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五帝時代,夏代時間更加精確了一點,起止時間大約為: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歷經十九位帝王,約近500年的歷史。
之所以叫夏代,是由于帝禹本為夏后氏,帝堯又封禹為夏伯,所以國號就定為“夏后”,后世稱為夏代。
夏代是中國“父傳子,家天下”的開始。
夏代中心區域
夏代的史籍記載也較少,就連多數帝王的在位時間都沒有記錄。后世關于這個時代不乏演繹的野史,但本著不發明歷史的原則,所以本篇還是以《史記》為主要依據。
上一篇中說了“大禹治水”的本末,本篇還是從大禹說起,然后按帝王的即位順序排下去。有些帝王沒有記載事跡,我們就留白處理。
1. [帝禹]
帝禹的父親“鯀”是帝顓頊的后代。鯀娶了有莘氏之女脩己,一天晚上,脩己在山上行走,看見一顆流星劃過昴星(二十八星宿之一),夜里做夢又夢到吞下一顆薏苡,于是脩己就懷孕了。
懷孕期滿,脩己的胸口裂開,生出了禹。
從帝堯時代開始,普天之下的人民就被頻頻發生的洪水災害困擾。鯀治水九年都沒有成功,而被處死。而后帝舜用禹來治理洪水,治水十三年后,終于大成。
舜要把帝位傳給禹,自己年老的時候,就開始讓禹開始攝政,待到帝舜去世,三年的喪期結束后,禹卻又把帝位讓給了帝舜的兒子商均。
但四方諸侯只去朝見禹,不去朝見商均。
這樣,禹才正式即帝位,國號定為“夏后”。
大禹圖 《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帝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并收納九州的貢金,在荊山鑄造了九鼎。
此后,九鼎成為王權的象征,從夏代一直傳到商代,周代。
據記載,帝禹生于石紐,長于西羌,八十六歲開始攝政,建都于陽城。
從攝政算起,帝禹在位第十年的時候到東方巡狩,路過會稽時去世,于是葬在了會稽山。
帝禹年老的時候,想把帝位傳給皋陶,但皋陶先于帝禹去世。于是他就把帝位傳給了曾輔助自己治水的“益”。
注:以上出現的人物見本號以往文章,三皇五帝篇。
2. [帝啟]
禹娶涂山圖 《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帝啟的母親是涂山氏的攸女。
帝禹三年喪期結束后,益又把帝位讓給了禹的兒子——啟。
從此,啟將帝位傳與后代,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
啟在位期間,征伐了西河。在甘地戰勝了反叛的有扈氏。
注:《竹書紀年》的記載與此不同:啟殺益,奪得帝位。
3. [帝太康]
4. [帝中康]
5. [帝相]
6. [后羿]
7. [寒浞]
8. [帝少康]
帝啟的兒子太康即位之后,昏庸無道,不理朝政,大權落到臣子后羿手里。
太康死后,后羿把太康的五個弟兄都趕到洛水邊去居住,號稱五觀。這就是夏代歷史有名的“太康失國”。
五子作歌圖 《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后羿出自“有窮氏”,有窮氏的射箭技術都很高超,所以世世代代擔任射正的官職。
掌握大權之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中康為帝,作為他的傀儡。不久,中康也去世了。后羿就有了自己稱帝的打算。
于是他把剛剛登位的中康的兒子,也就是帝相,趕出國都,自己稱帝。
帝相逃到帝丘,只有同姓諸侯斟灌氏、斟尋氏還支持他,帝相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后羿繼承了自己氏族的傳統,喜歡射箭。他登上權力的制高點后整天去野外打獵,漸漸荒廢了國政。忠言勸諫的臣子都被他罷黜,而專門寵信一個叫寒浞的人。
這位寒浞,是“伯明氏”的逆子,被趕出氏族。可想而知,后羿信任這樣的人會有什么后果。
寒浞在后羿面前百般諂媚,而私下里又賄賂朝中的諸侯重臣。得到后羿的充分信任,寒浞步步高升,嘗到權力帶給他的滿足感后,他的欲望也逐漸膨脹,最終,他暗殺了后羿。
后羿浮雕 圖源:網絡
寒浞殘忍至極,他把后羿的肉切下來,喂給后羿的兒子吃。因為不忍心吃父親的肉,后羿的兒子也被寒浞殺死。
寒浞稱帝后,還霸占了后羿的老婆。后羿的老婆給寒浞生了兩個兒子,奡和豷。
多年之后,寒浞想起大禹的正統后裔“帝相”還活在世上。雖然自己掌握了政權,但留著帝相始終是個禍患。
奡力大無窮,能在陸地上劃船。于是寒浞派奡襲擊了拱衛帝王的斟灌氏、斟尋氏,帝相被殺死。
帝相的夫人是“有仍氏”的后緡。趁著混亂,身懷六甲的后緡逃到自己的娘家有仍氏,免于一死。后來生下了少康。
又過了很多年,少康長大成人,有仍氏任命他做氏族掌管畜牧的官職。
消息不脛而走,寒浞聽說原來的王室還有血脈活在世上,馬上又派出自己的兒子去追殺少康。
聽聞風聲的少康逃離有仍氏,投奔“有虞氏”。
有虞氏是帝舜的后代,實力較強,寒浞暫時沒敢輕舉妄動。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把自己的兩個女兒“二姚”嫁給少康,還封了他官職和土地。
不久之后,少康有了兒子,就是后來的“帝予”。
起初,有一位后羿的大臣叫做“靡”的寄居在“有鬲氏”。寒浞越來越殘暴,以至于民不聊生,靡收集了原來斟灌氏、斟尋氏的余部,會和了少康,和支持少康的其他部族一起討伐寒浞,最終殺死了寒浞和他兩個兒子。
