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的生老病死都是順從自然的鐵律,沒有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來打破世界的平衡。葬禮是對一個人死后最好的祭奠,也是人生終點最后的光彩。被人們所熟悉的葬禮儀式是土葬、天葬,近幾年也出現了高消費稀有的“太空葬禮”,將人死后火化的骨灰送至太空中,寓意著死者能夠在“天堂”享樂,免受輪回之苦。但唯一最特殊,至今仍是難解謎題的葬禮儀式是懸棺葬,凌駕于黃土之上,懸于空中的葬禮,又該是何等的詭奇。
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古有的一種葬禮儀式,多見于四川、福建山區一代。由于其棺材放置于懸崖峭壁的壁面上,除了死寂的氛圍,為棺材中的人物身份多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對于懸棺葬的形式傳言有很多,有人信聽古籍上的說法,懸棺葬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南朝時期,隨著懸棺陸續被發現,考古專家分析出懸棺主要分布在湘西、川黔地區,在國外的菲律賓等附近群島也發現過懸棺。懸棺至今讓世人不解的是:懸棺是如何懸在半山腰甚至懸崖峭壁的,在技術較為落后的古代,如何完成?曾有考古專家指出,懸棺葬的秘密,就如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不解之謎類似。古人的智慧,也許是無限的,就算是限制在沒有高科技的那時,人也能為達到目的,發掘出潛在的能力。
其實,懸棺葬,隱藏最深的怪異是它的位置,不是隨意地選擇的一個陡崖的半山腰就完事兒,懸棺的地理位置傳言是經過風水的觀測,依山傍水,顯有潮濕裂痕的位置才能適于木棺的安放,保護其完整性。懸棺因“上則夠不著崖頂,下則不見地表”的布局,必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通過人力方式,在崖壁上穿鑿洞孔,以質地較為堅硬的木材為樁,木棺就放置在單單依靠幾個釘于石壁縫隙中木樁支撐,懸于空中。到后來,就算有了懸棺葬怎樣做到的想法,沿著苗頭思索,最終也會受到種種質疑和自身的難以證明,懸棺葬的出現,至今都未得到最有力的解釋。
最讓人難以解釋的就是,懸棺大都放置在凹處,從懸崖頂上往下放難度極大;而更有些棺放置在水流湍急處的峭壁上,古人是怎么放置上去的成疑,當然也有人認為激流可能是后期形成的;直到格凸河附近居民的攀巖絕活曝光于世才讓人相信,在古代可能生活著一群專門為人放置懸棺的人。他們可以借助竹竿木棍“行走”到百米高的懸崖絕壁,可是棺材難道是一點點移上去的?或許可以多打幾個木樁,然后利用滑輪原理下面的人使勁拉,上面的人調整位置完成的。
疑點重重的事件,慢慢浮出水面,時代變化如此之快,不斷更新的結論,遲遲不能定論。懸棺葬持續籠罩著神秘的面紗,仿佛挖掘的越深,越不見底。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