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說:“你目前的苦,不是苦,是福 ,不是大福之人,連受苦的資格都沒有,沒有經過苦難的洗禮,就背負不起太多的福,于是把你折磨到生死邊緣,增心智、健筋骨,苦盡甘來之時,才能扛得住福、接得住運,要相信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本質規律——福禍相依,苦難和喜樂互為表里。如果我們能領悟這層奧義,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時,就能從容不迫,從苦難中汲取力量。
生而為人,有誰能免俗,完全避開生老病死的苦難?所謂人生如戲,劇本不由你寫,風云變幻,悲歡離合,唯有演好眼前的這個角色。
佛教有云:“一切煩惱,即是菩提”,意思是一切煩惱本身,就包含了智慧的種子。經歷了種種磨難,就能淬煉我們的意志,洗滌我們的心靈。
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意思是說,即使貧寒如執鞭之士,只要有上進心,就值得尊重。真正的貴族氣質,在于超脫,在于坦然處世和豁達開朗。
弘一法師的這段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我目前的苦,原來不是苦,而是一種福氣。因為這苦難可以讓我的內心更加強大從容,增長閱歷和智慧。
如果一個人一生從未品嘗過苦難的滋味,所有的艱辛都被父母庇佑著,不需面對任何困境,那么他的心智就會缺乏鍛煉,很難經受住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就像一株蔓生在溫室里的植物,突然置之酷暑或嚴寒,可能就活不下去。而那些經歷過風吹日曬的野草,卻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生不息。
同樣的,一個品味過苦難的人,經歷過生死大病,他才更有勇氣和胸懷去面對生老病死這些宿命,而不是惶恐不定。
可見,苦難不僅不會削弱一個人,反而能增長他的勇氣和胸懷。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品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出精彩絕倫的人生。
福氣無盡時,要有大無畏的胸懷。
弘一法師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品嘗過苦難的洗禮,就背負不起太多的福氣。這也是一個道理——越是殷實豐厚的福報,越需要我們增強內在的修為,健全心智,不被利祿沖昏頭腦。
儒家講“富而好禮者,吾未之見也”,意思是說富裕之人如果仍能謙遜禮貌,那是難能可貴的。希望我們突然獲得巨大財富時,仍能保有平常心,不驕不躁,這樣才能承受住福氣。
佛說“諸緣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有為法,皆是緣起,緣滅。我們獲得的福報也不例外,它的增加與減少都在道理之中,不必過分依戀。要用平常心看待福氣的流轉,這樣才能在失去時從容不迫。
所以,福無盡時,仍當謙遜,不忘初心,每天感恩惜福,用善行回饋社會。要知道,福氣如果得不到哺育,就會消退;如果心存謙卑,福澤就會不斷增長。這就是福無盡頭的真諦。
苦難可以鍛煉我們,福報考驗我們。
生活的道理往往簡單而又深刻。弘一法師說,苦難的意義在于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毅力。而福報到來時,則在檢驗我們的品格素質。順境不忘初心,逆境增智慧,這就是人生的硬道理。
儒家說“未富先禮,未滿先平”,意思是說在未獲得榮華富貴之前,就要學會謙遜禮讓;在欲望未滿足之時,就要學會知足平和。這才是真正的內修涵養。
苦難可以磨煉我們的意志,福報可以檢驗我們的品格。假如你不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那也就不配擁有福報。這就是弘一法師話語中的啟示。
我們要感恩生活中一切的福與苦,感恩它們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學會生活中的涵養。感恩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教會我們成長。
人生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坦蕩。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成長的蛻變,從懵懂無知到見多識廣,從稚嫩單純到處變不驚。而助我們成長的,正是種種福與苦。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歷了人生的洗禮,我們的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充滿愛。那些曾經崎嶇的路,想來都化作風景。我們終將化蝶而飛,笑傲風霜,飛越重重陰霾,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