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8 月 29 日,大名鼎鼎的 “現實版鋼鐵俠”、SpaceX 和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舉行發布會,向公眾展示公開了可實際運作的 Neuralink 設備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一上來,馬斯克就先遲到了半個小時。。。
Neuralink最新腦機設備來了
腦機接口設備能夠解決的健康問題
你可以在一個小時內通過外科手術機器人安裝一個Neuralink設備
寫入大腦信號
關于Neuralink的一些細節
感應充電
三只小豬登場:這只豬被植入了 Neuralink ,然后將其移除,以展示其可升級性
三只小豬登場:這只豬植入了一個 Neuralink,并現場展示了讀取大腦信號
Neuralink植入物可以追蹤各種大腦活動
三只小豬登場:這只豬的腦袋上有兩個 Neuralink
今年7月,Neuralink已經從FDA獲得了一項突破性的神經連接技術
馬斯克還在現場發布了一個Neuralink招募廣告,你心動了嗎?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是指創建在人類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的直接連接通路。被腦機接口串聯的人腦能夠與外部設備之間互相傳送信號,交換信息。
可以預料,當這一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就能夠通過 “外掛” 外部設備的方式,來提高生物體腦部的運算能力。由馬斯克和其他八名創辦者聯合創辦的 Neuralink 公司,總部位于舊金山,一直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合作開展研究,并負責研發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而且 Neuralink 想做的,就是研發出一個足夠強大的腦機接口,治愈人類的腦部疾病,并賦予人腦更強大的功能。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標,Neuralink 的團隊吸納了多名業界知名科學家 —— 比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理學教授菲利普?薩佩斯(Philip Sabes),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蒂莫西?加德納(Timothy Gardner)等。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對于 Neuralink 無疑有重要意義。早在 2016 年,馬斯克就曾經和大眾探討過一個科幻小說概念 “neural lace”,即人腦與機器交互;2017 年 4 月,網站 Wait But Why 撰文報道了關于 Neuralink 希望在短期內研發治療嚴重腦部疾病的設備的計劃。2019 年 7 月,馬斯克聲稱將使用一個外科機器人把薄紗細線植入人的大腦,且與外部計算機處理單元相連,希望最終能將兩種無線設備連接起來,以獲得最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當時 Neuralink 表示公司已在老鼠和猿的身上進行成功的技術測試,并將從 2020 年開始人體臨床試驗。事實上,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技術通過在大腦中鉆小孔和插入避免血管的線狀電極來工作,這正如特斯拉推進 5 級完全自主駕駛一樣,超前的技術如何落地,將取決于監管部門的批準,而腦機接口技術相關設備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準,將 “相當困難”。或許你未曾關注,但能夠與我們的頭腦直接或者間接相連的外部設備,其實早已存在。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腦電圖(EEG)了。這一儀器在頭皮處感受人類腦部活動產生的生物電,并放大成可供分辨的腦電信號。某種意義上來講,當你在接受腦電圖檢測時,你的腦就已經與這臺龐大的機器相連在一起了。所以廣義上講,這也是一種 “腦機接口”。腦部是人類的神經中樞,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擔著維系人類生存的基本任務。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高級神經活動都在腦部完成。如果將人體視為一臺電腦,那么大腦就是這臺 “人類 PC” 的運算核心。普通的電腦可以通過外接硬盤、外接顯卡、外接內存等方法提高性能,而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 “改良” 同樣可以適用于人腦。目前,人們依據腦機接口與大腦的聯系緊密程度,將腦機接口分為三類:當你選擇這樣的腦機接口,那么你就要面對機器直接插入大腦灰質的命運。這類腦機接口能夠獲得高質量的神經信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嚴重的免疫排斥。目前,這種設備主要被用作治療使用。科學家利用侵入式腦機接口重建病人的特殊感覺,恢復癱瘓病人的運動功能。歷史上主要的成功案例來自一名叫做威廉?多貝爾(William Dobelle)的科學家。1978 年,多貝爾在一名盲人的腦內植入了 68 個電極組成的陣列,這一嘗試使得盲人產生了光幻視(又稱眼內閃光,是視網膜受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在隨后的調試中,接受這種治療的盲人能夠在有限的視野內看到低分辨率、低刷新率的點陣圖像。2002 年,接受新一代系統治療的患者恢復了更多的視力,甚至可以在研究中心附近駕車慢速前行。同一階段,在恢復運動功能方面,腦機接口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雙目失明的延斯(Jens Naumann)在仿生眼的幫助下恢復了一定程度的視力。這樣的系統用眼鏡上的攝像頭、腰間的電腦處理器和植入腦部的微電極陣列三部分組成。即那些植入顱腔但位于灰質之外的腦機接口。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 “皮層腦電圖”(ECoG),是將與常規腦電圖相似的電極直接植入大腦皮層。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曾利用這個技術讓一名少年病人能夠只靠腦電玩《太空侵略者》(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小蜜蜂” 類游戲)。