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潔)近日,省住建廳下發了《關于切實提高縣(市)域鎮村體系規劃編制質量的通知》,要求各地準確把握縣(市)鎮村體系編制的關鍵點,提高規劃編制質量和可操作性。
■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省住建廳在對部分縣(市)域鎮村體系規劃進行審查時,發現存在六大問題。
問題之一:與相關規劃銜接不夠。缺少與上位規劃、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城鎮產業發展戰略不清晰,工業布局較為分散。
問題之二:鎮村體系結構設置不盡合理。有些規劃缺少中心村、基層村設置,采用“社區”名稱替換法定村鎮等級名稱,不符合國家規范。
問題之三:人口規模預測不夠科學。城鎮化水平和人口規模預測不夠科學,城鎮化水平和遷并后的村莊人口規模預測過高。
問題之四:并村缺乏可實施性論證。村莊遷并缺少必要的依據和可實施性論證,沒有逐一說明村莊遷并的原因,規劃人均用地指標壓縮過低。
問題之五:空間管制分區制定不合理。缺少對基本農田保護和重大基礎設施布局的綜合考慮,未明確空間管制分區用地規模和相關控制要求。
問題之六:規劃內容不夠詳盡。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內容不夠詳盡,對基礎設施的選址、規模缺乏論證,對近期建設項目沒有具體安排。
■遷并村莊要逐一講原因
《通知》要求,各市規劃主管部門要針對上述問題,指導做好縣(市)域鎮村體系規劃編制工作,關鍵點如下:
縣(市)域鎮村體系規劃要與上位規劃、總體規劃、經濟發展規劃銜接。
優化鎮村體系等級結構,按照中心城鎮、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優化鎮村等級結構,合理界定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
合理確定遷并村莊數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對遷并村莊要逐一說明遷并原因,以利于農村新民居示范村選點和建設。
科學預測村莊人口規模和城鎮化水平,平原一般5000人左右,山區一般2000人左右,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內,但不宜低于100平方米。
合理配置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