少康得以即位,史稱“少康復國”。
少康流亡及進攻示意 少康之母由帝丘逃往有仍氏,若干年后成人的少康逃往有虞氏。再若干年后進攻都城斟尋。
9. [帝予](或 “帝杼”)
帝予是帝少康之子。他即位后曾征伐東海部落,一直到了三壽,得到一只九尾狐。
10. [帝槐](或 “帝芬”)
帝槐是帝予之子,他即位后,九個夷族部落都來進貢。包括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11.[帝芒]
帝芒是帝槐之子,他即位后,用黑色的珪玉祭祀黃河,在海上狩獵獲得了一條大魚。
12. [帝泄]
帝泄是帝芒之子,他即位后加封了畎夷等夷族部落的爵位。
13. [帝不降](或 “帝降”)
帝不降是帝泄之子。曾征伐了九苑。
14. [帝扃]
15. [帝厪](或 “胤甲”)
帝厪是帝扃之子,他在位的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出來。
16. [帝孔甲]
帝孔甲是帝厪的堂兄弟。
他即位后,迷信鬼神,沉湎酒色,諸侯慢慢都背叛了他。
天上降下來兩條龍,一雄一雌,但帝孔甲不會養龍。
帝堯的后代有個叫劉累的,從“豢龍氏”那里學來了養龍技術,替帝孔甲養龍。
御龍氏劉累公圣像 圖源:網絡
帝孔甲賜他姓“御龍氏”,并且把原來“豕韋國”封給他。后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就把龍肉進獻給帝孔甲吃。
帝孔甲覺得龍肉很好吃,就再派人去找他要龍肉。因為沒有龍肉了了,劉累害怕被處罰就逃走了。
17. [帝皋](或 “帝昊”)
18. [帝發]
帝發是帝皋之子。他即位時,各夷族部落都來做客,還為帝發跳起舞蹈。
19. [帝履癸](或 “夏桀”)
帝履癸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夏桀,他是帝發之子。
夏桀勇猛有力,能和熊虎搏斗,他征伐“有施氏”,有施氏為了求和而進獻了美女妺喜。
起初,夏桀很寵愛妺喜。
妺喜有個奇特的癖好:愛聽撕裂絲綢的聲音,他就準備大批絲綢來撕給妺喜聽。
夏桀還把老虎放到人多的集市上,讓妺喜觀看百姓被猛虎追的四散奔逃的樣子,以博得她的歡心。
兩個人在宮中日夜飲酒作樂。
有夏昏德圖 《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夏桀派人挖了一個池子,裝滿酒,酒池大到可以劃船。他還找來三千人在池邊喝酒,喝醉的就掉下去淹死了。
后來,夏桀又去征伐有緡氏。
有緡氏知道夏桀愛美女,也聽說過有施氏獻出一位美女就獲得和平。
所以,他們一次就進獻了兩名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
夏桀有兩塊寶玉叫做苕玉和華玉,他命人在兩塊寶玉上分別刻上這兩位美女的名字,以表達對她們的寵愛。
不僅如此,夏桀還大興土木,為兩位美人修筑了傾宮和瑤臺。大夫關龍逢因忠言勸諫被殺。
商國的首領成湯見到夏桀如此暴虐恣睢,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頭。
在正式動手之前,成湯先找了個借口,討伐了王室的親近諸侯——葛國。
夏桀很憤怒,抓住成湯,把他囚禁在夏臺。
此時,和新歡沉湎于享樂的夏桀,卻漸漸冷落了之前寵愛的妺喜。
成湯的大臣伊尹發現了這個機會。他來到洛水邊妺喜的住處,勸說妺喜幫助成湯。
失寵又失意的妺喜答應了伊尹的請求,開始離間夏朝的君臣關系。
諸侯“昆吾氏”反叛,成湯被夏桀釋放,替天子征討昆吾氏戴罪立功。
等成湯打敗了昆吾氏,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夏桀的暴虐已經失去民心。
于是他又討伐夏桀,夏桀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軍隊,節節敗退。
最終成湯在鳴條(今山西運城)打敗夏桀。
被俘的夏桀被成湯流放,最后死在南巢之山(即下圖中“坁箕山”附近)。夏代結束,商代開始。
商伐夏示意 綠色箭頭:商伐夏猜想路線。 紅色箭頭:夏桀逃亡及商湯追擊猜想路線。
放桀南巢圖 《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夏代帝都變遷
1.[帝禹]:陽城,今河南登封市。
3.[帝太康]:斟尋,今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被認為是夏代都城斟尋遺跡)
5.[帝相]:帝丘,今河南濮陽市。
9.[帝予]:原,今河南濟源市。后遷老丘,今河南開封市。
15.[帝厪]:西河,今河南安陽市。
19.[帝履癸]:斟尋,今河南偃師市。
數字代表帝王即位次序。其余帝王沒有遷都,或者缺少記載。
夏代遷都示意圖 前面數字代表遷都次序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到周代時,周武王把夏代后裔封在杞國。
資料:
《史記》﹝西漢﹞司馬遷.著。
《竹書紀年(古本)》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本篇中古文書籍截圖多來自:書格(www.shuge.org)。
本篇歷史地圖繪制:發現中國(www.agee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