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天如果有人說,孩子“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這句話你相信嗎?你可能不會相信,因為現(xiàn)在的假期不僅僅是孩子的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而且還是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的第三學期,每一個父母都想讓孩子在假期了“超越”對手,豈有孩子“假期學習,打斷你的腿”之說,可是有這樣一位父母,他卻說出這些“有病”的話,他是誰?
他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老師!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以“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為題,報道了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老師的家庭教育新概念,以白巖松的個人經(jīng)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里成績倒數(shù)的人,在30多歲時就已經(jīng)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后來的“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 “最佳時評節(jié)目主持人”獎呢?近日,白巖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談起自己的成長和教子經(jīng)歷。這些真是給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上了一堂與眾不同的課程,白巖松老師上的什么課呢?
1.白巖松為何說兒子考上“北京最好高中,我跟你急”?
7月4日,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很快,白巖松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白巖松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guān)系。”【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他的兒子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他會跟孩子急嗎?
他的兒子要是考了第一,他會給孩子斷絕父子關(guān)系嗎?
回答,絕對的不會!!!
那么,白巖松老師的為什么說“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guān)系。”這些話呢?
實際上,白巖松老師的是在給他孩子減壓!減負!
不過,話說回來了,如果,他的兒子真的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真的考了第一,他高興著偷笑都來不及,他的“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guān)系。”這些話完完全全是為了替孩子“減壓、減負”著想,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毫無顧忌的學習、考上“北京最好的高中”!
這些,只是白巖松老師的家庭教育新概念一部分,下面再看他的另一個帶有“暴力”家庭教育新概念是什么?
2.白巖松何以說兒子“假期學習,打斷你的腿”?
今天如果有人說,孩子“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這句話你相信嗎?
你可能不會相信,因為現(xiàn)在的假期不僅僅是孩子的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而且還是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的第三學期,每一個父母都想讓孩子在假期了“超越”對手,豈有孩子“假期學習,打斷你的腿”之說,可是有這樣一位父母,他卻說出這些“有病”的話,他是誰?
報道說,孩子中考完的這個假期,白巖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讓自己放松放松,并開玩笑似地告訴他,“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過來說,“老爸,我特想學習”。“你每天翻譯一篇歌詞不就行了?”白巖松說。
“你以為天天讓孩子學習有用嗎,但是反過來,你不讓他學習,他再主動要求去學,就是出于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樣不更好嗎?”白巖松說。【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白巖松老師的“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這句話是他的真心話嗎?
他不希望兒子在假期學習嗎?
兒子在假期中學習真的打斷他的腿嗎?
回答,絕對的不會!!!
那么,白巖松老師的為什么說“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這些話呢?
這實際上是白巖松老師"欲擒故縱"術(shù),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的新概念!同時是在和兒子開玩笑,兒子考第一“斷絕關(guān)系”只是一種調(diào)侃,表示與兒子關(guān)系不錯嘛,還有這說法,那就是美國式的幽默。
現(xiàn)在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是讓他學習,他偏偏不給你學習,你不讓他學習,他偏偏學,這就是他給你對著干的結(jié)果。教育孩子就是要采取"欲擒故縱"術(shù)。
看到這里,有的家長不相信,只會玩著越想玩,怎么會越學越想學呢?
我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2010年的春節(jié)剛過,鄭州有一個修高速鐵路的工程師給我打了電話,說她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學習,時常逃學上網(wǎng)玩游戲。就是到了學校,也是趴在課座上睡覺,有一天,她孩子和班里的幾位同學把黑色的頭發(fā)染成了橘黃色的了。老師給她打電話,讓她領(lǐng)孩子回家,在家里他媽媽讓孩子把頭發(fā)染回去,染完以后讓他去學校。可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染,死活都不染,然而第二天他又走了另一個極端——剃成了光頭。回家后對著她媽媽吼到:“染、染、染,我把頭發(fā)剃光了,我看你還能讓我怎么染!”
