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變革的陣痛也將消化至每一個神經末梢,車企、供應商終將需要自己尋找更好的出路;汽車工人也將面臨著再就業的煩惱;被他們影響的群體、及其連帶的他經濟活動也會感受到巨變的浪潮……
記者|鄭文
燃油車正緩緩駛離歷史舞臺。除了中國,挪威、荷蘭、印度等國宣布2025年之前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英國、法國等國家從2040年開始全面禁止銷售汽油車和柴油車,日本2050年停止生產傳統燃油車……
而車企的新能源戰略性規劃也是緊鑼密鼓地推出。福特計劃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10~25%;大眾將在2025年之前上市30款純電驅動汽車,實現電動汽車年銷量達200~300萬輛;豐田宣布到2050年將停售內燃機汽車……
隨著這樣潛移默化的行業變化,很多行業分析人士對電動化未來的影響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認為電動化的轉變,將會在全球范圍內很大程度改善環保問題。
于無聲處聽驚雷。最近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卻從另一個層面解讀了汽車電動化浪潮的影響,他表示汽車電動化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讓汽車業失去300萬個工作崗位。
喬納斯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汽車行業的勞動力將出現嚴重而廣泛的變化,電動汽車生產將導致大規模裁員。他說,“隨著汽車公司將生產轉向電動汽車,我們預計擁有100年歷史的汽車生態系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這個生態系統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而電動化的到來,對勞資關系、收入和資產負債表構成風險。”
喬納斯提到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最近的聲明。生產一輛電動汽車比生產一輛配備傳統內燃機的汽車節省30%的勞動力,這意味著電動化將導致全球汽車業裁員300多萬,而且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據摩根士丹利估計,全球汽車供應鏈的雇員“在1100萬人左右”。
像特斯拉這樣的造車初創企業可以“減少50%的直接勞動力……或者更多。”這將進一步減少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勞動力,喬納斯說。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負責人Erik Jonnaert也提出了對這點的擔憂。其發布的美國富事高商務咨詢公司(FTI Consulting)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純電動汽車所需的零部件和保養維護都比較少,因此將對整個汽車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該報告匯集的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遭受尤其嚴重的打擊,因為他們將減少約38%的零部件供應。
在Erik Jonnaert看來,變革的節奏非常需要找尋一個恰當的平衡點。“整個歐洲汽車行業供應鏈將需要以可控的速度轉型,以保護就業以及汽車業的長期生存能力。”畢竟,歐洲汽車制造商占歐盟制造業總就業人數的11%以上。
大眾汽車集團工會主席伯恩德·奧斯特羅(Bernd Osterloh)給出了一組重要數據則更為直觀:
·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零部件數量只有燃油發動機的六分之一,這意味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制造時間將縮短,關聯的供應商數量也會變化;
·電動汽車總裝時間比當前的燃油動力乘用車減少30%;
·適配電動汽車的電池制造廠較之燃油發動機制造廠,所需的勞動力數量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
博安咨詢集團(PA Consulting)研究顯示,預計2030年歐洲純電動車市場份額約為30%~40%,混合動力約為15%~25%,汽油車及柴油車合計占比約為三分之一。目前16家歐洲車企共有84萬員工,到2030年其中14.1萬人需要進行轉崗培訓,而26.7萬人則會完全失業。
車企方面,大眾品牌歐洲現有16.7萬人中將有5.6萬人失業,3萬人轉崗,轉型挑戰最大;大眾子品牌奧迪目前在歐洲有員工8.1萬人,其中2.3萬人將會失業,1.2萬人轉崗;戴姆勒現有8.9萬人中將有3.1萬人失業,1.7萬人轉崗;寶馬現有6.6萬人中將有2.1萬人失業,1.3萬人轉崗……
這樣的影響人數顯然已經明顯遠高于德國金屬行業工會主席霍夫曼(J?rg Hofmann)此前預計的7萬人。
而遠在韓國的現代汽車的工會主席Ha Bu-young也表現出了對未來的擔憂,甚至是對電動車的厭惡。據他估計,由于電動汽車的出現,現代汽車可能面臨百分之七十人員的失業。“電動車是災難,是邪惡的,讓我們非常緊張。”
在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nion of Auto Workers)研究部門負責人詹妮弗·凱利(Jennifer Kelly)發表觀點稱,電動汽車的崛起將是美國就業市場的黑暗時刻。凱利說:“現在負責生產發動機以及傳動系統的工人們,當我們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時候,這部分人的就業崗位將會消失。在這場技術轉型之中,美國將會遭遇不小的就業機會凈流失。”
盡管他們試圖工會化電動汽車的生產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目前看來并沒有什么成效。以日產先下手的工會化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此后轉向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Fremont)的矛頭也被馬斯克強硬懟回。
事實上,深遠影響遠不僅僅我們想到的如此,從經濟活動層面的蝴蝶效應來看,影響波及甚遠。“這樣的變革涵蓋了所有區域。”荷蘭國際集團(ING Bank NV)駐新加坡的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布羅·卡內爾(Rob Carnell)表示,“美發店、當地的小型夫妻店,以及所有汽車工人會花錢的地方也都受到了沖擊。”
以中國來說,高風咨詢董事總經理、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羅威(Bill Russo)表示:“中國要完全終結傳統能源汽車時代,可能會等到2030年左右。”換句話來說,在2030年到來后,這樣的就業生態改變將會更加劇烈。
不過,盡管如此,電動化演進還在進行,變革的陣痛也將消化至每一個神經末梢,車企、供應商需要為自己尋找更好的出路;汽車工人也將面臨著再就業的煩惱;被他們影響的群體、及其連帶的他經濟活動也會感受到巨變的浪潮……歷史的車輪仍在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