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碰到調皮任性、不聽話時,我們該怎么做?其實,小孩子的行為難免出現偏差,與其批評和對抗,不妨耍些“小花招”,巧妙糾正和引導,讓孩子“變乖”。下面我們來看一些事例吧~
撤退法
星期天,東東起床后就沒完沒了地學著吊嗓的人使勁地喊“啊-啊-啊,伊-伊-伊”,爸爸說,別再喊了,會把嗓子喊啞的。他反而喊得更響了。媽媽走過來對爸爸說:“你跟我一起去買菜吧。”等爸爸媽媽離開后,東東見沒有“觀眾”了,也就沒興致再喊了。激將法
佳佳在公園里賴著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應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動了。爸爸對媽媽說:“你看,前面那個小朋友跑得多快,咱們佳佳肯定跑不過她。”話音還沒落,佳佳已經“呼”地一下站起來向前追去。欲擒故縱法
媽媽讓丁丁把滿桌子的畫筆收拾好,丁丁卻反而把畫筆一支支地向地上扔。媽媽打開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遞給丁丁,微笑著讓丁丁扔完畫筆后再把這些東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轉移注意法
天天拉著小鴨子車經過門檻時,小小的輪子卡在門檻外過不來,外公幫他拉過門檻,可他又哭著把它放回原處使勁拉。外公不再理會,而是去看魚缸中那條天天最喜歡的金魚:“咦,小金魚怎么不愛動了?該不是生病了吧?”“什么?小金魚生病了?”天天丟下小車,著急地跑過來看,早把拉車的事忘在腦后了。
對于任性的孩子,我們來支招:
1、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態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見不同,也要避開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時候,不要胡亂批評,更不能打罵了事,應因勢利導,耐心地講道理,給孩子說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道理。
3、轉移孩子注意力是解決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著要養狗,可帶他到公園去看猴,頑皮的猴子會把孩子的興奮點轉移開,使他從任性中解脫出來。
4.必要時來點“懲罰”,如孩子哭鬧得實在不像話,可以采取冷處理的辦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鬧了,也要繼續“冷淡”他一段時間。待他沉不住氣主動搭訕著接近大人時,父母應抓住這個時機,指出他任性的無理之處,讓他保證再不這樣做。只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批評才是有效的。
讓孩子多些個性,少點任性,培養孩子既有個性又不任性,關鍵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合理。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遷就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別孩子的要求合理與否,才能明確區分孩子的表現究竟是屬于任性還是屬于個性。
【適當給予孩子選擇權】
1、父母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戲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見;
2、父母不能讓孩子隨心所欲,應注意給他們一些限制: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