聽到這里我建議她給孩子買一個假發(fā)帶著,讓孩子去上學。后來她告訴孩子讓孩子買個假發(fā)帶著去學校。而孩子是這樣回答的:“我堅決不帶假發(fā)去學校,要讓我戴假發(fā)去學校我就去死,我看你是讓我活還是讓我去死!”
我知道后就告訴他不要讓他孩子去學校了。
“因為他去學校是睡覺,在家也是睡覺,還不如不讓他去學校了。”我給她提了這樣的建議。
“那怎么能行呢?這樣的話單位的同事知道后會讓我很沒面子的。”她是這樣回答的。
“你要是為了你的面子的話就要用停學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個停學的時間或者是一個月或許是三個月或許是半年或許是更長的一段時間,這樣的話會讓你現(xiàn)在沒有面子,不過會讓你以后會有面子的。”我說。
“怎么會那么長時間呢?”她追問道。
“孩子的讀書學習就像人的吃飯是一樣,現(xiàn)在你家孩子得的是‘飽食癥——厭學’,必須用‘饑餓法——停學’來治療。這樣以后才能夠完成他的學業(yè)。”
“武老師,你說的有點道理,能行嗎?萬一孩子在家里玩野了怎么辦?不過怎樣對孩子說呢?”她猶豫的問道。
“好兒子,媽媽不給你買假發(fā)了,頭發(fā)長出來咱也不用去學校了,你就在家里玩吧!俗話說的好,‘有智吃智,沒智吃力。’每天就知道學習、學習還是學習,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歡上學?現(xiàn)在上學到底有什么好處?現(xiàn)在的孩子上學真的好痛苦,媽媽那個時候,你老姥姥從來沒有逼我上學,可是,我與你舅舅、姨姨都喜歡上學,你姥姥反而經(jīng)常嘮叨著,別學習了,就不怕“傷著腦子”,現(xiàn)在,你不想上學、不喜歡學習,都是媽媽給逼的,媽媽真的不應(yīng)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媽媽以前想著你學習好了,我在單位有面子,現(xiàn)在想起來媽媽真的好自私,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希望兒子你能夠原諒媽媽,媽媽現(xiàn)在想開了,再也不逼你上學了、學習了,等到麥天收麥的時候,你回你奶奶家里,幫你叔叔收麥,收麥之后,在幫你叔叔養(yǎng)豬,這樣孩子你在也不用學習了,好嗎?以后你無論干什么工作都是媽媽的好孩子,媽媽再也不犯那愚蠢錯誤,最后還希望兒子你能夠原諒媽媽犯的錯誤。”我讓她這樣對孩子說。
她把這話回去告訴了她的兒子,結(jié)果5天后她兒子對她說:“媽,你給我買假發(fā),我要去學校上學。”
實際上,現(xiàn)在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厭學、逃學、棄學”?
其實,孩子得的都是學習上的“飽食癥”,學習對于孩子沒有一丁點“吸引”了,對于得了“飽食癥”的孩子,必須采取教育的“饑餓療法”,讓孩子進一步完成他的學業(yè)。
3.白巖松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說明啥?
學生時期的白巖松那可是經(jīng)歷過“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襲”。
白巖松小時候?qū)Τ煽儾⒉皇恰昂茉谝狻保锌紩r,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幾天,他的精力還放在黑澤明的《姿三四郎》和衛(wèi)冕冠軍阿根廷0比1負于比利時的世界杯揭幕戰(zhàn)上。那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這些其實是一個孩子廣泛“學習”興趣的“獨特的個性”,沒有這個“獨特的個性”,孩子的成長很難會有后勁!
據(jù)報道,白巖松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shù)第二。”
這是我白巖松不想學習的結(jié)果!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復(fù)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沖刺了”。
這是白巖松我要學習的意識!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shù)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這是白巖松我要學習的效果!
聊到這里,白巖松特意強調(diào)說:“我不覺得這可以讓其他孩子借鑒,因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這個逆轉(zhuǎn),理科可能很難。”
這是白巖松對于他人的勸告,我的學習方法不要借鑒,但是,我這種學習方法你也可以效仿,不過理科很可能不行。下面,我們看一看白巖松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guī)劃是什么?
