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指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稱為'上古時代'、'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也有人稱之為'神話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和土帝。后代學者習慣把個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選放入以上八個「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組合。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于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后期增補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
三皇:
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后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為九皇。
1、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書傳記載畢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久已,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天皇地皇人皇開治各二萬八千歲」。
2、中天皇:盤古開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皇氏兄弟十三人,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為人推為皇。其余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占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天皇氏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帝王世紀》中也對此有描述。天地開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中地皇:世代傳世數萬年之后是中地皇君。
中人皇:傳世數萬年后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于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書》)。人皇之時,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
3、后天皇:唐代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以補全《史記》,增補了伏羲、女媧、神農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中人皇氏之后,歷經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禪通紀始于伏羲,疏仡紀始于黃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紀,其中一位被后世尊為后天皇,即是燧人氏。
后人皇:燧人氏之后,又歷經幾世,有伏羲、女媧氏,有圣德,為后人皇。
燧人(天皇)、神農(地皇)伏羲(泰皇或人皇),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斗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莊子》;
五帝: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后(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后世增補的“五帝”分別有如下不同說法: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
至于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尚書序》;
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并無定論。
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
地皇氏,天皇氏之子、矩靈氏之夫、人皇氏之父,“五龍”之一。地皇氏即神農氏。
人皇氏,簡稱“人皇”,又稱“泰皇”;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提挺氏,又號黃神氏。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
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號“大巢氏,有巢氏后期將都城遷往今安徽省巢湖市凌家灘古城,良渚古城遂廢,良渚時代結束。
燧人氏,又號燧皇,燧人氏為燧明國國君,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
華胥氏,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
女媧氏之母。與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后由伏羲氏繼位。
伏羲氏,又號羲皇、太昊、青帝。伏羲氏為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炎帝神農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后繼位。一說伏羲即為天皇氏。傳說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女媧氏,又號媧皇氏,女媧氏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農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后自立為帝,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一說女媧即為人皇氏。
朱襄氏,有3代朱襄氏擔任過炎帝,又號稱飛龍氏,在伏羲氏之后即位。與女媧氏共治天下。炎帝朱襄氏最后為炎帝神農氏所滅。
神農氏,有9代神農氏擔任過炎帝,又號農皇、赤帝、烈山氏。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后傳位于他。后又打敗并占領了炎帝朱襄氏的領地,首次統一中華民族,后被黃帝軒轅氏打敗。
炎帝神農氏末期,九黎部落首領蚩尤氏叛變,天下大亂。
有熊氏,即黃帝,又號軒轅。在涿鹿之戰中與異母弟炎帝聯手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后又在阪泉之戰中打敗并奪取了炎帝的皇位,傳說黃帝軒轅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首,號稱“中央黃帝有熊軒轅氏”(另外四位天帝為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
青陽(氏)一世,即少昊,又號白帝、金天氏。為黃帝長子黃帝之后繼位。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少昊逝后,皇位由其侄孫高陽氏繼承,于是高陽氏在窮桑登基,與炎帝后裔共工氏展開激戰,共工因戰敗而惱羞成怒,拼盡全力撞斷了“擎天柱”----不周山(今遼寧錦州筆架山)。“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即來源于此。
高陽氏,即顓頊,又號黑帝、玄帝。打敗共工氏之后定都于帝丘(今濮陽),顓頊是黃帝的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高陽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高辛氏,即帝嚳。帝嚳乃玄囂之孫,顓頊高陽氏的堂兄。
青陽(氏)二世,即帝摯,帝摯為帝嚳長子,即位之后為政不善,讓位于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勛(即帝堯陶唐氏)。
陶唐氏,即堯。帝堯為帝嚳第四子,帝摯的四弟。帝摯為政不善,禪位于他。另外,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傳說就發生在陶唐氏時期。
丹朱,丹朱為帝堯長子,帝堯臨終前,因丹朱不肖,堯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領姚重華為繼承人。帝堯死后,姚重華為其守孝三年,并將皇位讓給了丹朱。丹朱為政不善,三年后還位于姚重華。
有虞氏,即舜,帝舜為黃帝裔孫。以孝聞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動天”的主人公。繼承陶唐氏之皇位。
夏后氏,夏后禹,即大禹,先為有崇氏,后為夏后氏,禹為黃帝嫡系裔孫,是治水英雄夏后鯀的兒子。夏朝奠基人。
大禹崩逝后,子夏后啟繼位,夏朝建立。古代中國部落聯盟制時代結束。中國進入中央集權化奴隸制國家時期。
三皇五帝在歷史上都是有跡可循的,他們其實為各部落或部落聯盟有杰出貢獻的首領,其人物和事跡被后人被神話化,其人物也被后來的史學記錄為神而傳頌至今。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