但研究者同時指出,利用基于皮層的腦電圖實現超過一維的運動很困難。顧名思義,這是指那些不需植入腦部即可發揮作用的腦機接口。腦電圖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應用。除此之外,腦磁圖(MEG)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都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例子。目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主要內容收集人類腦部活動數據進行研究,反向利用這些腦機接口作用于人腦進行治療目的的嘗試不多。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在 1990 年代曾利用腦電圖對癱瘓患者進行治療,但受限于腦電圖易受噪音干擾以及難于學習的特性,這一技術最終并未在治療領域走得更遠。盡管 Neuralink 目標遠大,背后又有大名鼎鼎的創始人,但他們并非這一領域的先行者 —— 至少,它不是最早踏入這一領域的公司。早在 Neuralink 成立很多年以前,許多公司就已經踏入了腦機接口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了。幾十年前,電話、汽車,以及月球著陸對人們來說似乎是無法克服的技術挑戰。就像現在人們期望中的腦機接口技術一樣。腦機接口技術仍然面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一旦得以解決 —— 我們將會擁有一種有高帶寬、持久、雙向通信、且兼備生物相容性和無創植入的完美設備。以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技術為例,當前面臨的主要障礙包括:手機打字時,人們將移動拇指,進行著人機的緩慢溝通。同理,如果帶寬很低,那么你與 AI 的集成將非常薄弱。和 AI 的溝通速度越快,你整合的信息越多;溝通速度越慢,整合的越少。只要開顱手術是腦機接口技術的前提,那么這項技術推廣的難度就會一直存在,這也是 Neuralin 關注的重點。侵入性腦外科手術不僅會引起安全問題,而且成本高昂、供應有限。完成該過程的機器需要有像激光準分子手術(Lasik)這樣的自動化過程。如今接受 BCI 技術的患者頭部有一根電線,而 Neuralink 計劃將來的產品利用無線設備工作。這也帶來了許多新挑戰 —— 比如植入物必須自行處理諸如信號放大、模數轉換和數據壓縮等。另一個大問題——生物相容性。未來的大腦接口需要永遠存在且不出現任何問題,這意味著該設備需要是密封和堅固的,而且能承受周圍神經元的滲出和移動達數十年之久。同時,大腦還需要認為該設備正常大腦的一部分。接著是空間問題。已經在為 1000 億個神經元騰出空間的頭骨需要給有一百萬個神經元接口的設備找到放置的確切位置。如今的多電極陣列,一百萬個電極將達到棒球的大小。因此,體積的縮小化也需要提上日程。最后一個問題:當今的電極大多針對簡單的電記錄或簡單的電刺激進行了優化,如果我們想要擁有真正的腦機接口,還需要既可以記錄和刺激,也可以在化學上和機械上與神經元相互作用的物質。從致力于移民火星而創辦民營火箭公司 SpaceX、到為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轉變而瘋狂成長的特斯拉、再到要將人工智能與人腦融合的 Neuralink,狂人馬斯克究竟要干什么?這樣的問題,除了馬斯克自己之外,恐怕沒有人知道正確的答案。但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是,這名硅谷巨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抗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能。在過去的三年中,馬斯克多次表達自己對人工智能發展過快的擔憂。他的擔憂不僅僅寫在他接受的或大或小的采訪里,也表現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在 DeepMind 造出圍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AlphaGo 之前,馬斯克就已經是 DeepMind 的投資人了。但他表示,自己的這筆投資并非為了財富回報,而是為了提醒自己時刻警惕人工智能的發展。他對人工智能的恐懼也使得他與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關系產生了裂痕。在他眼中,這家不停創新的公司,最可能創造出人們意想不到的 “邪惡之物”,使得 AI 最終失控。人們猜測,正是由于對 AI 所持的態度,最終促使埃隆?馬斯克走入腦機接口這一領域。在許多科技公司正醉心于創造出不可戰勝的 AI 時,他準備通過另一個技術讓人類具備對抗 AI 的能力。在特斯拉橫空出世之前,沒有人認為電動汽車將會成功進入市場。在 SpaceX 崛起之前,人們更不認為低成本火箭能成大器。這一次,馬斯克還會再一次證明自己嗎?面對未來關于倫理的爭議,Neuralink 還能站得住腳嗎?沒有人知道。真實情況是怎樣的,也無人知曉。當然,硅谷也有評論認為,馬斯克的動機遠不如自己聲稱的那么偉大 —— 防備 AI 威脅也好,幫助人類也罷,都是為了將自己和公司粉飾成 “正義” 的一方,以獲取更大利潤。但我們無法否認:埃隆?馬斯克是一個離經叛道的天才,他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道路,也沒人知道終點會是什么樣。我們生逢其時 —— 可以做一個普通觀眾,默默關注著這部科幻大片的最新預告;也可以選擇跟馬斯克一樣,竭盡所能地幫助電影取得圓滿結局。https://www.neuralink.com/https://twitter.com/elonmuskhttps://twitter.com/neuralinkhttps://www.cnet.com/how-to/elon-musks-neuralink-update-how-to-watch-start-time-working-device-demo/https://www.zdnet.com/article/elon-musk-update-to-neuralink-computer-brain-tech-is-coming-soon/https://www.msn.com/en-us/news/technology/elon-musk-sets-update-on-brain-computer-interface-company-neuralink-for-august-28/ar-BB16x6hphttps://waitbutwhy.com/2017/04/neuralink.htmlhttps://futurism.com/the-byte/elon-musk-neuralink-stream-music-brians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