更為重要的是,白巖松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guī)劃,而不是沒頭緒地復(fù)習。
對文科生來說,不需要做過多的練習,所謂復(fù)習就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復(fù)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后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高考前,白巖松從頭到尾看了4遍,“我不認為這是我有毅力的表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做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量化之后,目標感強了,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輕松得多。”后來,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名中國傳媒大學)。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級拿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四個第一”,“一個總分第一和三個單科第一”。高考復(fù)習時,班里同學常常在課間“彼此發(fā)難”,考的內(nèi)容卻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比如說“正文下面的各種注釋”,白巖松說,“在這樣一種充滿樂趣和友誼的環(huán)境中,你作為一個個體,也會學得非常有勁兒。”【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同時,白巖松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當然,愛讀書和他的家庭氛圍也分不開。白巖松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以及舅媽都是教師,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他讀什么書,從來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長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課外書,或是閑書,但在白巖松看來,“書無閑”,如果非要定義課外書是閑書的話,也還是一定要讀,因為,“不從閑書進,無法從正書出”——
一上來就讀正書,孩子讀不進去,沒有樂趣,慢慢地,他就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瞎了”。而從“閑”進,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興趣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yǎng)成讀書和聆聽的習慣。【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這“迷”正是培養(yǎng)孩子讀書與學習的強烈興趣的時候,可是大部分家長都給扼殺了,日后孩子哪里還有讀書與學習的強烈興趣?
對于孩子的興趣,白巖松也從不去刻意地培養(yǎng),“只有讓孩子自由,才能成長得更快。”如今,孩子的興趣、愛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結(jié)果,白巖松喜歡看球,孩子也愛看球,白巖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則叫巴蒂。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白巖松問。
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白巖松也常常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事實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煙,一起喝酒這樣的哥們兒義氣,所謂的壞孩子生活離白巖松也不遠。他說,“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白巖松認為,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不經(jīng)歷這些“好奇”,被改變,怎么可能成長?成長,就是充滿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斷地被校正、改變。
這說明,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進步,教育好孩子更要經(jīng)營孩子的錯誤。
就像很多父母對中學生談感情問題時所說的,“思想可以很復(fù)雜,但行為要簡單”,白巖松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2013年07月22日《中國青年報》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白巖松何以說兒子“假期學習,打斷你的腿”?
看白巖松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說明啥?
白巖松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說明了——
教育好孩子要減壓!
教育好孩子要慢慢來!
教育好孩子要欲擒故縱!
教育好孩子要多讀課外書!
教育好孩子還要潛移默化!
教育好孩子更要經(jīng)營孩子的錯誤!
只有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才能夠“健康、陽光、向上”!
孩子才能夠“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發(fā)憤圖強”!!
(田園泥土香教育)
7月4日,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很快,白巖松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白巖松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guān)系。”
以白巖松的個人經(jīng)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里成績倒數(shù)的人,在三十多歲時就已經(jīng)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后來的“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 “最佳時評節(jié)目主持人”獎呢?近日,白巖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談起自己的成長和教子經(jīng)歷。
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襲
白巖松小時候?qū)Τ煽儾⒉皇恰昂茉谝狻保锌紩r,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幾天,他的精力還放在黑澤明的《姿三四郎》和衛(wèi)冕冠軍阿根廷0比1負于比利時的世界杯揭幕戰(zhàn)上。那是1982年,李連杰 (微博)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
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shù)第二。”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復(fù)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沖刺了”。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shù)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這里,白巖松特意強調(diào)說:“我不覺得這可以讓其他孩子借鑒,因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這個逆轉(zhuǎn),理科可能很難。”
更為重要的是,白巖松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guī)劃,而不是沒頭緒地復(fù)習。
對文科生來說,不需要做過多的練習,所謂復(fù)習就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復(fù)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后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高考前,白巖松從頭到尾看了4遍,“我不認為這是我有毅力的表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做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量化之后,目標感強了,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輕松得多。”后來,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名中國傳媒大學)。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級拿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四個第一”,“一個總分第一和三個單科第一”。高考復(fù)習時,班里同學常常在課間“彼此發(fā)難”,考的內(nèi)容卻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比如說“正文下面的各種注釋”,白巖松說,“在這樣一種充滿樂趣和友誼的環(huán)境中,你作為一個個體,也會學得非常有勁兒。”
回過頭看高考,白巖松曾經(jīng)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么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yōu)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xiàn)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么,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nèi)フ宫F(xiàn)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
愛讀閑書的狂熱分子
與“不愛看課本”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從識字開始,白巖松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1980年代,文學熱席卷中國。《人民文學》、《收獲》這些純文學期刊,都達到了百萬份的發(fā)行量,白巖松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度過的。
在那樣一個“書店里有書也沒錢買書,更沒有電腦和網(wǎng)絡(luò)去看書”的年代,白巖松所在的城市有兩個圖書館,為了能讀到書,他便拿著母親的借書證,頻繁穿梭其中。這個在當時“只比柜臺高出半頭”的男孩已經(jīng)開始嗜書如命了,“一個借書證已經(jīng)滿足不了我讀閑書的頻率了!”
