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優質學校?
指原先辦學基礎較差或一般,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實驗,取得明顯的教育教學成效,學校辦學水平明顯提升,逐漸成為當地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學校。
新優質學校有啥特點?
它不是把學業成績、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校優質與否的主要標準,而是把如何更好地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如何讓教育過程更豐富,師生關系更和諧、多樣化學習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滿足作為追求的目標。在辦學起點上:不挑選生源;在辦學目標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辦學過程中:積極探索,主動改革;在辦學結果上:辦學效果顯著提升。
浦東新優質學校創建特色一覽
市實驗學校東校>>
十年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所年輕的學校,在10年的發展歷程中從僅有2個班32名學生、6位老師,壯大為64個班級2618名學生。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奧秘在于:激發個體活力,推動內涵發展。在實驗東校,快樂,寫在每一位師生的臉上;成長,成為了每個個體的自發選擇和必然結果。
三灶學校>>
一所農村學校的“現代轉型”
該校專注于校本研修,不僅培育了自己的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還獲得了全國、市教學評比一等獎的佳績。同時傾心于學生良好學習、行為和生活習慣的養成,開出各個年級的行為規范“負面清單”。農村學校實現了“現代化轉型”,成為區域教育的驕傲。
羅山中學>>
教師善于研究學生快樂成長
在羅山中學,一批學有所長的研究型教師不只滿足于“吃透教材”,而讓課堂成為了孩子們體驗生活、體會快樂、感受成功的舞臺。由探究生活、探究科學、探究社區等三大板塊100多個主題共同組成的系列“校本探究課程”,讓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生學習興趣實現了共同發展。
華林小學>>
學校變舞臺學生唱“主角”
從2002年開始,該校便設立戲劇社團,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情境創設”、“角色扮演”等戲劇元素,引導學生在戲劇教學中掌握知識點。學校還通過組織普及型的戲劇活動和提高型的戲劇社團,給每個孩子創設機會,讓每個學生成為“主角”。
浦興中學>>
每天走進學校都有幸福期待
通過“雙成教育”,引導學生“成人”和“成才”;通過“開潛揚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通過拓展課、探究課,全方位、多層次地給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的舞臺……該校引導學生:在向中考行進的過程中不要因直奔終點,而忽略了沿途的美景。而這里的學生都說,每天走進學校,都有幸福期待!
南匯第三中學>>
獨家定制“目標導向教學單”
該校恪守課改新理念,探索課堂新實踐,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起了立體“腳手架”。學校還獨家定制了“目標導向教學單”,使課堂中的“講、議、練”得到有機的整合,改變了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引得兄弟學校前來取經學習。
東昌東校>>
特色課程煥發學生生命活力
該校在“誠信立身,好學力行,煥發師生生命活力”的辦學理念指引下,深入進行課程改革,把學校的特色發展工作以課程化的形式加以實施,提高藝術、橋牌、社團活動等特色課程的實施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此外,這里的藝體特色活動和諧普惠每個孩子,學生人人都能用口琴吹奏一曲,也都會打橋牌。
秋萍學校>>
培養內外兼修的陽光少年
該校以“生命教育育人,‘秋萍精神’立魂”為辦學宗旨,基于地域條件和學生現狀,搭建學生自我教育的平臺,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面向預備年級新生推出全免費的“學前軍訓”,已堅持了18年。學校還成立了“親青”心理社團,開展心理健康同伴教育,建設心理咨詢長廊,由專職教師指導,將學生培養成為內外兼修的陽光少年。
建平香梅中學>>
培育良好習慣結出創新碩果
該校根據生源特點,為學生度身定制了“25個好習慣”,并立為校規。“學科學習五本”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效率和成績。該校還培育了10多個科技社團,一批具有較高科技創新潛能的學生在區、市、全國級各項重大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香梅書苑”、“香梅書吧”“香梅之星評選”等活動,讓學生愛上自己的學校。
市實驗學校附屬光明學校>>
以多元課程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這是一所“很中國”的學校。有著園林般景致的校園里,一墻、一窗、一室、一石都發揮“育人功能”;而“以‘琴棋書畫’提升人文素養”的課程建設,則讓近3000名學生研習“琴棋書畫”,涵養人文情懷。周六的鄉村少年宮活動,為祝橋周邊地區的學生免費享受優質的個性化教育。校內特設的“夢工場”,則為一批充滿創意的孩子提供了動手實踐的天地。
上南中學南校>>
和諧+特色=學生快樂發展
