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個中心城市,被國家點名批評,卻將因禍得福,變得更加強大
中國城市眾多,大陸31省市除四大直轄市外,其他27個省行政區,少說也下轄有十余個地級市,多則有二十幾個,為便于地區管理,以及突現需優先發展的城市,國家在每個省至少設有一個中心城市,那就是各省省會。當然,在一些經濟高達發達的省內,國家設有“雙核驅動”,以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等定位冠于地級市之上,只為中心城市能更好帶動周邊地區城市發展,早日實現地區共同富裕目標。

以改革開放40年來各地發展來看,設立中心城市發展發現沒什么問題,目前大陸格局顯示,中心城市越強、越多的省,經濟發達程度普遍較高,相反,全省無一拿得出手的明星城市的省份,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問題。然而近期國家基于這個大背景下,竟直接點名批評了國內七個中心城市,它們分別為南京、沈陽、哈爾濱、濟南、廈門、青島和大連。

國家設立這么多中心城市目的顯而易見,給它們眾多優惠政策助力城市發展,是想讓每個中心城市都能站出來,帶領著同地區內其他城市一同向前進。而國家批評這七個中心城市,也正是針對它們“引領作用不夠、龍頭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等方面,簡單來說,就是國家覺得七大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程度沒達到預期。

仔細分析國家為什么突然連續批評中心城市呢?要知道在此之前,這可不是普遍現象。筆者個人認為,可從四大一線城市改革略窺一二:早期國家從全國尋找出四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城市,傾入了大量資源,將它們打造成一線城市,使我國城市于國際上有了競爭力;但經過多年發展,“北上廣深”城市空間趨向于飽和,況且國家也需要相對平衡發展,于是現在“北上廣深”被“限流”,全國需要更多中心城市,所以國家愈發注重中心城市發展。

南京、沈陽、哈爾濱、濟南、廈門、青島和大連,這七個城市前四個為省會+副省級市,后三個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起到的中心城市作用不夠是真,國家想借機“提拔”一下它們也是真。據悉,南京受批評后江蘇政府做出了深刻檢討,已有提升“南京首位度”規劃,可能會調整南京行政區劃分,向周邊城市要地擴容也不是沒可能;濟南今年增速其實不慢,但奈何自身底子太過單薄,前段時間也有傳言——山東為提升濟南首位度,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濟南、萊蕪一體化,不過官方還未出面證實。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這七個被國家點名批評的中心城市,將因禍得福,變得更加強大!南京和濟南只是先行者,剩下5個城市鐵定會跟上,至于當地政府會以何種方式提升它們首位度,就需靜等后續動作出爐了。對于國家發展趨勢,各位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