成性。
本冊教材不受嚴格知識體系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如在“平行與相交”的學習中,教材呈現的是“我跟爸爸學設計”的情境,教材沒有直接呈現概念,而是由“怎樣畫線”的問題引入,使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展開想象,先認識線段,又通過線段認識直線、射線。這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積極倡導新型的教與學的方式,努力促進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如“大數知多少”,教材呈現的是學生交流調查生活中用到大數的情境,這樣的形式提示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學習資源開展教學。再如“長大我也去航天”,教材只提供了活動的形式,數據等內容都要來源于學生的實踐。這提示教師:教學中要組織合適的活動,由學生收集數據,參與統計的過程,自主學習知識。這樣的編寫思路,真正實踐了教學資源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理念。
5、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隨著知識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與培養。通過一些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如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中,對于商的位置,教材沒有過細指導,而是通過問題“商為什么寫在個位上”進行點撥,給學生留出空間進行探究。又如,在對商不變性質的學習中,通過問題“這是不是個規律呢”引導學生在經歷“猜想——舉例——發現”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本冊教材在引導師生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和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對教師的教學會有一定啟發。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設計思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教材;聯系身邊的課程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使數學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2、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習新知識。
本學期安排的學習內容,如認數、計算、統計等,多數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加深與發展。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主動構建新知識。特別是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一定要啟發學生在已學過的乘除法知識的基礎上,借助知識之間的聯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已學過的乘除法口算和估算對進一步學習乘除法計算有重要作用,應引起師生高度重視,經常在應用中復習鞏固。
3、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
本冊教材在素材的選擇上,內容豐富,貼近學生實際;在知識的教學上,又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活動。因此,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現實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積極參與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借助已有經驗和同學相互啟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增長智慧。
4、正確把握教學節奏,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隨著知識的發展,學習的內容逐步加深,特別是本冊安排的大數的認識、乘除法計算、統計等內容,相對前幾冊難度大為增加。教學時,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基本估計,對難點問題要切實放慢教學速度,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交流、消化的時間,照顧到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和個別差異。對學習卻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啟發,并加強有針對性的輔導,使他們逐步掌握學習內容。
5、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和導向性。隨著年級的升高,在強調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更應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如在具體學習情境中,了解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等。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評價,激勵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五、課時安排建議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一 大數知多少——萬以上的數認識……………………10課時
二 泰山黃金周——計算器………………………………2課時
三 揚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15課時
綜合應用——蕩秋千 ………………………………1課時
四 我跟爸爸學設計——平行與相交……………………4課時
五 農田里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20課時
綜合應用——紙與我們的生活……………………1課時
六 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2課時
回顧與整理——總復習……………………………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