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管理是世界各國最根本的社會管理制度之一,不光中國有此項制度,國外也同樣有。外國的戶籍管理多叫"民事登記"或"生命登記"、"人事登記",其內容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記、死亡登記、婚姻登記,雖然叫法不一,但基本上與我國的戶籍管理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有些國家是靠市場加法制的手段,有的是靠加強城市管理水平來調節公民遷移和移居方向。
研究發現,像法國、荷蘭、羅馬尼亞、原蘇聯、日本、印度、秘魯、阿根廷等國家的出生登記,內容十分詳盡,不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別、單雙胞胎等內容,而且還有其父母的職業、經濟收入、國籍、宗教信仰等相關內容,比我們的戶口登記詳細得多。因為"民事登記"作為一項最基本的社會管理制度,是其社會制度的基礎和依據,關系重大,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與我國不同的是,它的管理機關多為內政部門、司法部門或統計部門。并且,國外對公民的遷移和移居多采取的是市場加法治的管理手段,因為這樣可以保持整個社會的穩定。
泰國專門頒布了"戶口登記條例 ",分外僑、國內公民兩部分。其"戶籍注冊"(相當于我國的戶口登記)十分嚴格,條例規定必須"注冊"公民的三部分內容,即收入狀況、納稅情況、簡歷(包括犯罪記錄)。簡歷涉及公民的個人隱私,國家有嚴格的法律保密制度,有關部門不得隨意向社會公布,并且戶籍注冊還必須讓被注冊者本人按手印,十分嚴格。這些都是法律明文規定的。與我國戶籍管理不同的是,泰國對居民遷移和移居情況有詳細規定。泰國實行的是事后遷移政策。條例規定,對符合居住條件及居住期超過6 個月的居民,其居住地有關部門可為其辦理戶籍登記,承認其居住地戶籍。而我國實行的是事前遷移政策,居民必須憑遷移地的有關部門核發的準遷證予以遷移。泰國的戶籍管理采用的是市場經濟原則和法律效力的作用,讓不能在某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經濟收入、住房等)的公民,按市場法則去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水平的城市居住。這種方法往往較行政手段更有效。
南美的阿根廷實行的是"三項大登記"制度,即出生、婚姻、死亡登記,與我國的戶口登記幾乎相似。國家設有"人口登記局",實施身份證制度。該國實施的也是事后遷移制度。
歐洲人口管理尤以丹麥和瑞典最為有名。丹麥人口登記制度十分先進又比較嚴格,是最早實行"人號"管理的國家。登記內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婚姻狀況、納稅情況、監護人等。瑞典由于歷史傳統的原因,是由教會管戶口,人口登記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他們實行的也是事后遷移制度。
法國的戶籍管理內容十分詳盡,不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別、單雙胞胎等內容,而且還有其父母的職業、經濟收入、國籍、宗教信仰等相關內容。法國人的戶籍信息與他們的就醫、存款等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一旦變動,意味著整個生活將發生較大變化,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跨地區的人口流動,不論是城里人下鄉,還是農村人進城,法國政府都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愿意,到哪兒扎根都沒有人攔著。搬家的話,只需通知以前的社會保險機構,將其個人資料轉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應機構即可。
非洲如摩洛哥王國也實行"戶籍法",公民依法進行出生申報、死亡注銷登記。
美國實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記大綱"。因為實行"戶口登記"美國法律通不過,美國法律認為這樣侵犯人權,故只進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記,平時公民可以自由遷移、移民。但公民遷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狀態必須符合該城市衛生及相關法律規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積,有穩定的收入能呆在該地。否則,有關部門將出面予以法律制裁,用這種方法維護一個城市的和諧和發展。
在美國,駕照、信用卡和社會安全號扮演了身份證的角色。比如,你在用信用卡購物時,商店通常會讓你出示一張帶照片的證件,來證明信用卡不是盜用別人的,這個時候駕照就派上了用場。如果你碰巧沒考下駕照,可以向駕照發放部門申請一張不能用來開車的證件,上面印有照片,同樣可以在某些場合用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除了駕照之外,信用卡也常常可以扮演身份證角色。因為駕照或信用卡的磁條內都存儲了個人基本信息。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機構在發放信用卡時,也會把持卡人的照片印在卡上,這不僅可以防止信用卡丟失后被盜用,還使得信用卡可以更好地用作身份證。
駕照和信用卡盡管擁有驗明正身的功能,但要想申請到它們必須先從社會安全局申請到一個社會安全號。社會安全號是美國政府管理常住人口的法寶。任何一個美國公民或在美長期居留的外國人,都必須擁有一個社會安全號,號碼惟一且終生不變,類似中國的身份證號。但每個人并不會有一個像身份證一樣的卡片帶在身上,只需要在腦子里記住這個9位號碼。社會安全號在防止商業欺詐、維持市場秩序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美國商界很少有人敢制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搞欺詐活動,這并不是說美國商人覺悟多高、品德多好。社會安全號制度使得任何人如果留下污點,今后將得不到別人信任,也找不到生意伙伴。
日本的戶籍,實行的是"戶口隨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為單位標明每個人的身份、夫妻關系、父子關系等。孩子在20歲的法定成人之前,無權獨立設立自己的戶籍,一旦成人,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戶籍文本稱為"住民票",它以每個人的居住地為基礎設立,標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與戶主的關系等。根據戶籍可以清楚地知道該國民的有關親族關系的"私人性身份",作為國民的"公共性身份"。其戶籍制度,有如下特點:
第一,日本的戶籍屬"變動性登記"式,即國民自己向登記事務掌管者(市、街、村長)提出有關的登記申請書,掌管者將其申請內容轉記于登記注冊卡上,并記載被登記者今后各方面的變化情況。
第二,日本的戶籍采用的是"依人編制"式,即在每個國民出生后立即為其設立登記卡,將其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次重要的有關身份事項及事件都順次地記載下來。
第三,日本的戶籍是"家庭卡片"式,即在每個人的卡片上記載其家庭成員。通過這樣的卡片,任何國民的夫婦關系、父母關系、子女間的關系都一目了然。
日本的戶籍由于采取"依人編制"式和"家庭卡片"式的結合,很好地起到了登記身份和公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因戶籍是以公證和公示為目的的,所以允許公民查閱及核實,要想了解自己未婚夫的簡歷,就可查閱其戶籍。這種辦法固然有效而且值得仿效,然而被查閱者的隱私權卻遭到了侵犯。
日本是一個人口遷徙自由的國家,其國民在哪里居住和工作由自己選擇,選擇哪里就自然成了哪里的常住居民,享受當地所有的福利。但有一點遷徙者是必須做的,就是在一個月內到當地行政部門去登錄,登錄時居住地點填得很細,工作人員問清地點之后,甚至會把建筑物的平面圖拿出來核對。之后,原來的戶籍材料就會自然變更。同時,申請人必須在一周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然后更新國民健康保險證和駕照。當然,也可以不申請,但一旦需要看病報銷或出交通事故時,那有關部門會按相關法規鐵面無私秉公辦理。
注意身份管理是日本社會治安良好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日本有嚴格的戶籍登錄制度作后盾,可以反映人們真實的居住情況,一旦發生案件,很容易查到線索;注意身份管理使日本人口流動有序進行,不會發生失控現象,人們遷移并非居無定所的盲流,往往是安頓下來之后,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并很快融入新的城市,最終實現安居樂業;注意身份管理可以加強日本行政當局和居民的協調,行政當局根據地址容易找到本人,通過加強聯絡讓居民增強歸屬意識,在享受當地各種優惠的同時,注意遵守當地的行政措施和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