當時,母親每把新的《十月》、《當代》拿回家里,白巖松就搶著去看。他還依稀記得,當時尤愛科幻小說,比如《小靈通漫游未來》、《飛向人馬座》以及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還有中篇和長篇小說,比如《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等。
當然,愛讀書和他的家庭氛圍也分不開。白巖松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以及舅媽都是教師,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他讀什么書,從來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長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課外書,或是閑書,但在白巖松看來,“書無閑”,如果非要定義課外書是閑書的話,也還是一定要讀,因為,“不從閑書進,無法從正書出”
一上來就讀正書,孩子讀不進去,沒有樂趣,慢慢地,他就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瞎了”。而從“閑”進,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興趣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yǎng)成讀書和聆聽的習慣。
白巖松的兒子也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yè)時,白巖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氣讀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此外,孩子像白巖松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但白巖松對此沒有絲毫的緊張,“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么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
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
對于孩子的興趣,白巖松也從不去刻意地培養(yǎng),“只有讓孩子自由,才能成長得更快。”如今,孩子的興趣、愛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結(jié)果,白巖松喜歡看球,孩子也愛看球,白巖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則叫巴蒂。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白巖松對孩子興趣的支持近乎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他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jié)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他:“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如今,孩子已經(jīng)晉升為一支民間球隊的隊長,白巖松對此有說不出的“開心”。
同樣地,白巖松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白巖松舉了個例子,孩子最喜歡的是曼城隊,有一場事關(guān)曼城隊奪冠的比賽,同樣是在夜里看。在比賽接近尾聲時曼城隊還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鐘,奇跡出現(xiàn)了,曼城補時3分鐘連入兩球逆轉(zhuǎn),奪冠!
“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jié)果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兩三點還沒睡,但白巖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課一定比往常更認真。
白巖松相信這樣一句話:閱讀打開世界,但是運動讓人更早地體驗到分享、團隊精神以及勝敗的意義。
外界通常對白巖松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他應(yīng)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么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么影響孩子?”
白巖松對此不置可否,但他舉了個例子,他家里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后,他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后來,白巖松發(fā)現(xiàn),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他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么怎么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白巖松問。
孩子中考完的這個假期,白巖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讓自己放松放松,并開玩笑似地告訴他,“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過來說,“老爸,我特想學習”。“你每天翻譯一篇歌詞不就行了?”白巖松說。
“你以為天天讓孩子學習有用嗎,但是反過來,你不讓他學習,他再主動要求去學,就是出于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樣不更好嗎?”白巖松說。
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白巖松也常常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事實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煙,一起喝酒這樣的哥們兒義氣,所謂的壞孩子生活離白巖松也不遠。他說,“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白巖松認為,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不經(jīng)歷這些“好奇”,被改變,怎么可能成長?成長,就是充滿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斷地被校正、改變。
就像很多父母對中學生談感情問題時所說的,“思想可以很復(fù)雜,但行為要簡單”,白巖松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