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永不止步,很多人會想知道宇宙中誰的體積最大呢?不管是體積還是質量。大家都必須從恒信的家族中尋找這些最大的天體。其實恒星的組成物質中,氫氦元素含量是最為豐富的。宇宙中的天體如果質量超過一個恒定值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聚變。
太陽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整個太陽系中90%以上的質量都是集中在了太陽自己的身上,正是由于質量的超重,才會使得它的周圍出現了8大行星。相比較其他的小行星來講,在太陽面前他們顯得格外的渺小,就像一個米粒一樣。
就太陽系而言,其中最大質量的屬于木星。然而木星和地球相比較,它要大過300多個地球。通過體系來比較的話,木星可以容納1300多個地球的面積。所以在太陽系中,質量和體積是尤為重要的。所以說一個氣態的行星和一個巖石行星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整個宇宙中,其實還有比木星更加強大的氣態行星。因為木星本身的重量相比太陽而言也只有1/1000的比例。所以在這個空間之內,肯定還有很多比木星更加大的氣態的行星。通過人們的研究發現,當一顆氣態行星是木星自身質量的1.3倍到9倍的時候。這顆氣態的行星就會由于自身的引力產生發光發熱的行為。所以這類天體被統一稱為褐矮星,如果它再繼續增大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達到太陽的質量,所以在這個主序里邊就成了最大的天體。它的中心就會出現高溫高壓。
緊接著他的忠心也會產生氫反應。爆發大量的核能量,產生很強的光和熱產生巨大的引力條件下,導致很多天體圍繞它在做運動。其實它的壽命是非常短的。光和熱越強大,它的壽命就越短,直至死亡。
在整個星體運變的過程中。最小質量的恒星屬于紅矮星。這種紅外星自身的燃燒速度比較慢。然而在燃燒的過程中自身產生的氫氣會不斷的自我焚燒。在最后的時候形成氦氣!由于紅矮星的質量比較小,所以在燃燒的過程中只有變成灰燼。
大家都知道,在晴朗的天空中,大家能夠看到很多發亮的天體,其中最亮的是天狼星。然而天狼星的質量要比太陽的質量高出兩倍多。它的半徑是太陽的1.7倍,通過這樣的比較天狼星周圍的天體也非常多。天狼星周圍的光和熱也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它的壽命也是比較短,通過專家測定天狼星體,整個的壽命只有25億年。
一般情況下,當恒星的質量超過太陽8倍的時候。在生命盡頭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核爆炸。在爆炸結束之后會形成中子星。
當一顆恒星的質量超過太陽的質量,20倍的時候。它的死亡速度會更加迅速。當他死亡之后就不會形成任何天體,而是人們口中提到的黑洞。
在人們認知的范圍之內,史蒂文森這顆恒星是人們已經探測到的最大的恒星體。然而這顆恒星相當于2150個太陽。它的體積可以容納1.3一個地球。在這樣高的質量和體積下,它發生的光和熱會更加的強大。當他的壽命結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產生黑洞。
所以通過文中的總結來看。一般情況下恒星的體積越大質量也會越大,是一個正比例的關系。而且恒星發光發熱越強大,它的壽命相比較而言就會越短,當自己的壽命結束時會產生最后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