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鎖固精丸〔夢遺滑精〕
金鎖固精芡蓮須,龍骨蒺藜牡蠣需。
蓮粉糊丸鹽酒下,澀精秘氣滑遺無。
【方源】·(錄自《醫方集解》)
本方由蒸芡實、蓮須、炒沙苑蒺藜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共研細末,用蓮子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錢,用淡鹽湯送下。治療夢遺滑精,盜汗虛煩,腰痛耳鳴,四肢無力等證。
人身的精藏在腎,腎虛就不能攝精,于是精滑不固,因此本方用沙苑蒺藜補腎益精,芡實固腎補脾,牡蠣清虛熱而補腎水,再配蓮須、龍骨澀精固腎,蓮子清心固腎。所以能夠秘固腎氣,收澀精液,而遺滑自止。方名金鎖固精就是說本方能象金鎖一樣地固住精關。
2、茯菟丸〔遺精消渴〕
茯菟丸療精滑脫,菟苓五味石蓮末。
酒煮山藥為糊丸,亦治強中及消渴。
【方源】·局方
本方由菟絲子十兩,五味子八兩,茯苓、石蓮肉各三兩,山藥六兩組成。先將菟絲子用酒浸,然后再用多余的酒把山藥煮成糊,和入其他的藥末做成丸藥,治療遺精(用淡鹽湯送下)、白濁(用茯苓湯送下)、赤濁(用燈心湯送下)和消渴而見到陰莖勃起不衰,精自流出的強中證(用米湯送下)。
菟絲子補腎益精,五味子澀精生津,石蓮肉清心止濁,山藥健脾利濕,茯苓淡滲利濕。所以有固腎澀精,滲濕止濁的功能。因此本方不但能治滑精,還能治強中和消渴。
3、治濁固本丸〔濕熱精濁〕
治濁固本蓮蕊須,砂仁連柏二苓俱。
益智半夏同甘草,清熱利濕固兼驅。
【方源】·虞摶
本方由蓮須、黃連(炒)各二兩,砂仁、黃柏、益智仁、半夏(姜制)、茯苓各一兩,豬苓二兩,炙甘草三兩,研成細末,用湯浸蒸餅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七十丸,空腹時溫酒送下。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下濁不止。
下濁就是小便渾濁,由于濕熱和敗精下行所致,所以本方用黃連、黃柏的苦寒來清濕熱,茯苓、豬苓的淡滲來利濕熱,半夏除痰,是正本清源的方法。然而濕熱郁滯會傷脾、下行又能傷腎,所以用砂仁、益智仁相合,不僅健脾,還能防止黃連、黃柏的苦寒傷胃。因此,本方既有清熱利濕以驅邪的作用,又有健脾溫腎以固本的作用,所以叫“治濁固本丸”。
4、訶子散〔寒瀉脫肛〕
訶子散用治寒瀉,炮姜粟殼橘紅也。
河間木香訶草連,仍用術芍煎湯下。
二者藥異治略同,亦主脫肛便血者。
【方源】·李東垣
本方由煨訶子(去核)七分,炮姜六分,罌粟殼(蜜炙)、橘紅各五分組成,研末煎服。治療虛寒泄瀉,腸鳴腹痛,米谷不化,脫肛不收,或大便中帶膿血者。
泄瀉不止,脫肛不收,是氣虛不能收攝的緣故,所以用訶子酸澀止瀉收脫,罌粟殼固腎氣而澀腸,再配炮姜溫中散寒而補脾陽,橘紅升陽調氣,于是使瀉止而脫肛也收。假如濕熱下痢,純是膿血的證候,切不可誤服。
“河間訶子散”,用木香五錢,訶子一兩(半生半煨),甘草一錢,黃連三錢,研成細末,每次服二錢,用白術、白芍煎湯送下,也能治療久瀉不止而脫肛。但無炮姜而有黃連,所以對因濕熱下痢膿血的證候,方為合適。
5、桑螵蛸散〔便數健忘〕
桑螵蛸散治便數,參茯龍骨同龜殼。
草蒲遠志及當歸,補腎寧心健忘覺。
【方源】·寇宗奭
本方由桑螵蛸(鹽水炒)、人參、茯苓、龍骨(煅)、龜殼(酥炙)、菖蒲(鹽水炒)、遠志、當歸各等分組成,研為細末,臨臥時用人參湯送下二錢。治療小便頻數,健忘。
本方所治的小便頻數,是次數多而每次尿量少,但不淋澀。這是因為心腎兩虛所致,所以同時還見到記憶力減退的現象,因此用桑螵蛸、龍骨,補腎澀精。便數由于虛熱,所以用龜板、當歸,滋陰清熱。再配人參補心氣,菖蒲開心竅,茯苓、遠志,交通心腎,并可清心中虛熱,從而達到補腎寧心,止便數,除健忘的目的,是一首治療虛性便數的良方。
