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兩軍對峙,一方深溝高墻,一方遠道而來。遠道而來者求速戰速決不得,便在城外叫陣,百般怒罵,激城內的人出來較量。聰明的守將大都森嚴壁壘,懂得“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任你叫罵,我不理不睬便是。也人那愚笨的武夫,受不得一時之辱,以要逞一時之勇,大開城門,殺將出來,結果被敵軍團團圍住。要么丟了城池,落荒而逃;要么連人帶城,盡落敵手。如此,這般,又豈是大英雄所為。
也見有些現代人,在市面店鋪,因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起摩擦,到后來要么彼此出口傷人,要么相互老拳伺候,自以為凜然的不得了,英武的不得了,讓旁人仿佛置身于戲院之中,如此這般,又豈是大丈夫所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致曹子丹中曰:“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
豈止為將,想男兒立身于世,若不能做至能屈能伸,氣度恢宏,實在是枉為男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