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病情分析:
四環素類以多西環素較好的抗厭氧菌作用較氯霉素、克林霉素和甲硝唑差,對放線菌屬則作用強大,因此除放線菌病外臨床上不用于厭氧菌感染的治療。喹諾酮類對厭氧菌的作用多數認為較差或不穩定。國外合成了若干喹諾酮新品種,對所有290株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和其他類桿菌、梭菌、梭形桿菌、消化鏈球菌、短棒菌苗等均有良好活性對≤2mg/L的濃度均敏感,有待臨床驗證。類桿菌和部分梭桿菌能產β-內酰胺酶而水解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后者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和舒巴坦聯合制劑可使氨芐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哌酮等抗生素的抗菌譜增廣,抗菌作用顯著增強,從而對多種產β-內酰胺酶的細菌產生明顯協同作用;現有制劑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舒他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哌酮-舒普深等,可用于脆弱類桿菌等感染。厭氧菌感染部位不同,其致病菌種類也不相同,故可根據不同部位的致病菌種類,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
①口腔厭氧菌感染:致病菌為口腔寄殖菌群,主要為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屬、韋榮球菌屬、口腔類桿菌及真桿菌屬等。首選青霉素,次選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或克林霉素。
②呼吸系統厭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為消化鏈球菌、產黑素普氏菌、梭桿菌屬、梭菌屬和脆弱類桿菌,多數呈混合感染。首選克林霉素,次選氯霉素或甲硝唑,均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
③腹腔內厭氧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脆弱類桿菌、梭菌和厭氧球菌,常與兼性菌混合。首選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次選氯霉素,均宜與氨基糖苷類聯合。
④婦產科厭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為厭氧鏈球菌、類桿菌、梭形桿菌和梭菌,可有兼性菌混合感染。首選青霉素類,次選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可與氨基糖苷類聯合。甲硝唑,再就是替硝唑,青霉素也有一定抗厭氧菌作用,最常用的是甲硝唑,如果是陰道感染,可以配合乳酸或醋酸溶液進行清洗陰道,連用10天
⑤中樞神經系統厭氧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消化鏈球菌、梭桿菌、脆弱類桿菌,部分呈混合感染。首選氯霉素加青霉素類,或甲硝唑加青霉素類。劑量均宜大。
⑥骨與關節厭氧菌感染:較少見。致病菌以類桿菌為主,首選克林霉素,次選氯霉素或甲硝唑。
⑦皮膚軟組織厭氧菌感染:常由產氣莢膜梭菌、厭氧球菌引起。首選青霉素,次選克林霉素。
⑧艱難梭菌所致偽膜性腸炎:首選萬古霉素口服或甲硝唑。曲伐沙星因其肝毒性,已停止使用,美國FDA規定僅用于具有特殊指征的ICU患者。
答
病情分析:
抗生素療法
必須選擇對厭氧菌敏感的抗生素。厭氧菌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常有抗藥性。大多數厭氧菌,除脆弱類桿菌外,均對青霉素G敏感。林可霉素的抗菌譜與青霉素G相仿,如病人對青霉素過敏時可選用。氯霉素幾乎對所有的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在內均有效,但缺點是有骨髓抑制的危險性。厭氧菌對四環素、紅霉素和氯霉素的敏感性有差異,且在治療過程中迅速產生抗藥性,氯林可霉素對厭氧菌感染的療效優于林可霉素,但它和林可霉素一樣,有時會引起致命的假膜性結腸炎。在目前的抗菌藥中,療效最好的首推甲硝唑,對所有的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有效。Sharp等(1977)發現甲硝唑的療效優于氯林可霉素和林可霉素,此藥價格便宜,即使長期使用也無嚴重并發癥。甲硝唑不僅可口服(500mg, 每日三次),灌腸(每次1~2g),最近國內已有靜脈制劑,0.5%100ml,靜滴每日2~3次。口服甲硝唑和靜脈滴注甲硝唑在結腸手術前準備中的作用,證明這兩種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傷口的感染率。
厭氧菌與需氧菌之間伴有協同作用,因此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時須分別采用對需氧菌和厭氧菌敏感的藥物。頭孢西丁對類桿菌屬有效,但療效不如氯林可霉素、氯霉素或甲硝唑。頭孢孟多是一種新的靜脈用頭孢菌素,抗菌譜較廣,對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效。
第三代頭孢菌素例如頭孢羥羧氧酰胺,頭孢哌酮和頭孢噻肟對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效,對所有的厭氧菌均有極強的殺菌力。
答
病情分析:
