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木瓜的配伍應用與禁忌

主產(chǎn)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取,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干。

【處方用名】木瓜、宣木瓜、炒木瓜。

【飲片特征及鑒別】皺皮木瓜為類月牙形薄片,表面棕紅色,有皺紋,周邊紅色或棕紅色。氣微香,味酸。光皮木瓜多呈瓣狀或條狀,厚2~3.5cm,外表面紅棕色、平滑不皺,剖面平坦,果肉顆粒性、種子多數(shù)。

【性味歸經(jīng)及功能】本品味酸,性溫。歸肝、脾經(jīng)。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藥理作用】木瓜有緩和胃腸平滑肌痙攣和四肢肌肉痙攣的作用。臨床觀察認為有明顯的抗利尿作用。還有護肝、降酶作用。水煎劑對小鼠蛋白性關節(jié)炎有明顯消腫作用,貼梗海棠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由木瓜分離的凝乳蛋白酶,能軟化家兔軟骨組織,椎間注射可選擇性水解椎間盤部分髓核,對人體髓核也能溶解;臨床用治椎間盤后突108例,緩解疼痛有效率約75%。

【臨床應用及配伍經(jīng)驗】1.風濕痹證本品味酸人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絡,且能祛濕除痹,尤為濕痹、筋脈拘攣之要藥,亦常用于腰膝關節(jié)酸重疼痛,常配伍乳香、沒藥、生地、羌活、獨活、附子等。

2.腳氣水腫本品溫通肌肉之滯,酸斂腹?jié)M之濕,腳氣濕痹自除,為療腳氣水腫常用藥,常配伍吳茱萸、檳榔、蘇葉、防己等。3.吐瀉轉筋本品溫香人脾,能化濕和胃,濕去則中焦得暢,泄瀉可止;味酸人肝,舒筋活絡而緩攣急。治濕濁中焦之腹痛吐瀉轉筋,偏寒者,常配伍吳茱萸、茴香、烏藥、佛手等;偏熱者,常配伍蠶砂、苡仁、黃連等。濕熱邪氣所傷之赤白下痢,腹脹腹痛,里急后重者,配伍小茴香、吳茱萸、蒼術、陳皮、木香、檳榔、車前子等。

【單味藥方】1.治腳氣感染,取木瓜100g,加水4000ml,煎去大半。待藥溫降至約37℃時泡洗患處,每天洗2~3次,每劑藥可連續(xù)用2天。(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11):523)2.治兒童尿頻尿急,生木瓜1枚,切片酒浸7日,每日9g,水煎液分2次服,7劑為1療程。(遼寧中醫(yī)雜志,1985,(1):9)3.治消化不良,木瓜含酵素,可助消化,促進吸收。(《臨床藥物新用聯(lián)用大全》)4.治吹乳,木瓜30g,水煎服。(《臨床藥物新用聯(lián)用大全》)5.治足癬,木瓜、甘草各30g,水煎液溫洗患足,每次5~10分鐘,每日1劑。(《臨床藥物新用聯(lián)用大全》)6.治手足痙攣,木瓜15g,泡茶飲服,每日1劑;治療夜間小腿痙攣有效。(《臨床藥物新用聯(lián)用大全》)。

【常用藥對】1.木瓜配牛膝木瓜酸溫,功能理脾胃,化濕邪,止吐利,斂津液,通筋絡,舒攣急,牛膝性善下行,直走肝腎血分。兩藥合用,既能溫通肌肉之濕滯,又能活血通利血脈。治療濕痹筋絡,關節(jié)不利,脾胃濕盛,霍亂轉筋。

2.木瓜配青黛木瓜緩急止痛,配脾開胃,調(diào)肝脾,生胃津,助消化,固肺化痰;青黛苦寒,清肺止咳,解毒利咽。二藥伍用,清熱解毒,斂肺止咳,緩急止痛甚妙。治療咳嗽、咳血,證屬肝火犯肺者;足跟痛,無論是濕熱下注,還是肝腎兩虛,均宜選用。

3.木瓜配生姜木瓜酸溫氣香,酸以人肝舒筋,溫以入胃止嘔,香以人脾化濕,為治吐瀉轉筋之要藥。生姜辛而微溫,善降逆下氣,溫中止嘔,有“嘔家圣藥”之稱。二藥伍用,一則化濕和胃,一則化痰溫中,共奏止嘔之效。治療小兒寒濕中阻、氣機失和而吐逆不止。

4.木瓜配桂枝木瓜酸澀而溫,具有和胃祛濕、舒筋活絡之功,為治霍亂吐利轉筋之專藥,合辛溫之桂枝,則能溫散中焦寒濕,驅(qū)逐胃腸寒濁。二藥合用,散寒除濕和胃。治療霍亂吐痢偏寒者。

