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我國糧食市場供給較充足,糧價沒有大幅上漲空間。糧價漲則百價漲,政府也不會任由糧價上漲,不會讓糧食消費成為經濟負擔。此外,成本價格競爭依然是世界糧食國際市場的主流格局,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也將保持糧價穩定。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糧食相關企業注冊量達6.1萬家,同比增長18%。
一夜之間,糧食行業備受追捧。對于紛紛進場的企業來說,盈利潛力有多大?
糧食行情上漲催動企業入場
今年春節以來,我國糧食價格經歷了一波上漲走勢。
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統計,糧食價格指數從2020年3月的102.6上漲至8月的105.02。其中玉米價格上漲最明顯。
5月28日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啟動以來,玉米市場價格持續走強,農業農村部公布,到8月底時,東北、華北的玉米平均收購價分別達到每噸2150元和2400元左右,比年初上漲約30%,同比漲幅也將近25%,站在三年來高位。
隨著玉米價格上漲,一些飼料企業增加小麥采購,替代玉米作為飼料,使小麥價格也有所上漲,7月底,主產區小麥收購均價普遍上漲至每斤1.12-1.22元,比開秤初期高了大約2到6分錢。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份黑龍江國產食用大豆平均收購價每斤2.75元,環比漲8.2%,同比漲51.2%。
“糧食價格上漲、企業利潤增加是今年糧食相關企業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
此外,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一些國家的糧食供給,并帶來國際糧價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8月世界糧食價格連續第三個月上漲。分析認為,國際糧食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國內相關從業者產生了對糧食行情上漲的預期。
盈利潛力如何?
在糧食行情帶動下,今年以來農林牧漁產業全面興旺。從證券市場來看,今年年初至9月底,農林牧漁板塊整體上漲35.68%,其中農產品加工板塊漲幅最大(55.82%),種植業、飼料、禽畜養殖次之,分別增長50.81%、34.42%、28.27%。
后期糧食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進駐的企業能持續盈利、實現“暴發”夢想嗎?
李國祥表示,糧食企業大量增長雖然有利于提升競爭,但這一趨勢并不可持續,糧價上漲空間有限,市場行情不會一路“高歌猛進”。
“民以食為天,糧食關乎國家安全,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一直將糧食生產放在最重要位置。”李國祥表示,我國糧食市場供給較充足,糧價沒有大幅上漲空間。糧價漲則百價漲,政府也不會任由糧價上漲,不會讓糧食消費成為經濟負擔。此外,成本價格競爭依然是世界糧食國際市場的主流格局,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也將保持糧價穩定。
今年以來,為確保糧食安全、提高務農積極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分析指出,這也是糧食相關企業增多的因素之一。
李國祥表示,國家對糧食生產的補貼支持力度雖然比較大,但主要針對的是以農民為主體的糧食生產者,對加工、流通、儲備等環節企業扶持力度并不是很大。“目前雖然糧食生產有結構性缺口,但糧食加工、流通、儲備的產能是過剩的。企業在進場前一定要搞清楚,不要盲目跟風,不能過度期望依靠國家政策。”
李國祥指出,糧食相關企業利潤持續上漲“暴發”的可能性不大,面對激烈的競爭,同質競爭企業過量進入,有些企業不僅難以盈利,還可能因為不理智入局而出現虧損情況。
糧價漲到何時?
對于今年糧價上漲,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回應表示,今年8月,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平均價格每斤1.23元,比年初和去年同期都有所上漲。但這是糧食生產成本連年上升、糧價多年低迷情況下的恢復性上漲,漲幅并不大,屬正常的市場波動。
展望后期,隨著秋糧即將豐收,我國糧價增添了企穩基礎。韓長賦表示,今年中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預計平均畝產提高近2公斤,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的水平上。
對于前期漲幅較大的玉米價格,韓長賦表示,目前全社會玉米庫存仍比較充足,今年玉米是豐收年景,新玉米即將收獲上市,供給還會增加,近期玉米市場價格已開始企穩,后市價格不會大幅度上漲。
對于糧價走勢,李國祥表示,在全球疫情持續影響下,國際糧價對國內預期仍有一定影響,到明年糧價還將小幅上漲,但隨著種植面積增加、周期性波動等因素影響,上漲幅度有限。
我國糧食連年豐產,人均占有量472公斤,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谷、小麥兩大口糧,人均占有量超過200公斤(目前人均口糧消費不到150公斤),庫存充裕,這一切都決定了我國糧價總體平穩的基本面。
近期數據也顯示,我國糧食價格已暫停上漲模式,開始波動下降,糧食市場有所降溫。2020年9月,糧食價格指數從8月的105.02下降至104.29。9月初至9月25日,農林牧漁板塊整體下跌10.96%,其中飼料、畜禽養殖、種植業跌幅居前,分別下跌17.3%、13.73%、10.19%。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陳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