從最初的規范辦學,到以留住生源為目標的規模辦學,再到如今的內涵加特色辦學,該校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和諧發展”為理念,打造了“世博文化”校本課程、“多元文化”特色課程、“課本劇”特色教育等內涵特色。同時,創造性地將“分層教學”和“差異教學”相結合,創立了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各學科間橫向研討教學制度,實現德育和教學的“無縫對接”。
浦涇中學>>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增量發展”
這是一場“窮則思變”的“二次創業戰役”。該校從德育細節入手,搭建了各種平臺,推行“值周班”,聘請“學生校長助理”……從學生每天走進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引導學生實現自主管理、進而鼓勵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絕大部分的浦涇學子通過四年努力,都實現了“低進高出”的自我增量目標。
航頭學校>>
呵護培育每一顆“創意之心”
專注于以創造發明為特色的科技教育,航頭學校不僅有“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更摸索出一套“普及加提高”的全新培養模式,從呵護每一顆“創意之心”入手,一步步幫助學生養成求新、求變、求異的思維方式,最終成為“小小發明家”。7年里,該校走出了兩位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兩位“明日科技之星”提名獎獲得者。
凌橋中心小學>>
環境教育播種片片“綠意”
在這所擁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區域老校”里,七成生源為隨遷子女。校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以區級課題和素質教育實驗校創建項目“農村小學開展環境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抓手,成功創建“全國環境教育示范校”,讓無處不在的環境教育,在孩子們的心中播種下片片“綠意”。
蕩灣小學>>
讓不一樣的生命同樣精彩
該校以“生命教育”作為引領學校整體發展的核心課題,確立了“以開展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構建和諧校園,提高師生生命質量”的辦學思想,形成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結構合理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生命教育多元的教育方式,蕩小學子的生命意識被喚醒,師生的生命活力和潛能也被激發。
金陸小學>>
讓傳統文化浸潤童心
經歷區域教育資源的整合,金陸小學以區級內涵項目“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為引領,打造課程化的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浸潤童心。8年探索,校園處處洋溢著濃郁傳統文化特色,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經典誦讀、民族傳統體育游戲、“音韻雅樂”社團……從這里畢業的孩子,都烙下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好印記。
萬德小學>>
為孩子營造夢想的星空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未來天才。”在萬德小學,這個信念深植于所有教師的心中。遵循“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通過環保教育為孩子的童年注入綠色,以小學里鮮見的天文教育引領學生探究浩瀚星空,并充分挖掘其藝術潛能,點燃他們的藝術激情。
由由小學>>
博物館之旅插上求知“翅膀”
在每個孩子在校就讀的5年里,由由小學組織他們至少到10個博物館免費參觀學習。學校根據每個年級的特點度身定制博物館之旅線路,并圍繞博物館內容設計相應的活動主題,開展調查、交流、展示、討論、制作、表演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這個特殊課堂里,孩子們打開了眼界,收獲了知識,養成了讓其受益終生的人文素養和良好習慣。
新場小學>>
百年老校營造校園“文化場”
依托學校所在地——千年古鎮新場豐厚的地域優勢和文化底蘊,該校師生集思廣益,自主編制、原創設計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走進新場古鎮”,邀請古鎮上的五大民間藝人來校為學生教授泥塑、剪紙、刻畫、核雕、陶藝等傳統技藝,營造校園“文化場”,讓每一個畢業的“新小人”都能了解、熱愛生活的這一片土地。
上南實驗小學>>
用心打造“陽光下的快樂家園”
這是一所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老校,這也是一所于細微處踐行國際化教育理念的新學校:校園里青藤纏繞、綠意盎然,每一處精心布置都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重建課堂創新計劃”研究項目的開花結果,更讓這里的教學快樂而高效。用心打造“陽光下的快樂家園”,包含著校方殷切的期待:“把眼光放遠一些,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學習起點。”
世博家園實驗小學>>
普及藝體教育滋養師生心靈
辦藝體教育,在該校絕不是藝術與體育的簡單疊加,也不只是簡單的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與生命質量有關的通識教育。課堂內外,學生人人學樂器;舞臺上下,老師個個能演奏。校園空氣都彌漫著藝術氣息:青草綠樹間,響起古雅琴聲;教室走廊里,傳來歡快笑聲。專家贊譽:“學校將藝術教育的普及做到了極致”。
PUDONGTIMES(←長按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