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9日01:46 來源:
科技日報原標題:十年后,人類踏上火星的勇氣猶在
夢然絲語
我們考察宇宙的腳步一直在前進,深空探測器從最初的飛掠、環繞飛行,再到硬著陸、軟著陸、巡視,都已能在太陽系的月球和火星上實現。有的天體還能實施高難度的取樣返回。
但人類的技術在覬覦我們星球以外的世界時,總是卑微。正因如此,其成就尤顯珍貴。如同逆流而上的人,才知道河流的力量。
今年,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測漫游者計劃”探測器登陸火星10周年。北京時間1月7日晚,NASA直播了一個慶祝會。當年開啟這一計劃的最重要意義,是為本世紀30年代人類踏上火星鋪筑道路。
“勇氣”號是該計劃的第一部火星漫游車。Spirit rover其實直譯叫“精神”號,但聽著讓人不舒服。它在2003年6月發射升空,2004年1月4日,“勇氣”號裹著厚厚的緩沖氣袋落在了火星表面一個大坑里。
“勇氣”號的名頭不如后輩“鳳凰”號和“好奇”號響亮。不過因為曾率先攀上過一座火星小土堆,勉強算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登上其他行星表面一座山頂的機器人。
2010年3月22日,“勇氣”號與地球失去聯系,任務終止。從登陸之日算起,這家伙在火星表面停留了整10年,連續工作超過6年——而最初預定的工作時間只有3個月;在任務停止之前,它一共行駛了約7.7公里,是其預定目標的12倍還多,最后一公里是拖曳著一只傷殘的輪子完成的;由“勇氣”號傳回地球的124000張照片,對家園而言,無一不珍貴。
但NASA慶祝這一天,不僅僅為著一個探測器的登陸之日。“火星探測漫游者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探明彼方是否存在生命線索及水,日后人類登陸的時候要能就地取材變出飲用水——換句話說,我們要看到這顆星球人為改造的可能性。
在“勇氣”號等老前輩打下的基礎上,后來者們交上了答卷:“鳳凰”號發現火星曾是一顆有水的星球,還可能有著種類繁多的豐富生物;而“好奇”號在紅色星球的一片區域里發現了古老水的明顯痕跡。
這些捷報傳回地球,顯得好像沒有誰比NASA更喜歡火星了,人們都戲謔那大概才是他家真正后院兒。火星項目從而得到更多公眾眼球,以及資金保證。
其實,在冷戰期間,美國人也曾付出最高達到政府預算4.4%的成本,成功地將24名宇航員發送到月球并安全返回。但現在,拍拍錢包權衡體力之后的選擇,只能是放棄一個卯上另一個。
而有段時間,前蘇聯也曾對火星死纏爛打,大約就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間。但那完全就是一把辛酸淚。可能是當年計算機芯片和軟件有缺陷,也可能深空測控網跟不上,相關任務總失敗,導致前蘇聯成為火星登陸計劃中飛行器墜毀最多的國家。
甚至到現在,我們知道,涉及火星,俄羅斯人也不走運,簡直沒法說誰是誰的噩夢。
美國人則受眷顧得多。此次紀念會上,他們再次重申了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表,這是未來一段時間NASA的全部重心。不過時間點上和荷蘭火星人(Mars One)公司的火星大移民有重合,甚至私人公司還更早點,2023年就啟動。
那是十幾年后塵已滿面的“勇氣”號還能看到的畫面嗎?一大波人類來襲,像復制一個地球般,忙忙碌碌,修葺安置,漸漸礫石橫浮沙縱的星球竟也能安全無虞,塵埃落定?
不過最初我們踏上此處時,應還會像雷·布拉德伯里在《火星紀事》里描述的那樣吧——他們來到這片大地,開始將肉眼所及的一切自然景物冠上自己的名字。
(來源:
科技日報)
延伸閱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