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科比較
明清全國進士、狀元的時空分布表
★表1 明代各省進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 省份 進士
1 浙江 3697, 2 江西 3114, 3 江蘇 2977 ,4 福建 2374 ,5 山東 1763 ,6 河南 1729
7 河北 1621 ,8 四川 1369 ,9 山西 1194 ,10 安徽 1169 ,11 湖北 1009 ,12 陜西 870
13 廣東 857 ,14 湖南 481 ,15 廣西 207 ,16 云南 122 ,17 甘肅 119 ,18 貴州 32 ,
19 遼東 23
★表2明代狀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 省份 狀元
1 浙江 20 ,2 江西 18 ,3 江蘇 17 ,4 福建 10 ,5 安徽 6
明朝時逆天的浙江、江西竟壓過了江蘇。南方全面領(lǐng)先,只有山東勉強擠進了前五名。
蒙元一百年,人才南遷,南方經(jīng)濟,人才大發(fā)展,明朝時北方還沒完全恢復(fù)過來,甚至出現(xiàn)南北榜案,朱元璋保護北方。
★表3 清代各省進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 省份 進士
1 江蘇 2949 ,2 浙江 2808 ,3 河北 2674 ,4 山東 2270 ,5 江西 1919 ,
6 河南 1721 ,7 山西 1420 ,8 福建 1371 ,9 湖北 1247 ,10 安徽 1119 ,
11 陜西 1043 ,12 廣東 1011 ,13 四川 753 ,14 湖南 714 ,15 云南 694 ,
16 貴州 607 ,17 廣西 568 ,18 甘肅 289 ,19 遼東 186 。
★表4清代狀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 省份 狀元
1 江蘇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東 5 ,5 河北/福建 3 。
清代江蘇登頂,浙江榜眼,北方冀魯強勢反彈,進士總數(shù),狀元人數(shù),都進入前五。
可見明清幾百年,北方,華北平原相對安定,人民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文化元氣逐漸恢復(fù)有關(guān)!
二、武科人才
武舉始于唐。武舉的興盛是明清,特別清代。
明朝武舉創(chuàng)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清代統(tǒng)治階級興起于關(guān)外草原,尚武好兵的傳統(tǒng)帶入關(guān)內(nèi),使武舉的情況大不相同,重視程度大大超過明代。
制度日益嚴密,錄取相對公正。因此,民間習(xí)武者對武舉考試趨之若鶩。清代武舉為國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產(chǎn)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會試,一共進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狀元的姓名都有記載,但目前能確知其籍貫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還有待于考求。因此這個統(tǒng)計不完備,但大略可見各省武舉基礎(chǔ)的差別。)
★清代武狀元分布表
名次 省份 武狀元
1 河北 32 ,2 山東 13 ,3 浙江 8 ,4 江蘇/漢軍旗 6 ,5 山西/河南 5 ,
6 廣東 4 ,7 甘肅/福建/滿軍旗 3 ,8 江西 2 ,9 陜西/四川 1
河北省武狀元最多,一省獨占全國三分之一。武榜眼、武探花也多。冀民風(fēng)尚武。清對冀的武舉選拔很重視,鄉(xiāng)試名額也給得多。
陜、甘二省古多名將。尤其是甘肅,雖然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落后,但自來“人材健壯,強勇者多。” 所以清朝對陜、甘二省總另眼相待。
有清一代,甘肅出了三名武狀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肅的經(jīng)濟文化和人口而言,這個數(shù)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山西的成績也不錯,別忘了山西的人口規(guī)模也就是河南、山東的三分之一。再聯(lián)系河北來看,正所謂“自古能言勇者莫過幽并”!
浙江文不錯,武也很強,僅此冀魯,8位武狀元!
我們把清代文、武兩科狀元的籍貫對照一下,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方化差異。
★附:清代狀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 省份 狀元
1 江蘇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東 5 ,5 河北/福建 3 。
★顯而易見,從整個比例來看,武狀元是北方多,文狀元則南方領(lǐng)先。
河北省武狀元三十二,文狀元僅三名。與此相對,江蘇省則是文狀元二十七,武狀元六名。南文北武,各有擅長。
應(yīng)該說,山東、浙江兩省相對而言發(fā)展比較平衡。文、武基礎(chǔ)都好,兩科狀元的比例更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