治療原則為建立不利于厭氧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包括外科治療)和抗菌藥物治療。對少數產外毒素的厭氧菌感染如破傷風、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宜同時應用抗毒素。對嚴重感染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酌情輸血漿或全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1.破壞厭氧環境
包括局部病灶的切開引流、壞死組織或無效腔的清除、明顯腫脹伴氣體形成病變組織的減壓,以及并存的惡性腫瘤、異物、梗阻、血栓的去除等。為控制感染擴散和減輕毒血癥,必要時施行截肢、子宮切除等手術。而對抗菌藥物治療效果良好的肝膿腫、無明顯囊壁的腦膿腫、輸卵管附件膿腫等不一定作切開引流。淺表厭氧菌感染局部可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高壓氧治療適用于氣性壞疽病例。
2.抗菌治療
①甲硝唑;②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③氯霉素;④β-內酰胺類抗生素;⑤大環內酯類;⑥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等。
3.其他治療
支持和對癥治療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糾正休克、止痛、腎衰竭的治療、患肢的固定等亦屬重要。并發血栓性靜脈炎或DIC時,有應用肝素等抗凝劑的指征。由產氣莢膜梭菌造成流產后感染或敗血癥而并發血管內溶血時,可應用換血療法。破傷風或肉毒梭菌感染時,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此時,抗毒素的應用尤為重要。此外可給氧,包括局部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全身給藥,重癥患者可考慮高壓氧艙治療。
答
病情分析:
常用的抗厭氧菌藥物分別介紹如下。
1、甲硝唑:為殺菌劑,對類桿菌、梭桿菌、梭菌和大多數厭氧球菌具有極強的抗菌活性。厭氧菌的低氧化-還原電勢能還原甲硝唑的硝基,產生細胞毒物質抑制細菌DNA的合成,促使細菌死亡。甲硝唑被還原的中間產物對氧十分敏感,在有氧環境易失活,故只對厭氧菌發揮作用,對微需氧菌的作用不穩定,對兼性菌和需氧菌則無效。在臨床應用中,甲硝唑對腹腔內感染、女性盆腔感染、腦膿腫和厭氧菌骨髓炎等常有良好療效。某些胸膜肺部感染療效較差,可能與微需氧菌混合感染有關。厭氧球菌對甲硝唑亦較敏感。甲硝唑濃度為≤8mg/L時,能抑制95%的脆弱類桿菌和幾乎所有產黑素普氏菌;濃度為≤2mg/L時,對厭氧芽孢梭菌有抑制作用;濃度為≤1mg/L時可抑制梭桿菌。微需氧鏈球菌、放線菌屬、乳酸桿菌、短棒菌苗對甲硝唑大多耐藥。甲硝唑的給藥途徑與劑量:靜脈滴注7.5mg/kg體重,1次/6h,1天量不能超過4g。療程一般為7~10天,也可視病情而定。劑量為0.4~0.6g/次,3次/d,口服,療程同前。
2、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作用與臨床療效均優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對大多數厭氧菌包括、消化鏈球菌、類桿菌、梭形桿菌、真桿菌、短棒菌苗以及大多數放線菌屬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已經報道10%~20%脆弱類桿菌對本品耐藥。某些梭菌尤其是產氣莢膜梭菌也耐藥。克林霉素對大腸桿菌和兼性革蘭陰性菌很少有活性,故在治療混合型感染時應加用其他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克林霉素對厭氧菌腹腔內感染、女性盆腔感染、皮膚與軟組織感染、骨和關節的厭氧菌感染有良好的療效。對厭氧菌引起的胸膜肺部感染,克林霉素的療效優于青霉素類。長期應用易引起腹瀉和艱難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腸炎。常用劑量為1.2~1.8g/d,分2次或3次靜脈滴注,病程可視情況而定。
3、氯霉素:體外試驗表明氯霉素抗菌譜廣,除少數產氣莢膜梭菌外,對類桿菌和大多數其他厭氧菌有良好的活性,且易透入各種體液、組織中。對大腸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和鏈球菌也有一定活性。故臨床上本品常用于原因未明的嚴重厭氧菌感染,療效肯定。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仍不失為良好的選用藥物。也可用于治療呼吸系統的厭氧菌感染和混合感染。但是,其對腹腔內感染的療效并不令人滿意。少見而致命的毒性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癥常限制了其應用。氯霉素的常用劑量為2g/d,分次靜脈滴注,療程視病情而定。
答
病情分析:
厭氧菌感染的治療用藥
及時處理感染使之在擴散前被局限于特定的部位可以預防嚴重的厭氧菌感染。仔細地清潔傷口,清除異物和早期開始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腹部外科手術前后及手術時靜注抗生素被用于厭氧菌感染的預防。
深部傷口感染傾向于由厭氧菌引起,這種感染最初的處理為膿腫引流和外科清除壞死組織(清創術)。因厭氧菌很難在實驗室生長,醫生常在知道實驗室培養結果之前開始用抗生素。深部傷口感染常含有一種以上的細菌,所以同時可給予各種各樣的靜注抗生素。青霉素厭氧菌感染的治療用在口腔和咽部混合細菌引起的感染。因為腸源性感染常包括脆弱類桿菌,其對青霉素有耐藥性而應用其他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