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2個月的“可轉債雙低策略”終于來交作業了,這兩個月搞新版網站實在是太耗時間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策略的收益情況,2018年1月1日至今(2021年11月19日)總收益率140.72%,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4.79%。而這3年多來,滬深300指數只有21.32%,創業板的收益率為95.07%。
這個收益率已經跑贏了超過80%的基金了,我們肯定會有疑問,波動怎么樣呢?看上面的收益圖很直觀,回撤也并不是很大。
2018年1月1日至今,策略的最大回撤幅度為-18.62%。
也許你對18.62這個數字沒有感覺,我們來和其他指數比一下。
2018年1月1日以來,滬深300指數的最大回撤幅度是-32.46%,創業板指數最大回撤幅度是-36.59%。策略的最大回撤幅度幾乎只有指數的一半不到,穩得不行呀。
看到這里,估計很多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個“可轉債雙低策略”到底是個啥?
等我講完這個策略,你就會驚嘆一聲:臥槽!這么簡單?
1/ 策略思路
這個策略不是我原創的,互聯網上有許多分析資料,最有名的就是 @yyb凌波 ,在此先向前輩們表示感謝!
雙低策略指的就是買入低價、低轉股溢價率的可轉債。
如果不記得可轉債特性的朋友可以先看看我之前介紹可轉債的兩篇文章:
可轉債投資從入門到精通系列(一)
可轉債投資從入門到精通系列(二),帶你搞懂可轉債的股性。
低價格代表可轉債具有較強的債性,在沒有違約的前提下,價格越低,下跌空間越小,因為將低價格納入選債指標,一定程度上為策略的下跌幅度起到了一個托底的作用。
但是我們投資并不是為了虧得少,更重要的是賺得多,所以不能只看重價格低。
我們以現在(2021年11月19日)市場上價格最低的亞藥轉債為例,亞藥轉債最新收盤價是95.32元,價格已經跌破面值100了。正股亞太藥業收盤價是4.31元,而亞藥轉債現在的轉股價是16.25元,轉股溢價率達到了259.39%。就算正股的股價翻倍,漲到8.62元,轉股價值也才53元,假設可轉債收盤價保持95.32一直不變,轉股溢價率也還有80%。
當可轉債的轉股溢價率太高的時候,即使是正股上漲,可轉債的價格可能也漲不了多少,因為還要先填補之前高轉股溢價率的坑。這個策略也大概率不會把亞太轉債納入持倉。
因此,策略不僅要買價格低,同時還要求轉股溢價率也很低,這樣當正股上漲時轉債能夠較好的跟隨正股上漲。
從思路上來看,可轉債雙低策略目的就是在控制下跌風險基礎上,獲取正股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
2/ 策略構建和實施
思路說清楚了,策略構建起來就很簡單了。
首先我們定義一個雙低指標,雙低值=轉債價格+轉股溢價率×100。
例如亞藥轉債現在的雙低值就是:95.32 + 259.39% × 100 = 354.71。
我們在每個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結束之后對市場上的可轉債進行篩選符合條件的可轉債,然后在下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以開盤價進行調倉買入。
具體篩選過程如下:
1、首先剔除已經發布強贖公告的可轉債,并將在接下來1個月內強贖的可轉債(因為持倉期是一個月,既然已經知道要強贖了就不買了)。
2、然后剔除到期時間不足2個月的可轉債(理由同上)。
3、接下來剔除在下一個交易日停牌的可轉債(調倉日停牌也不可能買入)。
4、剩下的可轉債中,按照雙低值進行排序,選擇剩下的可轉債中雙低值最小的10%的可轉債,最多不超過20只作為下一個月的持倉(因為選擇債券的策略僅僅從量價角度考慮,沒有分析單只可轉債的正股質地,所以需要同時持有多只可轉債,通過分散持倉的方式減少單只可轉債快速下跌的風險)。
舉個例子,2019年8月30日剔除掉不符合條件的可轉債后還剩下171只可轉債,171*0.1=17.1,取整數選擇雙低值排名前17的可轉債作為下一個月的持倉;2021年10月29日剔除掉不符合條件的可轉債后還剩下367只可轉債,因為367*0.1取整數后大于20,所以我們就只選擇雙低值排名前20的可轉債作為下一個月的持倉。
5、在下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以開盤價進行調倉,每只可轉債的倉位相同,例如20只可轉債,則每只可轉債的倉位為5%。
6、如果在持有期間可轉債發布了強贖公告,則在最后交易日的前3個交易日以收盤價賣出,之后不再補倉。
在每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循環進行上述步驟。
3/ 策略歷史表現分析
在不考慮交易手續費的情況下,策略的收益率就是文章一開始的那張凈值圖所展示的樣子。
策略在每一年的收益率和回撤幅度如下表:
在2018年股市大跌,滬深300指數當年下跌25.31%的情況下,可轉債雙低策略也只下跌了4.61%,最大回撤率控制在-13.79%,在股市表現不好的時候,策略的債性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策略的最大回撤區間發生了2020年10月26日~2021年2月8日,凈值下跌了18.62%,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卻上漲了17.93%,這一波可轉債下跌慘重,而股市表現也不差,不能由可轉債的股性來背鍋。
如果我們還沒忘的話,去年下半年,債券市場出現了信用危機,2020年9月以來,債券市場出現了幾家地方國企違約事件,這些債券很多評級都是AAA級,它們的違約嚴重動搖了債券市場了信心。
2020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價格低于100元的占比為15%,而三個月前的2020年9月30日,這個比例還只有3%。可見當信用危機到來時,債性的托底作用也會減弱。
目前A股的可轉債還沒有發生過違約,只要有一例發生,可轉債的債底也會變得沒那么牢固,這是這個策略,也是投資可轉債的一個很重要的風險點。
我們再來看看策略3年多來持有過的可轉債的所屬行業,基本都是以制造業為主,也有醫藥生物這種偏成長的行業和有色金屬這種偏周期性的行業,這也改變了我們的一些固有印象,認為債券都是一些股價漲不動的大企業才會發行,實際上這些大企業都是直接發債券,而發行可轉債的都是一些需要錢來發展的企業,而且還想“借錢不還”(債權人變股東),這些公司也是我們策略收益的主要來源。
如果考慮到策略實現的問題,估計會有朋友有疑問,這個策略調倉時換手率是不是很高?我們定義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調倉時的賣出額+買入額) / 調倉前賬戶總資產,每一期的換手率如下圖:
策略的換手率還可以接受,大部分都在100%以內,最近一年來換手率都在60%出頭,也就是說每個月調倉時大概有1/3的股票倉位需要更換。
4/ 總結
可轉債雙低策略因為有債性托底,所以在股市下跌過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而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策略也能享受到正股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但是正是因為其股性和債性結合的特點,會受到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違約風險的共同影響。
此外,互聯網上還有很多可轉債雙低策略的升級版,例如在選擇可轉債時排除評級低的可轉債、剩余規模小的可轉債等等,也有人會根據整個可轉債市場的平均雙低值來控制賬戶總倉位,在市場雙低值高的時候降低總倉位等等。
策略千千萬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未來表現誰也說不準。我的網站提供了可轉債比價列表,包括計算好的雙低值,每日都會更新,大家可以自己篩選可轉債,任君自由選擇,不一定非要照搬前文提到的策略。
網站地址是:haipitudou.com
同時,對于不會編程的朋友,我也把這個策略寫好了直接放在網站上了,包括策略的凈值和回撤圖、每日持倉、以及策略的評價指標等,數據都會每天自動更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