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股市跌的還可以,我沒什么操作。
投資,大部分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的,無論是在等待好的出手機會,還是在等著與企業一起成長。
先說一下這兩天的一個焦點,汽車行業。
昨天說過的廣匯汽車,今天以接近漲停的價格高開后,高開低走,最后收盤只漲了1%。
16.33的滾動市盈率,對于22%的2018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來看,PEG為0.74,疊加降稅利好,性價比還可以吧。
此次汽車關稅降低,受到沖擊的主要是自主品牌的中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車方面影響相對較少。
新能源汽車方面,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喝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3.8%和53.3%。
2018年1-4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3.2萬輛和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142.4%和149.2%。
高速增長的產銷數據印證了這個行業的確在快速發展中,也印證了估值表中的國證新能源汽車未來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在33.2%相對靠譜一些,因為過去3年該指數的股東權益年復合增長率在47%左右。
從指數方面來看,選擇國證新能源汽車比中證新能源汽車更好,這個我們以前詳細比較過,見這篇文章-->新能源汽車指數姊妹篇:中證與國證,哪個好?
想賺企業成長的錢,ROE凈資產收益率是很關鍵的一個指標。杜邦分析法把ROE分解成了3部分,即 ROE=凈利率*杠桿率*周轉率。
按照2017年報的數據,我匯總了如下三家汽車的ROE分項數據:
吉利35%的ROE好耀眼,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凈利率比較高,更來自于其優異的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 =總營業額 (Total Revenue) /總資產值 (Total Asset),該指標是衡量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重要財務比率。
從周轉率公式,我們可以進一步追溯到,是2017年吉利營業額的高速增長。查了一下,吉利2017年銷量同比增長了64%,長城汽車同比增速為0,長安汽車同比增速-6.2%。
反映在股價上的結果就是,吉利汽車去年股價增長了272%,長城上漲了7%,長安下跌了12%。
長城的凈利潤率竟然只有不到5%,而長安與吉利的最大區別就是在運營效率上的差異,反映的本質可能就是國企與民營企業的管理效率不同,因為過去7年長安的年周轉率中,最高為86%,平均值是80%。
(長安汽車)
(吉利汽車)
2018年1~4月份,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情況匯總如下:
對比了2017年1-4月份的銷量后,得出了3家企業在18年1~4月份的同比數據:長安銷量同比下滑10%,吉利銷量同比上漲40%,長城銷量上漲了3%左右。
優等生吉利去年64%的銷量增長,帶來的歸母凈利潤增長是100%,如果今年銷量增長能超過20%,按照吉利現在16倍的滾動PE,感覺現在的股價性價比還可以。
煙蒂股長安B,最近股價從低點的7元,上漲了17.4%,看來7%的股息率的確吸引了一些人在抄底長安B了。
再來說房地產這個行業。
成都、杭州、西安等二三線城市,購房熱一直高燒不退。一手二手房價倒掛,剛需族被個位數的搖號中簽率不斷打擊,類似新股發行一樣,竟出現了房地產行業的“打新”。
而同時,上市房企的股票卻受到很多冷遇,恒大、保利今年的股價跌幅都在10%左右,而萬科因為寶能的退出產生不斷的大宗交易,今年股價也跌了14%左右了。
從上面這個表格可以得到幾個亮點,已經用黃色標記:
1. 今年一季度銷量來看,融創的同比增速最快。
2. 負債率,萬科是最低的,恒大是最高的。
3. 累計的預收款中,萬科4077億是最多的。
4. 土地儲備方面,恒大的最多的。
5. 根據SPEG的估值方法來看,恒大是相對最低估的。
因為更嚴格的監管,很多資產不得不從表外轉表內,造成實際利率上行,最近連續不斷的民企違約也佐證了一點,想從銀行得到錢越來越不容易了。
房地產企業本來就是高杠桿率的行業,實際利率的上行肯定對于房地產這個行業是不利的,對于購房者來說也是,很多首套房的貸款利率都上浮了10%以上。
在馬太效應下,一些小的房產開發商也可能會在兼并收購中被加速出清,或許會更有利于龍頭的房企。
龍頭房企里面,因為萬科有最低的負債率與最多的累計預收款,在目前60周K線的持倉位,可能相對比較穩健一些,可以關注一下。
估值表,因為今天數據源出現bug發不了,明天再發哈,謝謝理解。
更多干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