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川
2018-4-28
在這篇小短文里,我著重講三個觀點:第一,課題申請書的核心是問題;第二,避免課題申請書內容分散的辦法是凝練問題,并聚焦于問題。第三,進一步完善課題申請書的 “三把利器”是文獻、數據和方法。
一個課題申報書,至少要包括以下四部分:選題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根據我的認識和經驗,這四部分都和研究問題緊密相連。
第一、選題依據。選題依據要干什么?選題依據部分要做的事情是:說明為什么要選這個題目,即論證選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為此,選題依據部分首先要交代課題所要針對的研究問題是什么?
在我看來,研究問題是所關注事物現狀與已有理論解釋之間的差距,或者說,是研究者對某種理論或某些理論對事物本身的解釋或預測的不滿意。從這個角度來看,選題依據的重頭戲應該是文獻綜述,研究綜述的功能就是界定這個“差距”、揭示這個“不滿意”。顯然,選題依據的落腳點在于研究問題,而闡明選題依據的重要手段是文獻綜述。
第二、研究目標。研究目標就是要告訴大家這個課題通過對某個研究問題的考察與分析,最終想要達到的一種預期狀態。預期狀態應該是縮小上面提及的認識差距,將不滿意變為滿意。研究目標的直接表現形式就是是否增進了該領域的理論認識水平,顯然,研究目標就是要告訴大家,是否在理論上“解決”了某個研究問題。
第三、研究內容。研究內容是圍繞研究目標,展示和論證針對某個問題的整個研究設計,即先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然后針對問題結合理論展開分析。研究內容一般包括兩部分:其一是研究問題,重點寫“問題是什么”,涉及這個問題的理論和概念有哪些,產生來源、具體表現形式、該問題的理論含義等;其二是研究設計,重點寫這個問題的分析框架、具體思路以及需要關注的細節等。與選題依據和研究目標相比,這一部分所關注的研究問題不再體現為“問題”,而是“命題”或“假說”。也就是說,研究內容部分要圍繞命題或假說展開,是對某個研究問題已有初步的答案,然后對其進行驗證,是對其他競爭性命題或假說的排除。總而言之,研究內容的重心是命題或假說。
第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來是研究設計中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會單獨拎出來講。研究方法是針對研究問題的,因此要貼切。所謂貼切,是指研究方法一定要與研究問題匹配,研究方法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某個具體問題而服務的。當然,貼補貼切,關鍵還是要看理論認識水平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圍繞“問題”來提前構思課題申請書;也可以圍繞“問題”來檢視進而不斷完善已經寫出來的課題申請書。
有些時候,看的文獻比較多,實地調研也搞了不少,腦海里想法和觀點也比較多,但總感覺問題好像不明確,重點也不夠集中。從問題來看,導致內容比較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個:第一,是已有理論與事物現狀之間的認識差距還沒有找準,內容散亂就是指這個“認識差距”處于一種模糊或朦朧的狀態;第二,是問題個數比較多。如果是問題個數比較多,就需要進一步思考:最核心的那個問題是什么?以及,這些問題之間是否存在邏輯上的聯系。第三,是沒有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給出具體的初步回答(即命題),也就是說,畫出了“掃射”的范圍,但是沒有確定靶心。
破解這種內容不集中的困境,提供三種辦法:第一種辦法,可稱之為理論歸類集中法。這種辦法適用于針對某個問題,有多個學科或多個理論都可以涉獵。此時,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值得關注的理論,然后按照該理論來“裁剪”自己要認真研讀和整理的研究文獻,避免自己思緒起伏不定,處于一種朦朧混沌的狀態。第二種辦法,可稱之為倒逼法。這種方法的思路是,初步對某個問題已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觀點,然后從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出發,在研究文獻視域范圍內探尋與此相關有哪些重要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進展又如何?尋找自己的認識與已有認識之間的聯系與差別?第三種方法,可稱之為標新立異法,把自己就某個問題的思考或分析總結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之處?圍繞自己的研究特點尤其是相對同類研究而言的那些不同點,可以間接研判自己在選題上是否有競爭優勢。
個人認為,準備、撰寫包括后期進一步利用好課題申請書,都需要把握好文獻、數據和方法這三個重點。第一,是文獻。能不能提出一個好問題,能不能找準問題所在的那個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分析文獻是關鍵,也是思考功力的體現。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對研究文獻的深入專研,才導致無法提出像樣的研究問題來。另外,通過分析文獻,做文獻綜述,至少可以將課題申請書中文獻綜述部分整理成一篇綜述類論文投出去。第二,是數據。實證分析,數據是王道,沒有數據,就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數據,要熟悉數據的結構和內容,將數據(信息及指標)與研究問題之間的關系在腦海里不停地翻滾,在不斷操練過程中增強對數據的質感和問題意識。第三,是方法。方法是破解問題的鑰匙,方法也是決定結論是否新穎的重要砝碼,方法必須與問題匹配。同樣的研究問題和數據,采用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發現。很多時候,方法會影響到結論是否成立或是否穩健。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新方法,采用開放和好奇的心態無疑是智者的選擇。
甚至可以說,問題本身就包含了研究者在文獻、數據和方法方面的考慮和權衡。回過頭再來看看,既可以從文獻、數據和方法來揭示已有研究文獻中研究問題的發展線索,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論證自己所提出問題的價值意義與研究的可行性。
———
劉西川閱讀寫作課
希望通過
課程內容學習、刻意訓練以及對前人經驗的借鑒和吸收,
切實提高年輕朋友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主推三個欄目:
文獻閱讀與習作課程、個人原創和站在前人肩膀上。
該號由華中農業大學劉西川教授負責的研究團隊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