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布衣
《紅樓夢》雖然只留下前八十回,但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十二位女子,據她們各自的判詞及紅樓夢曲子推斷,大致還是可推斷出她們的結局,大都是紅顏薄命。
首先是黛玉因病撒手人寰,寶釵在寶玉出家后獨守空房,湘云婚后不久丈夫故去,妙玉最后淪落風塵,王熙鳳被休棄并隨后病故,元春不明原因逝去,迎春出嫁后一載就歿了,惜春小小年紀便看破紅塵,出家為尼,秦可卿在第五回出場,十三回便夭逝,且死得不明不白。這些女子無一例外,都是薄命佳人。探春遠嫁,以及巧姐被賣卻得劉姥姥搭救嫁給板兒,他們倆算是結局稍好一點的。十二金釵中唯有排第十一的李紈,命運卻不易簡單下結論。
李紈,字宮裁,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曾為國子監祭酒。她所嫁之人是榮國府的長孫賈珠,但是賈珠在婚后不久因病亡故。由于丈夫的過早離世,她失去了花好月圓的浪漫,也失去了一個堅實的靠山,更失去了“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的清新和鮮艷。在大觀園里,成了一座活著的貞節牌坊。
文/ 布衣
因青春喪偶,“雖居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養親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李紈給人的感覺就是為人親和平淡,與世無爭。可她這樣的人出場次數可不低啊,還有作者對她的判詞隱約有諷刺的意味。
書中李紈的判詞,"春風桃李結子完,到頭來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原著中第五回,太虛幻境薄命司的大柜子里,正冊中她的判詞上畫著一盆茂蘭,蘭旁立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可見李紈到了賈蘭爵祿高登之時,即使韶華已逝依舊是風韻猶存。那說明她到最后依然是過的極好的。那賈府被抄之后,為何還過的那么好,其實書中一些細節就能看出來李執的為人到底如何。
第四十五回中,辦了個詩社,她找鳳姐拉贊助,可鳳姐知道其實李執很有錢便出言諷刺她,不料李執卻回“你們聽聽……昨兒還打平兒呢!……”避而不答,既貶低了鳳姐,又為平兒打抱不平,這一語雙關,可見她的本事。再有在鳳姐病后,探春與李紈共理榮府,李紈也一句話沒有說過。這印證了歌里所唱:“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足以證明李紈的貪財。
文/ 布衣
李執和鳳姐平日里開玩笑的對話,看似對話,其實是特別諷刺的。如李紈笑道:“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她就瘋了,說了兩車無賴的泥腿世俗家常打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小姐出身……若生了貧寒之家,小門小戶的作個小子,還不知怎么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好容易狗長尾巴尖……”李紈其實也是個口舌爽利的人。她一般時間內,雖是出場,但并無臺詞,讓人覺得她很淡然,實際上,她正是個扮豬吃老虎的狠角色
她對賈府的事,或者說不關自己的事,都很冷漠。“哪怕吃一只生鹿,撐病了不與我相干。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禍呢。”她的第一反應是把自己撇清,而不是關心二人的健康。再加之賈府敗了之后,并沒有波及她,而且那時候賈蘭已經中舉,做了高官。她明明有經濟,有能力將巧姐贖回,可她卻無動于衷,還不如一個劉姥姥,這絕對是讓人詬病的地點。
文/ 布衣
紅樓夢曲《晚韶華》中有“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說的是雖然到最后身披華衣,頭戴珠冠,可也抵不過即將要死去的命運。“也須要陰騭積兒孫”說的是要為兒孫積德。這些話說的很嚴重,李執雖然是很厲害的人,但是對于她的結局因為后四十回的丟失,無從考證。但是這里所說的積陰德,可能就是沒有將巧姐贖回,遭了報應,剛在眾人落敗之時享榮華富貴,卻也到了自己的死期。
那么,大家覺得大觀園里面最狠的角色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