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桂枝湯加附子湯加味
唐某,女,68歲,2009-3-17初診。主訴:咳嗽1月。咳嗽而痰少,入夜咳甚,背冷,咽痛不渴,略怕風,汗不多,二便調和,舌淡胖,脈浮緊。曾服數劑中藥無效。現感風邪夾寒而咳,桂枝湯加附子湯加味:
桂枝30克,赤芍24克,生姜30克,大棗20克,炙甘草15克,
制附片60克先煎1小時,干姜60克,荊芥20克,木蝴蝶20克。2付。
10日后遇見患者,述服藥2付,事忙未復診,咳嗽基本消失,咽痛愈。
按:患者平時體質虛寒,感冒后出現咳嗽咽痛怕風,若脈不浮緊而為沉緊,則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今脈浮緊而咳嗽有汗,是太陽中風為主而兼寒郁肺衛,背冷舌淡胖為少陰虛寒,故不予麻黃附子細辛湯而予桂枝加附子湯治療。桂枝湯為太陽中風之主方,用此方以祛肌表之風邪;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湯)則為扶陽祛風法,內溫少陰之陽氣,外祛太陽之風邪;加干姜溫肺散寒,加荊芥木蝴蝶祛風宣肺利咽。病程1月,2付而咽痛愈、咳嗽基本消失,若患者來復診,我相信咳嗽會很快痊愈。
二、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扶正解表,溫經解表之功效。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曝啞。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或咽喉疼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臨床常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竇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皮炎等屬陽虛外感者。
中文名
麻黃附子細辛湯
功用
溫經解表
主治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曝啞。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或咽喉疼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方義
本證由素體陽虛、復感風寒所致。治療方法以溫經解表為主。素體陽虛,應不發熱,今反發熱,并惡寒劇甚,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風寒,邪正相爭所致;表證脈當浮,今脈象反沉微,兼見神疲欲寐,是知陽氣已虛。此陽氣外感,表里俱寒證。方中麻黃辛溫,發汗解表為君藥。附子辛熱,溫腎助陽,為臣藥。二藥配合,相輔相成,為助陽解表的常用組合。細辛歸肺腎二經,方香氣濃,性善走竄,通徹表里,既能祛風散寒,助麻黃解表,又可鼓動腎中真陽之氣,協助附子溫里,為佐藥。
配伍特點
方中麻黃散寒宣肺,附子溫腎助陽,細辛協二藥辛通上下,合用則具宣上溫下,開竅啟閉之功。三藥合用,補散兼施,是表散外感風寒之邪,溫補在里之陽氣。
運用
本方用于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臨床應用以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為辨證要點。
化裁方比較
麻黃細辛附子湯與再造散皆有助陽解表功用。但前方以麻黃與附子、細辛相配,為專于助陽發汗之劑,宜于素體陽虛,復感寒邪者;后方不僅用桂枝、羌活、防風、細辛及附子,更配大補元氣之人參、黃芪,斂陰和營之白芍,故助陽解表之中,兼有益氣健脾、調和營衛之功,宜于陽虛氣弱,外感風寒者。
歌訣
麻黃細辛附子湯,發表溫經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陰反熱易能康。
猜你喜歡
麻黃附子細辛湯失眠
骨質疏松的最佳治療
髖關節積液怎么治療
右膝關節積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