6、真人養臟湯〔虛寒脫肛久痢〕
真人養臟訶粟殼,肉蔻當歸桂木香。
術芍參甘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嘗。
【方源】·羅謙甫
本方由訶子(煨)一兩二錢,罌粟殼(蜜炙)三兩六錢,肉豆蔻(煨)五錢,木香一兩四錢,肉桂、炙甘草各八錢,當歸、炒白術、人參各六錢,白芍一兩六錢,共研粗末,每次二錢,水煎食前溫服。治療久痢不止,脫肛墜下,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訶子、罌粟殼,澀腸止脫。肉桂、肉豆蔻,溫中祛寒。木香調氣,當歸、白芍和血。人參、白術、甘草,健脾補氣。合成為調補氣血,溫中去寒的收澀劑。凡脫肛、久痢確是虛寒性的,及早煎嘗都可以痊愈。
7、當歸六黃湯〔自汗盜汗〕
當歸六黃治汗出,芪柏芩連生熟地。
瀉火固表復滋陰,加麻黃根功更異。
或云此藥太苦寒,胃弱氣虛在所忌。
【方源】·李東垣
本方由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倍,共延粗末,每次用五錢,水煎溫服,治療自汗、盜汗。
醒而汗出的叫自汗,是陽虛。睡著了汗出的叫盜汗,是陰虛。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血。黃柏、黃芩、黃連,清熱瀉火。黃芪益氣固表。所以能止血中有熱,表氣不固的自汗,盜汗。假使加入止汗的麻黃根,引諸藥走肌表而固腠理,功效更好。但是本方氣味苦寒的藥居多數,如果病人胃弱氣虛的應該忌服,以免苦寒重傷胃氣。
8、柏子仁丸〔陰虛盜汗〕
柏子仁丸人參術,麥夫牡蠣麻黃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陰虛盜汗棗丸吞。
【方源】·許叔微(《普濟本事方》)
本方由柏子仁二兩(炒研去油),人參、白術、牡蠣、麻黃根、半夏、五味子各一兩,麥麩五錢,共研細末,用棗肉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湯送下五十丸,一日服三次,治療陰虛盜汗。
陰虛有熱則盜汗,而汗為心液,所以盜汗又造成心血虛,因此首先用柏子仁養心清熱以安神,再加牡蠣,麥麩的咸寒以清熱收斂,五味子酸斂心氣,半夏和胃燥濕,共作止盜汗之用。更有人參、白術補氣,與麻黃根相合,走肌表而固衛氣,于是盜汗自止。用棗肉做丸,是取其補養脾胃的功用。
9、牡蠣散〔陽虛自汗〕
陽虛自汗牡蠣散,黃芪浮麥麻黃根。
撲法芎藁牡蠣粉,或將龍骨牡蠣捫。
【方源】·局方
本方由牡蠣(用米泔水浸后再鍛,取粉)、黃芪、麻黃根各一錢組成,加浮小麥一百粒煎服。治陽虛自汗,久而不止,短氣煩倦的證候。
陽虛不能固表,心熱蒸液外越,于是常自汗出。
牡蠣、浮小麥的咸寒,清熱除煩而止汗。黃芪、麻黃根的甘溫,益氣走肌表而固衛。所以有止自汗的功用。
撲汗法,治自汗不止,也可用牡蠣、川芎、藁本各二錢半,糯米粉一兩半,共研極細,盛絹袋中,撲周身,能止汗。
又法用牡蠣、龍骨、糯米粉各等分研極細末,撲周身,也有止汗的作用。
·增輯·
1、桃花湯
桃花湯用石脂宜,粳米干姜共用之。
為澀虛寒少陰利,熱邪滯下切難施。
2、威喜丸
威喜丸治血海寒,夢遺帶濁服之安。
茯苓煮曬和黃蠟,每日空心嚼一丸。
3、濟生烏梅丸
濟生烏梅與僵蠶,共末為丸好醋參。
便血淋漓頗難治,醋吞惟有此方堪。
4、封髓丹
失精夢遺封髓丹,砂仁黃柏草和丸。
大封大固春常在,巧奪先天報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