【名方應用】1.實脾散(《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中取木瓜“酸以瀉肝邪于土中,斂水氣以歸化”之功;配以附子、干姜,其中附子溫脾腎,助氣化,行陰水之停滯;干姜溫脾陽,助運化,散寒水之汪凝;二者合用溫養(yǎng)脾腎,扶陽抑陰;茯苓、白術健脾燥濕,淡滲利水,使水濕從小便而利;厚樸、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氣導滯,化濕行氣,使氣行則濕邪得化。使以甘草、生姜、大棗調(diào)和諸藥,益脾和中。群藥相伍,共奏溫暖脾腎,行氣利水之效。然本方溫補脾土之功偏勝,確有脾實則水治之功,故以“實脾”名之。用治陽虛水腫,下半身腫較甚,胸腹脹滿,身重食少,手足不溫,大便長,小便短。可使脾陽振復,氣機暢行,水祛腫消。現(xiàn)臨床常用其加減治療慢性腎炎水腫,早期肝硬化腹水以及心力衰竭的輕度浮腫等。

2.雞鳴散(《朱氏集驗方》):方中以木瓜、檳榔、吳茱萸下氣逐濕,散寒降濁,與桔梗、陳皮、蘇葉、生姜宣通氣機,開壅行滯相合。藥僅數(shù)味,然寓開上、導下、疏中、降濁于一方,共奏行氣降濁,宣化寒濕之功。治濕腳氣,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便,麻木冷痛,或攣急上沖,甚則胸悶冷惡。現(xiàn)臨床已廣泛用于各種病癥,諸如急慢性腎炎,坐骨神經(jīng)痛,皮肌炎,脈管炎,絲蟲病致象皮腫等。

3.補肝湯(《醫(yī)學六要》):此方乃由四物湯加味而成,方用四物湯養(yǎng)血活血,伍入木瓜、酸棗仁、甘草以酸等化陰,柔肝舒筋組成。具有養(yǎng)血滋陰,柔肝舒筋。以治虛勞肝血不足,筋緩不能行走,眼目昏暗或頭痛,眩暈,耳鳴,目干畏光,視物昏花,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筋惕肉明,舌干紅,脈弦細數(shù)等。

4.養(yǎng)肝活絡湯(《會約醫(yī)鏡》):方中由木瓜伍秦艽、防風、阿膠、當歸、白芍、肉桂、炙黃芪、熟地黃、白術共給成。此方中寓有當歸補血湯、玉屏風散、四物湯,用藥精當,配伍嚴謹。具有養(yǎng)血補血,祛風通絡之功,以治素體血虛,肝風內(nèi)動,角弓反張,神昏仆倒,痙厥。

5.木瓜洗藥湯(《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以宣木瓜9g,伍入秦艽、防風、防己、伸筋草、白芷6g,用水熬透,洗患處,有祛風除濕,舒筋止痛之效。以治風濕外侵,筋骨疼痛。

6.水葫蘆丸(《御藥院方》):據(jù)《景岳全書》載“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得木味之正,故尤專人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jīng)所不可缺,氣滯能和,氣脫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嘔逆,霍亂轉筋,降痰,去濕,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斂肺禁痢,止煩滿,止渴。”方中取木瓜“療渴”之功,以木瓜伍入烏梅肉、甘草各3g,人參、干葛、紫蘇葉各6g組成。煉蜜為丸,每30g作30丸,每服1丸,含化。可生津液,止煩渴,利咽喉。

7.四斤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據(jù)《日用本草》木瓜“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又《本草拾遺》言“強筋骨”。方中由木瓜伍入牛膝、天麻、肉蓯蓉、附子、豹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時煎木瓜酒下,或鹽湯吞下。功能補肝腎,壯筋骨,祛風濕。以治肝腎不足,風寒挾濕外侵,腰膝筋骨酸痛,腳弱少力,行步艱難,筋脈拘攣,不能屈伸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木瓜的功效及作用
木瓜的功效
《本草精薈》:舒筋和胃:木瓜的功效與應用
木瓜
『祛風濕藥』木瓜
木瓜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远安县| 东平县| 义马市| 临汾市| 敦煌市| 砚山县| 双柏县| 永州市| 高雄县| 广德县| 横山县| 抚顺县| 原阳县| 印江| 闽清县| 景德镇市| 大关县| 河北区| 奉贤区| 古丈县| 垦利县| 博湖县| 沁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库伦旗| 瑞昌市| 建始县| 安福县| 枞阳县| 龙口市| 康保县| 格尔木市| 崇文区| 寻甸| 息烽县| 峨眉山市| 宁强县| 易门县| 甘孜县| 盐源县|