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元青花,想必玩兒瓷的人沒有不興奮;但要提到“青花瓷王”,國家一級國寶,即如上這枚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多少人知道它的神秘來頭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段這枚寶瓶那些驚險也離奇的經歷吧。 十根金條換來青花瓷王
故事發生在1950年10月的一個傍晚,南京新街口一角,夜色漸濃,但街上依舊川流不息、車水馬龍。
陳新民,南京文物商店的一位老師傅,也正在人群中漫步,悠閑享受這深秋金陵的韻味無窮,走著走著,突然其目光被街頭拐角處一個小地攤吸引,他當即直奔攤兒前,蹲下身,小心翼翼的捧起攤主面前的那只青花兒梅瓶,在手里轉圈兒仔細端詳兩分鐘后,見多識廣的陳師傅立即判斷出:此非凡品!應該是元代的東西!
多年的收藏經驗讓他知道,這件寶物實屬可遇不可求,可稱國之瑰寶。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對面那個梅瓶主人開口要價就是十根條子,一分不少。他知道,對面那個賣家顯然也是懂行的人,所以都沒有砍價。
他只是再次仔細端詳起這枚寶瓶,整只器物裝飾繁而不亂,紋飾布局疏密有致,尤其是寶瓶腹部描繪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故事圖,讓他尤為心動,因為圖上每個人物的心理細節,都表露無遺。
只見畫面上,蕭何求賢若渴的急切匆忙、韓信負氣而走的郁郁寡歡、艄公搖動雙槳的悠然自得,每個人物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傳神生動。如此制胎、繪畫、燒制,在陳師傅看來,簡直達到登峰造極地步!
越看越不舍得放下,越看愛寶之心越強烈,如此舉世奇珍,國之重器,怎么能眼看它再遭流落?陳師傅當即就承諾,要了!
就這樣,半個世紀前那場街頭地攤上一筆看似平常普通的文物買賣,誰能料想,后來引發了陶瓷界、文博界和考古界一場轟動大事件,順便還牽扯出一件更為驚心動魄的盜墓案。
十億不賣的國寶浮出之謎
這件寶瓶被陳新民捧回家悉心保存,就呈送給了南京文物公司(當時還是南京文物商店),后來經多位專家過眼鑒定,如陳新民當初判定一樣,它就是一件絕世僅有的元代青花瓷。專家根據瓶身上圖案,將它定名為“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
再后來,陳新民和文物公司,又將寶瓶呈送給了南京市博物館?;趯毱康耐昝涝煨?,它之經典歷史故事刻畫,以及它在陶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南京市博物館將它奉作“鎮館之寶”。
上世紀60年代,這件寶瓶在北京、上海進行巡展,引來各方商討熱議,最終一致認定它就是“青花瓷王”,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為國家一級國寶,禁止出國(境)展覽,外界甚至流傳 “十億不賣”的說法,價值連城。
而當寶瓶被呈送南京市博物館后,它之來歷也很快水落石出。原來,當時盜墓猖獗,特別是金陵一帶,出現了各種盜墓團伙,尤其是以一個叫康永海為首的盜墓賊,使得南京周圍的古墓遭受嚴重破壞。
陳新民花天價購得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正是康永海從黔寧王沐英墓中盜掘而出,最終警方也借助這件梅瓶線索,將包括康永海在內的盜墓團伙一網打盡。
說到這,大家有沒有覺得,這件梅瓶的面世經歷,說出來何嘗不是一部精彩電視???
今天,這件絕世寶瓶已在南京市博物館靜靜展出半個世紀之久,當我們前去觀賞時,很難想象,如果當年沒有南京市文物商店陳師傅恰好在新街口路邊驚鴻一瞥,沒有他的慧眼識瓶,沒有他的愛寶之心,不惜千金果斷入藏,沒有他最后大義捐公,別說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再在博物館里親眼見到這件舉世奇珍,中國陶瓷史上一件罕見杰作也可能從此失傳。
當然,也不可能透過晶瑩玉潤的瓷片,回憶那段蕭何、韓信和劉邦的楚漢傳奇,以及透過大明朱元璋和封疆大吏沐英的君臣關系,一窺元末明初那段悠悠往事。
故事還沒完,更多秘密等你發現
寶瓶前世今生的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此,事實上,對于包括南京文物公司在內的全國所有文物公司(商店),只要你走進店內,可以說,內里那些精致寶物,都有一番離奇奧妙經歷可挖;站在柜臺后和你閑聊攀談的那位老師傅,更是看似尋常普通,實則多半也是位世外高手,莫測高深。
他們或曾在古玩行浸淫數十年,過眼奇珍異寶無數;或者在“鑒古易,鑒人難”的古玩江湖,早已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也或者,因為他們的千鈞一念,曾親手造就和見證了一場場可銘記史冊的“古董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