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1. 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pH值在6~7.5最為適宜,前茬盡量避免豆科作物。
2. 整地作畦
播種前10~15天畝施硫酸鉀10千克、進口硫酸鉀復合肥20千克、硫酸鋅1.5千克(硫酸鋅要與細土按1:20混合拌均),均勻撒施于大田,然后旋耕耙平。四周挖排灌溝,中間開腰溝,根據地勢每40~50米挖一條腰溝,做到溝溝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然后作畦,畦距120厘米,畦面寬80~85厘米,畦溝寬35~40厘米,畦高25厘米。
3. 播種
豐寧壩上地區播種時間在5月中旬,壩下地區播種時間在4月中旬,采用地膜覆蓋方式。播種前一天在畦中間開溝,溝要直,深5~6厘米。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第二天再播種。播種間距為5厘米,單粒播,播后覆土蓋種細,厚度在3~4厘米,播后進行適當的鎮壓以保墑(若下雨后土壤濕度適宜可直接進行播種)。
4. 搭架拉網
網架搭的好壞直接關系和影響到產量的高低,因此說搭架拉網是荷蘭豆、甜豆種植中的一項重要的田間作業。齊苗后即可開始搭架,首先存畦的兩邊各埋入一根水泥柱或木樁(水泥柱或木樁長度為2.7米),埋60厘米深,然后在畦邊每隔25~30米埋一根水泥柱或術樁。再在水泥柱或木樁頂端2米處拉上鐵線(14號),鐵線拉好后在畦兩頭的水泥柱或木樁上打上斜拉線,將鐵線拉緊,最后沿鐵線每隔2.5~3米插一根竹桿,插好后上網,網要拉緊、綁牢。
5. 中耕除草
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盡量做到種植地內不留雜草,以免與其爭肥或傳播潛伏害蟲。
6. 肥水管理
荷蘭豆、甜豆幼苗期需水量不多,一般不灌水。開花前后要適當灌水,防止干旱或水分過多引起落花落莢或發生病害。結莢期要有良好的水分條件,但田間不能積水。大雨后要及時排水,否則易爛根或引起其它病害。結合灌水及荷蘭豆、甜豆的長勢進行追肥,一般追4次肥料,施后覆土蓋嚴:第一次:現蕾后畝施尿素10千克、硫酸鉀7.5千克;第二次:隔10天畝施復合肥15千克;第三次:隔10天畝施復合肥15千克;第四次:隔10天甫施尿素10千克、硫酸鉀7.5千克。追肥離根系20~30厘米,開溝施用,深7~8厘米,追肥時一定不能離根系太近,以防止燒根或爛根。
7. 采收
上午9:30之前、下午3:30后采收,正次品分開存放。采收后放在陰涼處,防止豆子在陽光直曬下變軟,不能用塑料袋裝豆。采收時要輕拿輕放,要用雙手,不能拔苗。采收后及時送至收購點。采收是關鍵,每天必須及時采收,風雨無阻。
采收標準。荷蘭豆:莢長6.5~9厘米、厚0.3~0.5厘米。甜豆:莢長7厘米以上、厚0.6~0.8厘米。
要求無畸形,無病斑,無機械傷,無隔夜豆,無發軟,發熱,農藥殘留符合出口標準。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要及時預測預報,及時準確地用藥,并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和防止農藥殘留。荷蘭豆、甜豆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可用硫懸浮劑1000倍液對植株的染病部位以下(包括地面進行)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是薊馬,可用萬靈l500倍或艾美樂l500倍,在清早和傍晚以后進行防治。方法:噴頭斜向上,重點噴花和嫩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