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92.1%)比2013屆(91.4%)略有上升,比2012屆(90.9%)上升1.2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14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2.6%,比2013屆、2012屆(分別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別上升0.8、1.1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2014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5%,比2013屆(90.9%)略有上升,比2012屆(90.4%)上升1.1個百分點。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呈穩定趨勢。
注意點:2014屆大學生畢業生“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79.2%)與2013屆、2012屆(分別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而總體就業情況能保持穩定,主要因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比例從上屆的2.3%上升到了2.9%;同時本科畢業生讀研比例從上屆的10.8%上升到11.7%,高職高專讀本的比例從上屆的3.8%上升到4.2%。
注意點:選擇創業或升學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比例持續增加。
2014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管理學(93.4%),最低的是法學(88.4%)。2014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護理學類(97.0%),該專業類近兩屆均位于就業率排名前三位;最低的是法學類(87.0%),該專業類近三屆均位于就業率排名后三位。2014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材料與能源大類(92.7%),最低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87.3%)。2014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城市軌道運輸類(94.2%),最低的是畜牧獸醫類(86.6%)。
注意點:從三屆的就業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本科學科門類中的醫學、文學、農學半年后就業率持續上升;而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的材料與能源大類、制造大類、財經大類、土建大類、電子信息大類、文化教育大類、醫藥衛生大類、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就業率持續上升。
2015年大學畢業生“紅牌”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與2014年相比,部分專業一致。專業的就業狀況具有持續性。2015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生物工程、美術學、生物科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心理學、法學、音樂表演,其中法學、生物工程、美術學專業上屆也是紅牌專業。高職高專紅牌專業有: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資與理財、應用日語、國際金融。其中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專業上屆也是紅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各省區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注意點:本科的法學、生物工程、美術學專業,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專業上屆也是紅牌專業。
2014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比2013屆(2.3%)高0.6個百分點,比2012屆(2.0%)高0.9個百分點。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為2.0%,比上屆(1.2%)高了0.8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比例為3.8%,比上屆(3.3%)高了0.5個百分點。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持續和較大的上升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659.4萬估算,2014屆大學生中約有19.1萬人選擇了創業。大學畢業生創業的主要動因是“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有好的創業項目”,其中屬于機會型創業的畢業生占創業總體的85%,培養創業意識是提升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之一。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多數并不是出于就業困難。
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始顯現。2014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平(54%)比2013屆(53%)、2012屆(50%)略有提升。
2014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為80%,高職高專為78%)。
大學畢業生三年內有更多的人加入創業。2011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創業的比例(5.5%)與畢業時相比提升了2.4倍,其中本科畢業三年后創業比例上升了2.3倍,高職高專畢業三年后上升了2.5倍。
2011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人群,三年后仍堅持創業的比例為47.5%,與上屆(43.3%)相比上升,其中本科該比例為44.8%,高職高專為48.9%。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創業具有持續性,所以評價和扶持大學畢業生創業不能只著眼于畢業時。
從近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前十位行業類分布情況看,就業于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金融(銀行/保險/證券)、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化學品、化工、塑膠、機械五金制造的比例持續下降,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教育業持續上升,其中化學品、化工、塑膠跌出了前十;對于高職高專畢業生而言,就業于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媒體、信息及通信、機械五金制造的畢業生比例持續下降,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金融(銀行/保險/證券)、其他服務業(除行政服務)持續上升,其中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為新晉前十位行業。
注意點:2014屆大學畢業生主要就業的行業與往屆相比有變化,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行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持續走高。
民營企業是2014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用人單位類型,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于民營企業的比例為50%,比2013屆(45%)高5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該比例為65%,比2013屆(63%)高2個百分點。在外企就業的比例由2013屆的11%下降為2014屆的10%。
注意點:民營企業不僅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用人單位,而且選擇到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持續上升。
從畢業去向的城市類型來看,2010~2014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就業的比例從56%上升到60%。數據表明,在過去五年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城市分布已經初步出現“重心下沉”。
注意點:高職高專應屆畢業生在二線城市的就業比例持續上升。
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3487元)比2013屆(3250元)增長了237元,比2012屆(3048元)增長了439元,三屆增幅為14.4%。其中,本科畢業生2014屆(3773元)比2013屆(3560元)增長了213元,比2012屆(3366元)增長了407元,三屆增幅為12.1%;高職高專畢業生2014屆(3200元)比2013屆(2940元)增長了260元,比2012屆(2731元)增長了469元,三屆增幅為17.2%。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在2014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3940元),最低的是醫學(3208元)。在2014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運輸大類(3604元),最低的是醫藥衛生大類(2745元)。
注意點:扣除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的影響后(2012-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02.6,102.6,102.0),近三屆大學生實際工資仍保持著穩定上升的趨勢。
2011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平均月收入為5484元(本科為6155元,高職高專為4812元),與其畢業時相比月收入漲幅比例為98%,其中,本科漲幅比例為102%,高職高專漲幅比例為94%。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工作后的三年薪資與畢業半年后薪資相比上漲98%,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17.4%),大學教育的長期回報是明顯的,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長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2014屆大學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46%,比上屆(43%)高3個百分點,其中本科49%,比上屆(46%)高3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為43%,比上屆(40%)高3個百分點。
2014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1%,比上屆(56%)高5個百分點。其中本科為62%,比上屆(58%)高4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為59%,比上屆(54%)高5個百分點。
注意點:2014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和職業期待吻合度均較上屆明顯上升,大學生對就業的自我感受有所改善。
2014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為88%,比2013屆(86%)高2個百分點,比2012屆(85%)高3個百分點。其中,本科為89%,比2013屆(87%)高2個百分點,比2012屆(86%)高3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為87%,比2013屆(85%)高2個百分點,比2012屆(83%)高4個百分點。
注意點: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應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呈現持續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