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草栽培是指在果園行間播種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莖稈覆蓋樹盤,讓其自然腐爛分解,從而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園小氣候的栽培模式。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僅可以改善果園的土壤肥力狀況和環境狀況,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態大環境。本文分析了果園生草栽培技術的優點與弊端,介紹了常見的果園生草方法,并指出了當前生產中果園生草存在的問題且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對生產實踐提供技術幫助。
關鍵詞:果園生草;優點;弊端;方法;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S54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4.19.0065
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的一種方法,指在果園的行間、株間種植多年生草,但這些草不被收獲,刈割后覆蓋在樹盤下,是有效保護果園土壤的一種方法。它是19世紀中葉開始于美國,但當時受很多條件的限制,直到20世紀40年代,開溝旋耕割草機的出現,割草問題才被解決和后續的果園噴灌系統的開發,在美國果園生草才被推廣開來。隨之,果園土壤管理這種模式被許多果樹生產發達的國家,如日本、新西蘭、法國、意大利等采用,且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同時,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的一次大變革,不但把土壤有機質多年短缺的難題解決了,也開辟了利用生草來調控土壤中水分含量的節水農業這一新思路,同時也簡化了果樹栽培方面的許多管理模式,從而使果業由單一生產向綜合開發快速過渡,使加工業、觀光農業、畜牧業和養殖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會,又使生產綠色果品變成了現實。1998年,果園生草就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納入到了綠色食品果業生產技術體系。隨后又將果園生草作為綠色果品生產技術體系在全國開始全面推廣,并建立了許多的示范園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實踐中果園生草尚處于示范與小面積應用階段。
1 果園生草的優點
1.1 改善果園土壤環境
1.1.1 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長期以來,由于果農為了省事省力,連年使用化學肥料,使土壤的酸性堿失去了平衡,土壤板結很嚴重,導致肥料利用率不高,肥料的效力下降,這也是果實品質不能提高的最根本原因。而果園生草后,植被的根系很發達,地上部分長的健壯,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若刈割或翻壓后,調理了土壤,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1.1.2 保持土壤的水分持有力種植綠肥,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保持土壤水分的持有力:一是通過吸收和覆蓋來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二是調節降雨時地表水的供應平衡;三是當刈割后的植被用來覆蓋樹盤。據試驗,若剛覆蓋后,有覆蓋的土壤水分損失只有清耕的1/3,而覆蓋5 天后,比清耕要高70%左右。
1.1.3 疏松土壤果園生草與清耕相比,它的土壤的疏松透氣好,物理性狀佳,透水性也好,土壤結構也比較穩定,有利于繁殖蚯蚓,從而促使水穩性團粒結構的形成。
1.2 形成果園小氣候,促進了果樹的生長發育
果園生草后,由于果園下面仍有一層植被存在,土壤的容積熱容量源源不斷的擴大,而夜晚的長波輻射不斷減少,而種植生草以后夜晚呼吸的能量凈支出明顯就會比沒有生草的少,這樣就會使果園內土壤的無論是年溫度差還是日溫度差都明顯減小,從而促進了根系的生長以及提高了其對水肥的利用率;果園空間相對濕度明顯增加,而這一空間水氣的壓力與果樹葉片氣孔下腔的水氣壓力差值慢慢減小,從而使果樹的蒸騰明顯降低,這樣果園近地面這一層里的光、熱、水、氣等因素都在改變,就形成了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的小氣候環境。
1.3 促進果樹生長發育,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1.3.1 延長了果樹的根系活動時間春季能夠提高地表溫度,據試驗:生草后的根系進入生長期比沒有生草的園子早15~30天;夏季地表溫度被降低了,促進果樹根系的生長;秋季土壤溫度被增加了,就會延長根系活動的時間,這對花芽的充實、增加樹體貯存的養分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冬季可以減輕凍土層的厚度,提高地溫,減輕和預防根系的凍害。
1.3.2 提高果品質量生草果園由于空氣濕度增加,使果實著色率提高,特別是套紙袋的果園。果實摘袋后,最害怕的就是高溫和氣候干燥,這樣果面易產生日灼和干裂紋,而果園生草后能營造的這個小氣候環境就能使上述現象盡可能不發生,這樣就提高了果實的外觀質量。
1.4 有利于果園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普通的果園病蟲害防治主要用化學藥劑,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污染了果品和周圍環境,使很多對人類有益的天敵昆蟲被大量毒死,而害蟲卻產生了抗藥性,引發了許多次生害蟲的發生;果園生草營造了小氣候,果樹生長的環境和營養條件得到了大大改善,這樣其抗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尤其在蘋果樹的腐爛病上效果明顯。據調查,一般生草的果園很少能看到缺鋅的小葉病,缺鐵的黃葉病以及缺硼的縮果病等,這都是因為土壤中果樹所需營養元素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所致。同時,果園生草營造的這個小氣候環境還有利于害蟲的天敵如紅蜘蛛、食蚜蠅、瓢蟲等的生存和繁育,害蟲也會相應減少,這樣打藥的次數和用藥量也會明顯減少,這對綠色有機果品在生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 果園生草的弊端
