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平時測量血壓時,可以看到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正常范圍內,我們認為血壓正常。
眾所周知,除血壓值外,脈壓也是一個重要指標,許多疾病都可以表現出異常的脈壓。
脈壓指的是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正常范圍是30~50mmHg,在20~30mmHg之間或50~60mmHg之間臨界值,此時如果伴隨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當積極治療。
導致脈壓增大的疾病
主動脈硬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維生素B1缺乏癥嚴重貧血等
脈壓增大就是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增大的情況,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高血壓、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等。例如:老年人由于主動脈及其他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現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舒張壓正常,脈壓差增大。
導致脈壓減小的疾病
心包大量積液縮窄性心包炎主動脈瓣狹窄嚴重的二尖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環衰竭休克以及由于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脈壓減低常見:低血壓、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嚴重心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環衰竭、休克以及由于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
血壓具有波動性,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分別代表血壓波動的兩個極端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它反映了一個心動周期中該波動幅度的大小。
有將PP~>60mmHg(8.OkPa)稱脈壓增大(寬脈壓、高脈壓),目前國內外脈壓差超過63mmHg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極限。 一旦發現脈壓異常,應立即到醫院查明原因并治療原發病。 當發現脈壓顯著降低時,如果在詳細檢查后未發現明確病因,則應考慮降低體質血壓。 除了增強體質和適當的營養外,這些患者還應該防止頭暈或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