作物間作或套種肯定會存在著養分與水分的競爭,果園生草必定會對果樹生長有一定影響。生草最主要影響的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等營養物質在果樹體內的運輸和分配。在生草前期因為存在著營養物質的競爭,會影響果樹的生長量。但據調查,生草后期對果品的產量影響很少,而品質會大大提高。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果園生草有利于果園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
3 果園生草種植的方法
3.1 草種選擇的原則
果園生草對草的種類有一定的要求,其主要原則是:多年生;植株矮稈或匍匐生,有一定的產草量和覆蓋效果;根系以須根為主,淺生好;與果樹沒有共同的病蟲害,不是果樹害蟲和病菌的寄生場所;易于管理,耐踐踏;適應性強,耐陰,耗水量較少,易越冬,生育期比較短。
3.2 草種的種類
適合咸陽地區的草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豆科植物,另一類是禾本科植物。當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草有白三葉草、紫花苜蓿、香豆等豆科類牧草和六月禾、多年生黑麥草等禾本科牧草。果園人工生草,可以是單一的草種類,也可以是兩種或多種草的混合。目前咸陽地區主要選用白三葉草和多年生黑麥草。
3.3 播種的時期
三葉草最佳播種時間是春秋兩季,最適生長溫度19℃~24℃。春季播種一般在3月的中下旬,氣溫在15℃左右。秋季一般從8月中旬開始到9月中下旬。關中地區秋季好些,因秋季墑情好,雜草生長弱勢,有利于三葉草生長成坪。黑麥草宜秋播,具體為9月中旬~10月上旬。
3.4 種植方式
主要采用直播生草法和苗床育苗后移栽法。直播生草法適合地勢平坦、土壤墑情好的果園;就是在果園行間直接撒播草種子,這種方法簡單,容易操作,但用種子量大,而且在草的幼苗期要人工除草,用工量也比較大。具體的操作是:先整地,然后澆水,在土壤墑情合適時播種。用溝播或撒播兩種方式,溝播就是先開溝,播種后薄薄覆一層土;撒播是先撒種子,然后在種子的上面撒一層干土。出苗后要及時拔除雜草,這種方法費工,所以一般先在播種之前進行除草劑處理,一般選在土壤中降解比較快的和廣譜性的除草劑,如百草枯在潮濕的土壤中10~15天就會失效,失效后就能種草了。也可在種前先澆水,雜草長出來后再用除草劑,10天左右就能種了。
苗床就是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一般用穴栽法,每穴3~5棵,穴距15~40厘米,豆科草的穴距可以大點,禾本科的穴距可小點,移栽后及時澆水。為抑制雜草產生一般也是跟直播一樣,先在土壤表面噴灑除草劑,等除草劑的有效期過后再移栽。果園生草一般在幼齡果園只在樹行間種草,草帶距樹盤的外沿40厘米左右。而成齡的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都能種草,但在樹盤的下面不能種草。同時播種宜淺不宜深,以0.5~1.5厘米為宜。
3.5 生草果園的管理
生草初期應注意加強水肥管理,同時灌水后應及時松土,清除野生雜草,尤其是惡性雜草。果園生草,應控制其長勢,適時刈割,可以增加年內產草量和土壤的有機質。當年生草的果園,一般最多刈割1~2次,產草穩定后一般1年刈割2~4次。刈割時要注意留茬的高度,原則是即不要影響果樹生長,也要有利于再生,一般留5~10厘米,刈割下來的草覆于樹盤周圍。生草園可減少氮肥施用量,少施有機肥,同時在生長期果樹根外追肥3~4次。生草7年后,草逐漸老化,應及時翻壓,休閑1~2年后,重新播種。
4 當前果園生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用果園生草法來代替清耕法,是土壤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近些年以來,很多地方都在積極試驗、示范和推廣。由于果園生草法技術對于很多果農來說還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其栽培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沒有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選用合適的草種。如好多地方都在引種白三葉,但白三葉耐旱性較差,所以,應根據當地的情況選用合適的草種。有灌溉條件的可用耐陰濕的白三葉,而旱區可用抗旱的百脈根或扁莖黃芪為主。
其二,沒有嚴格按照生草要求去播種。一部分果農將果園光地全都種成了草,這樣樹盤上種的草和樹根就會發生爭水、肥和呼吸,不利于果樹的正常生長。一般幼齡的果園,只在樹行間生草,其草帶應距樹盤的外沿4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成齡的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生草,而樹盤的下面不能生草。
其三,不重視苗期管理。好多果農種草后,就不管理了,造成有的缺苗很嚴重,有的苗很多,有的雜草旺長等情況。一般種草以后,遇到下雨,就應及時松土解夾,逐行查苗補苗,達到全苗。對于稠苗應間苗,可適當多留苗。同時及時清除雜草,才會使其茁壯生長。
其四,水肥管理不到位。一些果農認為“種草就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對種下的草既不施肥也不澆水。一般來說,在播種前,先施足基肥,在苗期應施提苗肥,每畝尿素4~5公斤。每年還要施用每畝15~20公斤的尿素。施肥可以在澆水時施,也可以趁下雨撒施或葉面噴施,天旱時要及時澆水。
其五,不能及時刈割。一些果園草長的很高也不刈割,一般來說,多年生草,播后頭一年,因最初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或者每年最多刈割1~2次。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可刈割2~4次,以草高40厘米左右時即可。以肥田為目的時,把刈割下的草覆蓋在樹盤上,以利保墑及腐肥。
吳婉莉,劉鮮艷,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